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译雪莱诗歌《勃朗峰》的一些心得

(2013-07-21 11:02:08)
标签:

雪莱

勃朗峰

英国文学诗歌

随笔

杂谈

分类: 诗和散文

试译雪莱诗歌《勃朗峰》的一些心得

 

http://s4/mw690/5923c094g7cffb47cad73&690

《勃朗峰》 -  第三段

-雪莱-

 

有人说,一束微光是远世对沉睡灵魂的走访,

死亡即坠入睡眠,

于是,思想的形体得以活跃,

远超乎活生生的清醒之躯。

我向高处仰望,是否有一位万能上苍,

撩开了生与死的面纱?

我是否躺卧于梦幻,

让大地将睡梦延伸,轮回成无垠之圆?

因有这一黯然神伤,

驱使漂泊的云朵沉浸后又再沉浸,

直至消逝在那无形无影的大风里。

 

在悠远的高处,刺向无际的穹苍,

勃朗峰显现于雪装素裹里,休止于静谧之中。

她让神秘的群山环抱,但只筑冰与石的堆砌。

宽河间的溪谷,在不可探试的深度里冰封,

蓝色仿佛是天堂悬空的倒影,

由风铺开,积累于沉睡之间。

 

风暴使人迹灭绝,只有山鹰捡回猎者的尸骨。

豺狼在此出没,多么可怕,

所有的倾泻,粗犷,赤裸,高不可攀,

还有恐怖,惊慌,以及撕裂,正是这里的景色。

 

哪里是地震老魔教诲年轻废墟之魔的地方?

难道这一切都只是他们的掌中玩物?

大海是否已用烈火缄默了这静寂的白雪,

让世人永远无法解答这份秘密?

 

旷野仿佛自有神秘巨舌,

教人多疑寡信,却是如此温和,

如此庄严,如此静谧,也许人本来就该如此,

只为了信念能与自然合为一体。

 

巍峨的大山啊,你要发出声音,

你的大声,能粉碎欺骗和悲痛的法典,

惜天下人并非都能懂得,惟有伟大的智者和仁人,

才能深悟,也深深扎入心底。


  

http://s13/mw690/5923c094ge1fd1fd4477c&690



                            

一八一六年的七月,当诗人雪莱开始写诗歌《勃朗峰》时,还不满二十五岁。他的这首诗,后来发表在他和妻子玛丽合写的一本叫做《六周记事》的书里。在这本书里,雪莱和玛丽记载了他们周游法国,瑞士,德国和荷兰的一些经历和感想。

 

勃朗峰(Mont Blonc)是瑞士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它位于法国和意大利的边境。当年雪莱一来到这里,就被山区的风光吸引住了。他站在阿尔沃河(Arve River)的桥上,两边是香慕尼峡谷(Vale Chamouni),当他仰头望着高耸入云的勃朗峰时,他深深地感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与信仰之间的对应。雪莱看着勃朗峰顶的雪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的庄观景象,写下了这首《勃朗峰》的长诗。

 

《勃朗峰》全诗总长有一百四十四行,分成五个段落。雪莱采用的是自然颂诗体,韵律也并不规则。很多后来研究雪莱的学者都认为,雪莱的这首诗,看上去是像在歌颂勃朗峰的宏伟风景,但实际上,雪莱在诗中表达了他强烈的哲学思想。他的这首诗,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对应十八世纪英国诗人华兹沃斯(William Wordsworth) 写的《丁腾修道院》那首诗的。当华兹华斯写《丁腾修道院》的时候,正是他心情最愉悦的一段时期,所以他把所有的自然环境都写得非常之美。当雪莱看到勃朗峰,并因此感慨万分之时,就想起了华兹华斯的那首诗。但显而易见地,他不完全同意华兹华斯的“自然总是美好”的观点。雪莱认为,大自然固然美丽宏伟,人类虽也赖以大自然的供给而生存,但有时大自然也给人类带来灾害,带来毁灭。因此,从这个角度讲,雪莱用了更深一层的哲学眼光去看待大自然。他也观察到,也许只有当人类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点后,才能在宗教信仰和大自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综观雪莱的这首诗,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五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主要描写大自然的力量,而这个力量是对应人的思想力量的。第二个段落是写阿沃尔河的美丽,第三个段落,我认为也是全诗中最精彩,意义最深刻的一段,主要是通过对风景的描写,写出勃朗峰与高于人类和大自然的一位上苍的关系。在这里,雪莱似乎是想说,虽然大自然的力量不是我们人类可及的,但它足可作为我们人类的一个教训者。大自然所带来的益处和灾害,可以同时或者交替发生,一如人的意志在良善和丑恶之间不断地作选择。同时,诗歌也通过对勃朗峰的描写,说明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第四个段落里,雪莱又写了大山的后面有一个更大的力量。在这里,他隐喻了自然的创造力和毁灭性,就仿佛是人类的想像力。在最后一个段落里,雪莱写到了人类想像力的重要性。雪莱不一定赞成信仰的必然性,但雪莱认为人一定不能停止自己的想像力。

 

一直喜欢雪莱的诗,时常会拿出他的诗选来读。最近见到新浪博客网友HKDCSH君译出雪莱《勃朗峰》诗中的第三段,刊在他的博客上,使我欣赏不已。HKDCSH君的翻译非常准确,并且带有中国古诗的韵味,实属优美。由于HKDCSH 君对我的博文,常不吝赐教,故使我受益匪浅。此次,他更邀我也来同译这《勃朗峰》的第三段,真是受宠若惊,只得在此从命。试译过程中,反复领会雪莱诗的真意,其中也理解了为何HKDCSH君只选出诗中的第三段来译的用心。只惜我的古文底子和英文水准均不如HDCSH君,译不出他的古韵诗风,只得以平直之言译之,作抛砖引玉之举,祈各位网友读者翻译高手赐教。记得从前读大学时,英语翻译课上的教授,不但英文好,中文也好,他再三关照我们,翻译的事,一定要在母语的基础上下功夫。当时不甚理解,现在则深有体会矣。如译一般文体是如此,何况译诗呢?

 

                                              明明2013年7月20日夜于纽约史岛寓所

 

 


http://s2/mw690/5923c094ge1fd28976771&690



http://s7/mw690/5923c094ge1fd2ca9cfa6&690



附录:

Mont Blonc - by Shelley

                III

Some say that gleams of a remoter world
Visit the soul in sleep, that death is slumber,
And that its shapes the busy thoughts outnumber
Of those who wake and live.—I look on high;
Has some unknown omnipotence unfurl'd
The veil of life and death? or do I lie
In dream, and does the mightier world of sleep
Spread far around and inaccessibly
Its circles? For the very spirit fails,
Driven like a homeless cloud from steep to steep
That vanishes among the viewless gales!
Far, far above, piercing the infinite sky,
Mont Blanc appears—still, snowy, and serene;
Its subject mountains their unearthly forms
Pile around it, ice and rock; broad vales between
Of frozen floods, unfathomable deeps,
Blue as the overhanging heaven, that spread
And wind among the accumulated steeps;
A desert peopled by the storms alone,
Save when the eagle brings some hunter's bone,
And the wolf tracks her there—how hideously
Its shapes are heap'd around! rude, bare, and high,
Ghastly, and scarr'd, and riven.—Is this the scene
Where the old Earthquake-daemon taught her young
Ruin? Were these their toys? or did a sea
Of fire envelop once this silent snow?
None can reply—all seems eternal now.
The wilderness has a mysterious tongue
Which teaches awful doubt, or faith so mild,
So solemn, so serene, that man may be,
But for such faith, with Nature reconcil'd;
Thou hast a voice, great Mountain, to repeal
Large codes of fraud and woe; not understood
By all, but which the wise, and great, and good
Interpret, or make felt, or deeply feel.

 


背景音乐《我灵镇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庄子与雪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