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2015-03-19 06:08:34)
标签:

楚文化

凤鸟

特展

首博

凤舞九天

分类: 博物馆巡礼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是北京市文物局2014博物馆展览季收官之作,通过全国18家文博机构约200件楚汉文物精品,按照“尊礼崇乐”、“蕴美求奇”、“究天人之际”、“楚启汉风”四个部分展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礼乐之器、冠带衣裳、巫术哲学、诗歌舞蹈等文化艺术特色,以及楚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文脉关系。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楚,一个曾盛极一时的南方大国。其先祖于周成王时受封立国,辟在荆山,扬威于鄂,后问鼎周室,进而成为五霸、七雄之一,最盛时尽有东至滨海、西至巴山及巫山之地,在诸侯国中面积最广、人口最多。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恢宏气魄,决定了楚国的发展必然飞将冲天,鸣将惊人,以奔逸绝尘之势,在先秦诸侯国中独树一帜。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楚,一个浪漫乐观的民族。起源于祝融,其精为鸟。神话的流传、巫风的激荡,与先祖的关联,使楚人与龙凤结下了不解之缘。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楚人以凤喻人、以凤喻德、相信乘龙御凤可以飘举升天。尊龙崇凤贯注到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器物造型、图案花纹、冠带衣裳、礼乐之器、诗歌舞蹈、巫术哲学,处处展现出凤飞龙游的美感。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楚,一种开放融合的文化。包罗宏富,从科学到巫术,从美学到艺术,从哲学到文学,构筑起博大精深的体系。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精微准确的天文历法,精湛繁缛的冶金、纺织、髹漆,睿智玄妙的老、庄思想,高洁绮丽的屈、宋情思,彰显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独创的形式从各个方面展现自己。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楚文化并不局限于楚地,且波及周边诸国,楚由行政概念发展为区域文明概念。其清奇灵巧的风格,飘逸奔放的意趣,焕发出异彩纷呈的辉煌。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八百余年江山尘与土,楚造就了一个风华绝代的世界,楚区域文明成就了东方巨子的崛起,引领了后继者从物质到精神、从制度到风俗的潮流,揭开了中华文明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曾指出“楚”的四个概念,即地域概念、国家概念、民族概念、文化概念,“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正是以此为构思将展览分为四个部分。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展览的四个部分根据内容需要分置几个单元,每单元下按照展示内容把文物进行组合,分成小组。这样,整个展览从上到下分为部分、单元、组到每一件展品四个层次,结构层次脉络清晰。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第一单元  尊礼崇乐:礼乐可以明尊卑,助教化,礼之繁缛、刻板辅以乐之端严、灵动,自商以来有效地维持着统治秩序。楚之礼乐与中原一脉相承,又融入了楚人独特的生活风尚和审美趣味。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礼乐之器既有中原之凝重、典雅、简朴,又有楚之活泼、灵动、华丽,浪漫与理性交织,华夏与蛮夷风格混融,从造型到纹饰到组合方式,无不昭示着楚的风范和气度。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九鼎八簋,1981年湖北随州擂鼓墩2号墓出土,随州博物馆藏。擂鼓墩2号墓出土9件升鼎,形制、纹饰相近,为一套盛牲肉的列鼎。此墓主为曾国国君或夫人,随葬9鼎8簋,与他的身份相符。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楚王盦悍鼎,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藏于天博。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此鼎附耳有盖,盖上有环和三个变形的鸟状钮,共有铭文六十字,分布在鼎盖内、口沿、腹部等处。铭文记载了楚幽王为庆贺胜利,用缴获的兵器铸成此鼎,并用于祭祀的史实。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王子午铜鼎(附匕),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河南博物院藏。为楚国令尹王子午的七件列鼎之一,七鼎在春秋时为卿的鼎制,与王子午的身份相符。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鼎腹的周围,附有六只以失蜡法铸就的怪兽,前爪紧抓住口沿,后爪蹬着腰部,似在觊觎鼎中的美食。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弧线的运用,使此鼎臻于完美。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龙耳铜簋,河南淅川下寺1号墓出土。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铜案,2002年湖北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湖北省博藏。古代放置肉食品的礼器,也是实用器。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勾连云纹铜盖豆,湖南湘乡出土。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虎座凤鸟漆木架鼓,2000年湖北江陵天星观2号墓出土,荆州博物馆藏。此鼓以虎为座、凤鸟为架,是楚地特有的一种乐器,同类型器物均出土于楚国贵族大墓,可知当时只有王室及高级贵族才能享有。此器基本完好,是迄今发现最精美的虎座凤鸟漆木架鼓之一。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木架鼓中的凤鸟,昂首屹立,仰天长啸,似在为鼓壮声助威;作为百兽之王的猛虎,乖乖地蜷卧在凤鸟脚下,或是为了突出凤鸣九天的威严和震慑效果。造型别致典雅,设计巧妙,融声、色、形于一体,表现出楚人绝妙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虎座凤鸟漆木架鼓不仅是精美的乐器和艺术佳品,更是灿烂楚文化的象征。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曾侯乙夫人铜编钟:楚人尚钟,曾国(楚国属国)国君曾侯乙墓所出编钟精美绝伦,代表了楚地铸钟的最高水平。此套编钟为其夫人的礼乐,其规模略小于曾侯乙编钟,共36件,风格与曾侯乙墓编钟极其相似,然而音乐性能稍逊。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第二单元  蕴美求奇: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激发了楚人爱美、追求精巧新奇的天性。千姿百态的龙凤纹、舒卷自如的云纹、惟妙惟肖的谷纹、栩栩如生的动物纹、变化多样的几何纹、形态逼真的人物纹是楚人偏好表现的题材。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飘逸流畅的线条,斑斓繁富的色彩、玮奇谲诡的造型,洋溢着生命的激情和清新的气息。楚人以其大胆的想象,冲破理性和规范的藩篱,尽情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浓厚兴趣和对自由的无比向往。在美化自身的同时,也把楚艺术推向了极致,使之成为南方艺术传统当之无愧的代表。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彩绘对凤纹漆圆耳杯,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荆州博物馆藏。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罗地龙凤虎纹绣面单衣袖,出土地同上。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透雕龙凤纹玉佩,1987年长沙五里牌八一路M1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玉佩呈圆弧造型,两面透雕连体龙凤。一端作回首龙形,龙身弧曲,背穿一孔。另一端为凤形,喙部连胸,凤冠上翘,颈羽丰满,作振翅欲飞状。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漆妆奁,2002年湖北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湖北省博藏。此奁由两块木板雕凿铰结而成,奁面以篾青镶成外框,篾黄嵌出几何纹图案。盒内相应部位凿空以置放铜镜、木梳、刮刀、脂粉盒,上下各装一可伸缩的支撑,以便使用时承镜。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一件梳妆盒,且出自男性墓中,可见当时贵族对衣着面容修饰之讲究。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第三单元  究天人之际:楚国疆域辽阔,山区丘陵众多,族群成分复杂,文化多样,使得楚人与生俱来的血性,激情似火的秉性,充满浪漫的率性,惊天动地的胆识,恢宏磅礴的气势,婉转幽丽的细腻,与崇神好巫的传统结合得天衣无缝。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楚人对天地的探索、人生的思考、鬼神的理解迥然不同与中原各地,在精神文化上取得的空前创举与展现出来的状态风貌,是楚人内心世界的鲜明写照。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木雕虎座立凤,天星观1号墓出土。楚墓中特有的神器。在卧虎背上,立着一只振翅欲飞的凤鸟,凤鸟背上插一对锐利的真鹿角。整体造型怪诞奇妙,给人以神奇之感。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木雕双头镇墓兽,1986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雨台山6号墓出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由木方座、怪兽与两对真鹿角组成。方形座上浮雕方块纹,兽为双头曲颈,身躯背向相连,凸眼龇牙,口吐长舌,头上插有两对真鹿角。通体髹黑漆,用红漆绘龙纹、云纹、菱形纹和几何纹等图案。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彩绘木雕漆兽,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铜飞鸟,1986年湖北省荆门市包山2号墓出土,湖北省博藏。铜鸟张开双翅,整个造型富于动感,仿佛是一只自由翱翔的飞天神鸟。墓中随葬铜飞鸟,既与楚人崇鸟并喜爱以鸟隐喻有关,也可能把它当成能导引灵魂升天的神鸟。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人物龙凤帛画,20世纪40年代湖南省长沙市出土,湖南省博藏。画面描绘一个高髻细腰、广袖长裙的贵族女子,当为墓主人形象;她侧身站立在一弯月状物上,合掌祈求,头顶凤鸟展翅,前方夔龙升腾。著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与之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第四单元  楚启汉风:神秘而浪漫的楚国,为秦所灭,秦兴二世,又为汉替,然汉代秦兴,实际上还是兴于楚人,正是应对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虽亡,却文脉永昌,“黄老”思想成为汉初立国根本,汉帝好楚声、楚舞、楚服,信口吟楚辞,感为骚体赋,见证了楚文化不绝于世的独特魅力。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文化的绵延虽不再冠以“楚”国号,其特质却因汉王朝的强大,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巩固和传承。从艺术角度出发,楚之“巫”、“骚”、“道”等,及其强调神奇、浪漫、瑰丽为美的艺术特点,赋予后继者更多题材、思想和情感,并经由盛世兼收并蓄,和而不流,造就出新的生命力,开启了汉文化体系乃至中华文明永不褪色的风尚。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出自马王堆汉墓的彩绘木俑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帛画《太一将行图》,出自马王堆汉墓。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为突出说明汉代文化对楚国文化的继承,首博在展览的结尾展出了1999年石景山区老山汉墓出土的精美漆盒、贴金漆盂,在北方出土完整漆器极为罕见,特别是仍保留贴金的漆器更是凤毛麟角。老山汉墓文物是自出土之后,首次公开展出。大漆盒的通体装饰上,可以直接地看到巫师或者鸟爪的神灵在驾驭龙、虎以及各种神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楚文化中巫师的作用与地位。漆盂残留有金片,另有漆器残片上附着银片,与《盐铁论》记载的“富者银扣黄耳”相印证。此种金银装饰漆器的工艺,来自于楚国漆器工艺。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为烘托展览效果,展厅的设计以传统庄重的红色为基调,依托代表性楚系墓葬出土的楚国文物,在缓慢庄严的楚乐中向人娓娓讲述楚文化的渊源和发展。展厅中间楚辞、竹的设置,以及灯光投影的凤鸟,表明本次展览不仅仅是历史文物展,更强调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对楚文化的艺术特质进行解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