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七色阳光生活馆 |
英国人常抱怨“别的国家都有气候,英国只有天气”,因为他们的天气太变化无常了,甚至一天之内可体会四季。说句夸张的话,深圳正相反,长暖长夏,过一年跟只过了一天似的。深圳的四季不太分明。像我们自小在东北地区长大的人,习惯了寒来暑往、乍暖还寒的多重变迁,更习惯了其间的舒缓生息、张弛有道,反观深圳却很少那样。比如,春天寻春踏青,冬至吃羊肉与饺子等。中国人最喜欢春天、看重春天,所以有迎春、访春等系列活动,本是对漫长冬季的告别,对久而未露“欣欣此生意”的惊喜。然而深圳一年四季和暖如春(呵呵,这几天比较冷7-13度),绿叶植物长绿常新,见惯不惊了,没有什么可惊喜的,当然也就没必要搞这些繁文缛节、拿腔作势了。
深圳人对新来者的“温馨提示”无外乎都是:深圳天气和暖,不用带厚重棉被和衣物,紫外线较强,注意防晒,出门记得带雨具。等等。其实,要概括深圳的夏天,只需“在烈日和暴雨下”一句即够。一入四月,雨季一至,天气便在湿热中胶着,空调也开始嗡嗡作响起来。不为消暑,也需除湿啊。这倒还不是最恼人的。最让人不习惯的是天气这么早地变热,让人身心难免也急迫起来。年少时特别喜欢杨万里的《初夏睡起》,里头有两句“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那隔着窗纱透进屋来的黯淡日光,屋外虽有些热度,但屋里是清凉的,还有那慵懒倦怠闲适的心情,什么事可以想也可以不想,什么事可以做也可以不做,这种自由自在,真让人羡慕。而在深圳,却少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开始我以为是深圳太忙碌了顾不上,后来才想到其实在不忙碌的时候,人心也是忙的,这大概只能归咎于天气的燥热。
这种什么事都“急急如律令”的感觉,以及烈日杲杲一切都明晃晃热乎乎的样子,就像当年一首叫《疯狂世界》的“靡靡之音”的唱词:“鸟儿尽情地唱,花儿尽情地开……”虽然天天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于视觉是丰满的,但在精神上却未必不空虚起来。
秋天更是这样,本来是个滋养喘息的季节,可以享受“睡起秋声无觅处,满街梧叶月明中”的清幽、持螯赏菊“泼醋擂姜兴欲狂”的豪气、或者“帘卷西风”、“满地黄花堆积”的萧索,甚至是“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的无奈……可这一切不包括深圳,真的绝对不包括!深圳的秋天总令人觉得少了些情怀,少了些遐思,少了些诗情画意,少了些浪漫韵致。因为它,还是太热了。
对于贪靓的姑娘们来说冬天是最好不过的,外地的姐妹们总羡慕说:“多好啊,一年四季可以穿裙子!”那年冬天在哈尔滨见到一个穿超短裙的女子,两条玉腿在黯然灰蒙的马路上翻飞,一路拣来好多双眼睛。正惊讶她的耐寒,的士司机却道出天机:“她们先在腿上包一层塑料保鲜膜,再穿厚袜子,冷不着!”想想虽入情入理,但把自己的腿当成冰箱冻肉,那感觉应该不会太爽吧,在深圳就不用这样辛苦啦!还有老人,也是喜欢来深圳过冬的,因为这里暖和,好多人都变成“候鸟”,不过我的父母属于“常栖”了,关节炎也不犯了,老革命的身躯,在深圳找到了归宿。
抱怨归抱怨,谁也不能跟天气寻别扭。其实人是最容易习惯自然和环境的动物,也只有适应了调节了,方是生存下去的正道。就像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只有顺乎其间,入乡随俗,才能保持健全的身心。不光养生,万事不皆如此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