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流2
(2021-03-01 09:34:49)分类: 涓流 |
2、
抗战时期一座西南边陲小城。
姜道智接到父亲的信已是这封信从寄信地点发出十余天之后的事了,这信邮寄速度在这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并不算慢。他见到信封上虽然写的收信人是自己名字,但笔迹非常陌生,并不是父亲亲笔。他心中不由一紧:“嗯,怎么回事?”他急忙抽出信纸看,所写内容也不是父亲的笔迹而是别人代书。看到信末落款时,才知道信是由父亲从事教务的基督教堂里一位牧师写的。告知他父亲由于肺痨久病不治身亡,让他速来处理些后事。
他拿信的手里抖的不行,呆愣了半晌才慢慢缓过神来。就又将信从头到尾看了一边,确信了此信告知家父离世,已于一个月前撒手人寰。姜道智眼里打转很长时间的泪水禁不住流下,点点滴滴打在信纸上。
牧师信的开头就声明在尔父弥留之际,他自己已无力提笔,只得口授内容拜托牧师代写书信了。信中意思一是告知自己久病而亡知晓后不必太过悲伤;再是教堂会按照基督教的教规将自己体面的下葬;另外就是接信后赶紧过来认认坟头,按中国人的规矩,烧些纸钱,送他一程;最后嘱咐还有其他的事交代,会由牧师代办的。
姜道智从小就知道父亲皈依基督教。他老家在内地的一条大河边,这一带基督教传播的较早,他父亲算入会比较早的一批教民。其实,他父亲与不少的乡亲选择入教最原始的动机都差不多,就是能在教堂里混碗饭吃,在教会里参与一些的组织活动多少能拿点报酬,给家里一点补贴。因为他父亲读过几年私塾,认得几个字,论辈分也比较高些。所以他不仅在教民中有点影响,也取得了传教士的信任,成为他与普通教民之间沟通的助手。这份差事后来成为他父亲的正式行当,算是皈依主了。
姜道智知道父亲得了肺痨,病情时好时坏的时间已不短了。他很清楚,医治这种病的费用高不讲,而且作为特效药的盘尼西林太稀缺了,一般根本搞不到的。所以,平民百姓得了这种病,就等于被判处了缓期死刑,能治愈的可能几乎没有。在他父亲病重期间,虽然也得到教会的一些医治,但由于正处在抗日战争时期,缺医少药,始终无法得到根治。在临终之前病情更甚,久咳不停,还伴随吐血,身体已非常虚弱了。
姜道智与他父亲身处两地,看为贵州湖南两省,实际搭界,距离并不太远。抗战爆发那年,他与父亲一起从家乡跑鬼子反一路辗转到西南避难。开始逃难时父子还在一起,但在汉口江边码头上遇到日本鬼子飞机轰炸而失散,自此天各一方,杳无音信。后来过了有两年,经向一起逃难的乡亲们打听,父子才又联系上,知道了彼此所在,但只是通信而一直未能见面。
姜道智对父亲得这种病去世,应当说是有些思想铺垫的。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在得到消息之后令他万万没有料到。父亲才不到五十岁,正当壮年就离他而去,心中不由阵阵悲切而不能自制。他决定尽快动身去奔丧,完成父亲的期许,了却自己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