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清供琴形臂搁

标签:
杂谈 |
分类: 收藏 |
http://s8/middle/5923c377t8996e7feeee7&690
竹雕清供琴形臂搁
去年,我在北京大钟寺的“爱家收藏”收过一件《时澄之款竹刻山水琴式臂搁》,该臂搁曾经在2007年第1期嘉德四季拍卖会上标价5千~8千,在2007年华辰秋季拍卖会上标价1万~2万,但均流拍了。但 2009年3月27日在华辰2009年第八期拍卖会上以无底价拍卖,最终以896元成交。我能买到这件臂搁也是无意中的发现,第一次偶然看到感觉不错,回来上网一查,发现在张蕾、欧久编的《明清竹雕品鉴》一书中收藏此器图片,后来“爱家收藏”的那位老板看我对这件臂搁如此熟悉,就以1500元的价格让给了我。从此开始对竹刻琴式臂搁有了兴趣。
臂搁与笔、墨、纸、砚、水呈、笔格等物一起,被南宋末年林洪写入《文房图赞》一书。林洪称它为“无弦居士”,那是因为最早的臂搁,大都制成风雅的琴形。之所以要用到臂搁,是因为中国传统书写是从右至左,且又是很浓重的笔墨,所以需要有一件东西来架空手臂,以免模糊字迹。董桥先生有一篇《楠木好看》,其中也提到他所爱好的琴式臂搁,但经他过眼的琴形臂搁也不过三件,且大都为木制。我查了一下,目前市面上的竹刻琴形臂搁不会多于10件,其它的也许都深藏民间了吧。
最近从网上发现有两件竹刻琴式臂搁将要上拍。一件是上海嘉泰拍卖有限公司在“嘉泰四季2010年艺术品拍卖会”上推出的1289号作品《辛庵款竹刻梅枝琴式臂搁》,另一件是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嘉德四季第22期拍卖会”上推出的4710号作品《竹雕清供琴形臂搁》。
嘉泰四季2010年艺术品拍卖会在上海市延安西路200号的上海文艺宾馆,时间是6月14日~15日。为此,专门委托了上海的朋友替我去参加拍卖。那件《辛庵款竹刻梅枝琴式臂搁》有诗文和梅花图案,估价为2000~5000元,我给朋友定的价格上限是6000元。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拍卖的时候被电话委托以6500元拍走,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遗憾。
嘉德四季第22期拍卖会在北京国际饭店,拍卖的主要有书画和磁杂,我的这件臂搁规定拍卖的时间是6月19日下午,预展的时间是6月16~18日,我事先去预展看了原物。这件臂搁长28CM、宽约5CM,选料优良、形制规整、做工精细,刻有菊石图案,刀法简洁流畅,右上侧有“三秋佳景仿南田法少石”共十字。
我于19日下午1点30到了国际饭店,交了5万押金取了号牌即进入拍卖大厅,此时拍卖正是热火朝天,参加拍卖的大约有200人左右,大多为中青年人,拍卖十分踊跃,竞争异常激烈,一件金丝楠的立柜从35万开始加价,一直拍到270万,反复几十次竞价,真是好不热闹。我耐心等到4710号时已经将近下午5点,这时拍的大部分为文房杂项,当拍卖师喊出这件臂搁的起拍价3000元时,除了我举起号牌,竟然无人应价,因此我以起拍价将这件臂搁拿下。
现在回想起来,除了运气以外恐怕还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竹刻臂搁毕竟属于小器,玩赏的人并不太多,特别是在嘉德这样大型的拍卖会上就更加难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二是这件臂搁曾经在2003年嘉德77期周末拍卖会上标价1000~2000元拍卖,结果以2200元成交,当时嘉德没有提供该臂搁的图片,并且这次拍卖的图册上这件臂搁的图片也拍得比较暗,让人看上去感觉不好,因此可以说此物有点“不露庐山真面目”;三是拍卖当时坐在我右后方有一位小伙子也是专门拍文房的,此前一对《兰石款红木琴形纸镇》就是被他以5000元的起拍价拍下,这对镇纸我此前也做过研究,尽管看上去做工讲究,但所镌诗文笔力绵软,毫无郭尚先书法之神韵,故放弃。我当时很担心他会和我争这件臂搁,但有趣的是在即将拍到这件臂搁的时候我听见他接了一个电话,原来他是从外地专门来北京参加嘉德拍卖的,原准备拍卖结束后即乘飞机回家,但由于这天嘉德的拍卖延误了时间,所以他打电话要求更改返程机票的时间,恰恰在此时拍到了这件臂搁,他为他的机票分了心,所以这件臂搁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成了我的囊中之物,这也算是天意吧。第一次参加拍卖就如此顺利真的让我有些志得意满。
但是,更重要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当我回到家,把这件臂搁和上次收的《时澄之款竹刻山水琴式臂搁》放在一起的时候,让我震惊的事情出现了。这两件臂搁尽然是那么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即形制相似、规格相近,又合而不同、各有特色,可以说是天作之合的一对绝配。这件臂搁较时澄之款的臂搁色泽略深,若以《中国明清竹雕名人录》中的描述推论,时澄之应为清中期,则此件菊石臂搁应为清早期。从这件臂搁“三秋佳景仿南田法少石”的提款上看,有“南田”和“少石”两个名字,分析有可能与清初著名画家恽南田和雕刻家沈少石有关系。
以百度记载,恽南田(1633-1690)名格,字惟大,后改字寿平,号南田。武进上店人,生活在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少时从伯父学画,青少年时期参加过抗清义军,家破人亡,当过俘虏,又被浙闽总督收为义子,曾在灵隐寺为僧,返里后卖画为生。与王时敏、王鉴、王翚(hui)、王原祁、吴历合称为“清六家”,他山水画初学元黄公望、王蒙,深得冷澹幽隽之致。又以没骨法画花卉、禽兽、草虫,自谓承徐崇嗣没骨花法。创作态度严谨,认为“惟能极似,才能传神。”每画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极力描摹,必得其生香活色而后已,他画法不同一般,是“点染粉笔带脂,点后复以染笔足之”创造了一种笔法透逸,设色明净,格调清雅的“恽体”花卉画风,而成为一代宗匠。对明末清初的花卉画有“起衰之功”,被尊为“写生正派”影响波及大江南北。
少石为清著名雕刻家沈国琪。最近西泠印社拍卖的古董文玩中有两件少石款的器物,一件为《少石款梅花诗文臂搁》,其上所刻铭文为:疏枝冷蕊散寒香,一树垂垂覆草堂。输却逋仙有新句,水痕清浅月昏黄。另一件为《少石刻树瘿笔筒》,此笔筒为沈国琪刻制赠与沈书田,笔筒以树瘿为材,随形而成,古朴文雅,颇具趣味。西泠印社的介绍是:沈国琪[清],字少石,别号铁隐,浙江嘉兴人。颜其盦曰惕影。工分隶,精篆刻,尤善刻竹,工整古雅近杨聋石,善画梅。博涉古今,杜门不出,游心诸艺。着红墩野唱诗。沈振家[清],字书田,一作玉田,杭州人。近思裔孙。花卉临恽寿平,几能乱真。
从上述情况看,沈少石刻了一只树瘿笔筒送给了沈书田,而沈书田画花卉又临摹恽南田,所以这个少石与南田还真有点关系,且此臂搁之画风又与恽南田极为相似,如此推断,此物距今至少300年左右。但详细的出处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http://s14/middle/5923c377t8996ea8e45dd&690
http://s5/middle/5923c377t8996eb70b2b4&690
http://s4/middle/5923c377t7428b1447893&690
http://s1/middle/5923c377t899700014190&690
http://s12/middle/5923c377t899700b5152b&690
http://s15/middle/5923c377t8aeb2e1a737e&690
http://s9/middle/5923c377t8aeb2fa1d138&690
少石刻树瘿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