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经济模式更靠得住?——从经济角度看这场以色列与伊朗之战
(2025-06-22 09:35:57)
标签:
经济模式战争 |
分类: 时政评论与杂论 |
哪种经济模式更靠得住?——从经济角度看这场以色列与伊朗之战
人们从地缘政治、宗教、武器、军事等不同角度来分析最近在中东所发生的以色列与伊朗之战。我这里只想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此战,包括经济总量及经济制度等方面。
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土辽阔,入口众多,有着丰厚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等。以色列在中东乃弹丸小国,国土狭小,资源贫乏;沙漠占国土一半,而以色列却是妥妥的亚洲四个发达国家之一,已完成工业化、信息化的进程。伊朗2024年GDP总量4014亿美元,以色列5237亿美元,双方经济总量差不了太多。伊朗人均GDP为4633美元,不到以色列的1/10,以色列54000美元。伊朗青年失业率高达20%,以色列11.3%。伊朗人口约九千二百四十一万是以色列的九倍,以色列约一千零一十万。这些数据说明伊朗的经济效率远在以色列之下,两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很接近,但效率与分配要差很多,原因是什么?从经济结构、经济体制来看伊朗自伊斯兰革命,没收了巴列维王朝财产之后基本是代表或维护着新型特权集团的利益,抑制了社会经济的公平竞争、充分竞争,从而压制了民间资本的活力,私人资本因为缺少机会,逐渐转向非生产性投机活动,普遍缺少信心和对未来的预期,出现了大量的资本沉默与走私现象,经济逐步恶化。目前,伊朗国营经济占比约88%,私人经济占比约12%。而以色列是地道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活力与创新能力强,无论是高科技领域还是农业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国民经济中,国企占比不到10%,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通信、国防、公共服务等,其功能主要是对私人经济主导的市场做补位。
有人问,私人经济在发生战争中能靠得住吗?或者可以这样问,私人经济在战争中能与政府保持一致吗?这是民粹主义者提出的问题。私人经济说到底,是老百姓的经济,是不是靠得住取决于这个国家怎么对待普通百姓,如何对待私人经济。这儿存在一个产权问题,产权私有,也就是说土地、家园、财产等归自己所有,卫国即保家,充分体现了一致性,百姓怎么能不出力,不奋斗,不做出牺牲呢,会体现出极大地忠诚,这远比伊朗私人资本的忠诚度要高得多。以色列私人经济强有力的支持了战时经济,自觉地实行一切军方优先,构造出国防科技*私营*现代战时的经济模式。反观伊朗,三百名教士却占据着全国60-70%的财富,绝大多数人老百姓保家卫国的概念并没有具现化,伊朗私人资本的忠诚度会如何?可能要大打折扣。
以色列与伊朗双方在经济上的优劣,可以说正是权力经济与私人经济的比较,前者是政府计划主导的经济,后者是市场主导的经济,说到底,谁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以支撑维持这场战争,可能谁就会打赢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