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罕见的情绪情感线引领压力系统的的电影杰作《26年》

(2013-07-20 22:19:50)

http://s1/mw690/59298651tx6BdbxS1kQd0&690

关于电影的背景,希望大家自己去网上查一下。全斗焕大家都知道,是一个被韩国人唾弃的军事独裁者,一个虚伪的贪污犯。就在今年7月,韩国检方再一次对他施行抄家,追查其隐匿资产。

我们重点谈电影本身。这是一部复仇电影,为光州事件死难者复仇。

有人认为这部电影拍摄水平一般,节奏也混乱。我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在故事原理基础上进行勇敢创新的杰出作品。

谈谈理由:

1、还是复合主人公。

电影结构清晰。当年被迫参与镇压行动的军人,今天成功的社长金甲世和自己的养子金主安,召集了光州事件遗属——射击运动员沈美进、特勤警察正赫、黑帮流氓郭镇裴刺杀全斗焕的故事。五个人的欲望由内向外,高度一致,推动这个故事紧张发展。因为5个角色组成的复合主人公,所以电影冲突具有高度完整性。

2、铺垫本身就是一段出色下沉结构。

铺垫具有血腥性,因此保留了漫画原著特点,压抑虐心,如铁锚之坠。但出色完成故事人物必要铺垫,每个人的欲望理由,在20多分钟铺垫中淋漓尽致。

3、情绪情感的主导作用。

由于题材的特殊性,故事两难开端不言而喻。这一点和一般题材大情节影片无异。但注意,故事并没有按照俗套按照动作自然节奏来作为驱动力的不同段落,然后在压力作用下,唤醒情感活动。而是通过最强烈的情绪情感来带动故事节拍形成强烈压力感和吸引力。这个就是创新点所在了。

这个情绪情感出发点,通过第一段下沉铺垫结构,已经在幕结构开启之前,箭在弦上。

所以,如果你还是按照习惯,去寻找压力结构的第一块砖,追随压力性动作元素去探寻幕结构奥秘,你就大错了。行动有三次,但幕结构连接点却不在动作,在情绪和情感。

第一幕下沉,是金甲世向郭镇裴母亲谢罪,激起郭镇裴愤怒和悲伤;第二幕上扬,则是5个人在情感上找到共同点,达成大度理解,为第三幕冲刺做好了准备。

如此,幕结构才会清晰可见。

只有使用汉文化长处,才可以理解“凭一口气,点一盏灯”的强大势能。26年,一口恶气压抑已久,在最后一幕中充分爆发,在下沉结构悲剧结局中获得了否定之否定的力量。如一束光照到人间。

4、对抗力符合大情节特点。

似乎保安严密,无从下手。全斗焕更是气场强大,敢于在行车过程中向外扔瓜子皮疏于警惕;众人膜拜祝寿连眼皮都不抬一下;对民众抗议不屑一顾,拿当天报纸踮脚剪指甲;面对面刺杀他沉着镇静,头脑清晰。有这一个反派,足够了!

5、又一个创新——漫长的高潮。

第三幕开始就冲过了危机点,整幕是一个完整高潮。不仅使用惊悚动作主导,完整展现了最后一搏的过程,而且照顾到了5个角色的动摇觉醒对事件的微妙的、决定性影响以及郭、沈之间的爱情默契和对关键动作的影响。最后一枪,黑场了。够了,故事结束了,恶气出尽。如此,不必强求一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