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著名美籍华人导演陈凯歌一句:“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之后,无耻就已经成了主流。
先是旁观80后的韩寒,伙同“马六甲”挑斗陆家父子以及京城帮闲音乐人高晓松。
这场战斗,胜负我皆不关心,只关心所谓战术,以及阵营分化。
我向来不以胜负,来做评判的标准,似乎只有同情失败者,才是道德行为。有事说事,扯那么多“逆向思维”干吗?
白烨落此下场,一个词:活该。韩寒当然未必有多崇高,但文坛难道又是什么崇高的玩意么?好象只有圣处女碰得,婊子就碰不得?
偏偏从现实生活中看,文坛距离婊子似乎更近一些,或者说一体化也未尝不是合理的猜测。
自己先装神弄鬼,别人撒泼耍混,也是世道报应。
高晓松之前虽然算不上可爱,但也是有点身份的人,好歹也装过校园青春一族的“民谣教父”云者。
自己真和韩寒有什么过不去的,明火执仗地干一架,也没什么不可以的,最起码光明磊落一些。
这次却非要为陆家父子强出头,而且找了一个近乎可笑的理由,说韩寒在《三重门》中引用了他的歌词。
拜托,人家韩寒出的又不是《校园民谣选集》。
知道这年头没人在乎智商,但也不能低到水平面以下吧?
韩寒?他当然不会失去什么,因为一是他不在乎,二是他也没有。
但个人的无耻,终究是有限度的,集体的无耻,却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
最典型的代表,非教育部莫属。
先是大学“商场论”,把清华和北大比喻成“贵族大学”。有钱的进,没钱的可以去选择“经济适用型”大学。
拜托这位暂且称之为人的发言人,不要侮辱大家的集体智慧好不好?
若中国大学为私立,自然无不可,但花着国库的钱,说着这样的屁话,其脸皮厚度,实在非“光年”不足以形容。
可见在教育部内部,产业化的思路,是早已经深入人心了,否则也不会顺理成章地说出这种混帐加三级的话来。
但教育部的英明理论,还没有到此为止。
光混帐也还是可以勉强原谅的,因为对他们,本来也没有什么过高的期望。
但人要是无耻到令人齿冷的地步,却也并不容易。
但教育部非常EASY地做到了,恭喜,又抢答成功了。
据说教育部要出手近45万名代课教师了,而且用的是“清退”二字。
听起来,仿佛处理一堆废弃物那么简单,那么理直气壮。
去过农村,或者山区的,相信都知道代课教师是怎么回事。
我不敢说他们职业水平如何,但在中国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其曾经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而他们所获得的报酬,却是如此微薄,甚至不足以维系一个家庭最起码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不谈职业上的培训和物质上的补偿,简单一句“清退”,充分暴露了某些部门当权者的冷血和“非人性”。
这些代课老师每年所费的资金,与每年政府部门浪费在吃喝上的开支相比,绝对是个小数目。
但为什么大数目不去抓,而专门拣小数目做文章?很简单,扶强除弱是也。
上有和谐为本,下有无耻为纲。
不知道这是否也算一种“琴瑟合鸣”呢?但愿不至于都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