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第三次分配”

(2021-08-22 11:15:43)
标签:

分配

分类: 时政评论与杂论


话说“第三次分配”

 

不久前的中央财经委会议,有关共同富裕的表述,其中有一段这样说: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周知,过去从小学习政治经济学中提到过两次分配,会议提到的三次分配”为何物?又怎么分配呢?

  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被称为“第一次分配”;

  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分配,被称为“第二次分配”;

  个人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将这部分资产与自己切割,可称为“第三次分配”。

第三次分配,或者简单点说,就是公益慈善

哦,我明白了。

  中国自古就有慈善的传统,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活菩萨等等,就是例证。

  如果说第一次分配是为了鼓励人们去创造财富把社会蛋糕尽力做大,第二次分配是政府将拿到手的“蛋糕”切的尽可能合理,那么第三次分配就是规劝那些握有巨量“蛋糕”的富人,主动将其中的一部分再切出来,投入到他认为更需要的人群之中。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每一次分配,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次分配,一般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二次分配,是政府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缩小初次分配中的过大差距。

  第三次分配,则是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

  因此,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是前两次分配所不能替代的。

  一个美好的社会,不能没有慈善。

   莎士比亚就曾经说过:慈善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能做到既富且仁的,堪称圣人。

有这样的人吗?有

  2006年,巴菲特签署捐赠意向书,决定向五家慈善基金会捐出其财富的85%,当时约折合375亿美元。这是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一笔慈善捐款,超过许多国家的GDP。一些中国企业家,一些中国企业,也已经或正在行动起来。

  比如,腾讯。

  在投入500亿元启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后,818日,腾讯又宣布,再次增加500亿元资金,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

  这意味着四个月内,腾讯已连续规划投入1000亿元资金。

  科技向善,这种态度,也是一种善。

  这其实也是一种正向的循环。中国的巨大市场和机遇,给了腾讯这样的企业以无限可能,说不定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在,腾讯又通过自身慈善,助力第三次分配,更好地“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

很有意思的,这两个500亿,一个着眼未来,一个立足当下。

我们国家在当年的汶川地震,在去年的武汉疫情,在今年的河南水灾中,就看到了这一幕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种真情、这份爱心,确实让人泪目。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我想,企业家做慈善,不仅仅是出于公益,这里我们丝毫不怀疑他们的爱心和善良,但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也不是全部“利他”,不排除存在“利他”的同时也有主观的与客观的“利我”效果。

为啥这么说?容我下次道来(我将引用以前所写的文章来解释,看似文不对题,实际一个意思,看官自明)。

且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