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董婉婉SZ
董婉婉SZ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15
  • 关注人气:1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一个人都应该:坚持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2017-05-16 22:10:29)
标签:

同性恋亲友会

同志母亲

杂谈

  读小说《无声告白》有感

 一直有读小说的习惯,能够找到一本吸引力的好小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最近认真读完了小说《无声告白》,作者是来自美国的女作家伍绮诗。

    我认为好的小说有几个特点: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使读者着迷,有一口气连续看完的冲动;有着普遍性的人生理念,放之四海皆为准的哲学道理;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感受,可以给与读者一定的启发和反思。

    这部小说《无声告白》好看,生动,让人有所感悟。

    小说一开始从大女儿莉迪亚失踪的悬案中,引发出一个家庭故事;围绕着这个人家一对夫妻和他们的三个子女的日常生活,描写每个人的内心和行为,直到最终揭开事实真相。从另一方面揭示出50-70年代美国生活少数的华裔被主流人群的冲击,和每个人内心的挣扎和期待。

    本书描写手法温和细腻,特别是每个人物的心理感受各具特色。

他们一家生活在美国一个中小城市。父亲詹姆斯李祖籍中国,他是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哈佛毕业后他在一所大学当教授;母亲玛丽琳美国白人,在读大学期间遇到父亲,被他的外表和内在独特性所吸引,两人很快相爱结婚,成立家庭生儿育女;儿子内斯沉默聪明,成绩优秀被哈佛大学录取;大女儿莉迪亚受父母极为关注和宠爱,是家庭的重心;小女儿汉娜被家人忽视,却擅长察颜观色,似乎清楚每个人的想法。他们一家看上去平凡普通的人家,却由于莉迪亚毫无征兆、突如其来失踪事件,将这个家庭的所有问题暴露出来,使他们不得不拨开体面、平静的外表,表露出父母和子女每个人内心的不安、困惑、失落、惆怅和企图改变现状的意愿。

    尽管父母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三个孩子一直生活在一起;同样的生活环境,由于父母对待每个孩子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形成各自性格、语言、态度和内心感受完全不一样,甚至相互之间存在隔膜和排斥。重要原因就是父母过度溺爱大女儿莉迪亚,他们把所有的期待、幻想、梦想都寄托在她身上,使她从5岁到16岁的学习、生活,交友一切围绕着父母的愿望。莉迪亚一直默默接受和等待着,直到她最大的安慰哥哥内斯即将离开家去读理想大学时刻,她彻底崩溃了。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她在黑暗中独自思索,她发现自己抬头低头,左看右看都是父母给她安排的一切,她简直在黑暗中无法挣脱,几乎没有丝毫自己的空间。她找不到自己,于是最终放弃自己的一切,独自到附近的湖中的小船上并坠入湖中造成悲剧,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这个事件发生,对父母的冲击可想而知,他们久久沉溺痛苦不可自拔;同样,哥哥内斯内心一直关心妹妹,却无法得知妹妹真正对他的需要的是什么?失去莉迪亚后,他为了弥补自己的疏忽,自认为邻居男同学杰克和妹妹的失踪有着必然的联系;而实际上他根本不知道杰克是因为暗恋他,而有意接触他妹妹。杰克由于迷恋他而躲避他,却被他当作罪魁祸首而殴打他

    主题《无声告白》也许是指莉迪亚从来没有向父母表白自己的意愿,也没有告诉哥哥和妹妹她的苦闷和烦恼,同样她也没有将杰克暗恋哥哥的真相告诉哥哥内斯。

    经过这场身心刺痛的变故,父母逐渐有所醒悟,他们找到自身问题所在,生活途径开始改变。也许重新开始才可能带来家庭真正的幸福和子女的喜悦。

    我想故事要告诉大家的是:无论中国还是外国,任何地方,任何人没有权利将自己无法实现的幻想寄托在别人身上,父母同样如此;父母应该把子女当作独立的人看待。子女不是父母的工具,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他们的希冀,过度的爱,会成为具大的压力让他们无法透气,直到无法承受的那一天。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所以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坚持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作者:董婉婉,2017516日于深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