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亲友会执行主任阿强,是投身中国同志公益的积极分子,他是一位同志。因为自己的同志身份和个人经历,他和自己的同路人一直执着为中国同性恋争取平等权益。
阿强自认为自己在少年时期就对同性感兴趣,在求学时已经确定了自己同性恋的身份,但不愿做少数派的他刚开始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试图强迫自己跟女孩子交往,但是总是徒劳无果。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是异类的时候就会显得孤立无援,但是发现原来身边还有同类,就会感到力量的安慰。20多岁,阿强在当时才刚刚兴起的互联网上认识到一帮和自己一样的少数群体——同性恋者。他们讨论感情经历、分担生活压力,使阿强坚定接受了自己同性恋身份——“同性恋是天生的,不能改的。”当自己接受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后,他要开始第二步也是对于同性恋来说最艰难的一步就是“出柜”——向他人表明自己的同性恋身份。阿强一开始只是向兄弟姐妹坦诚了自己的性取向。但在2006年母亲因癌症去世后,阿强发现自己最遗憾的事情是未能将自己同性恋这件人生大事告知母亲——“你跟你最重要的人还没有分享,她已经不在了。随着人的年龄成长,这会是你人生缺憾的一个部分。”于是,他鼓起勇气告诉了年迈的父亲。他真正出柜了。
因为自己经历过这种遗憾,他希望能帮助身边的青年同性恋者,帮助他们与亲友沟通和亲友对同性恋的重新认识。于是在2008年,他在广州创办了中国同性恋亲友会,作为一个中间媒介,作为连接同性恋者及其亲友的桥梁。
阿强将“出柜”分类说,
第一步是跟自己出柜,要有自我认知,这是最重要的。
第二步就是对家人“出柜”,这样子将会对家庭的融洽度和同性恋者的自身发展产生好处。
第三部就是对公众“出柜”,这是不必要的,因为感情生活是私事,是否向社会公开取决于自身。
谈到对家人“出柜”,阿强说:“家庭接不接纳孩子(同性恋者),要么就丢失了孩子,要么就拥有了更完整的孩子。所有这些爸爸妈妈跟孩子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所以亲友会的定位是影响亲友,从同性恋者遇到最困窘的问题着手,让更多非同性恋群体重新认识同性恋,消除原有的偏见。
阿强自2011年放弃生意,全身心投入到亲友会建设,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注重NGO组织的文化倡导和财务透明。文化能影响很多人,在文化倡导过程中,他利用拍纪录片和网易合作栏目《我的出柜故事征文》等新媒体的方式,扩大受众面积。讲到财务公开,他觉得这不是奢侈的要求,而是一个NGO应该做的事情。
亲友会的定位是同志亲友,他们致力于将影响力从传统的同性恋圈子扩展到非同性恋群体。成立至今,亲友会规模逐渐扩大,现在已经有3个全职和1个兼职,并且有全国各地不少同志家人在机构做义工。他们分享孩子的“出柜”经历和自己的心路历程,利用同理心去聆听、信任。
爱是最美的彩虹,尊重、理解、包容、和谐。这是亲友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彩虹被同性恋组织大量使用,原因就是彩虹颜色多样,代表了同性社区的多元化。“真正的尊重和不歧视是很难做到,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都是学习的过程。”阿强接触到一位异性恋母亲,她在与同性恋人群结实交往后,发现的不是她去帮助同性恋这个弱势群体,而是同性恋帮助了她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的知识。目前,阿强带领亲友会在规范化的模式下逐步成长,他希望未来是一个个同心圆,能以“帮助同性恋亲友”为圆心,不断向外增加半径长度,从而扩散和传播“彩虹”思想,使得社会更加多元化和存有一颗宽容的心。
文章部分内容引自汕头大学橘子社采访稿件
2013-7-1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