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艺术博物馆(概述篇)
保利艺术博物馆位于北京东四十条立交桥西南角的新保利大厦九层,从属于中国保利集团,1998年12月经国家和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门批准成立,1999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为我国首家国有大型企业兴办的艺术类博物馆,它的建成开馆突破了国内博物馆历来由政府及数量极少的个人兴办的传统格局,标志着全社会共同参与国家文物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该馆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为宗旨,积极抢救和保护流散在海外的中国珍贵文物。馆藏展示由青铜器和石刻像两大部分组成,展品绝大多数为集团从海外抢救而来,相当部分属于精品、绝品或孤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当保利艺术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对公众开放的时候,吸引人们目光的不仅仅是几百件馆藏珍品,还有那“不求多而全,只求精、珍、稀”的收藏宗旨,可以想象得出,每件珍品回归的背后都会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保利艺术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工作力求严谨、精到,在实践中已形成一整套文物征集办法。以从海外征集文物为例,因保利集团在海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和信用,在未付款的情况下,可先将文物带回北京,然后请北京、上海等地的三位以上的知名学者,分别的、单独的亲自审验鉴定,提供意见并出具鉴定证书。
在这些专家一致认定文物确真无疑并符合博物馆收藏要求后,方与货主商谈价格,然后付款;若专家意见未能统一或议价不成,则原样将其送回。这一征集办法,确保了博物馆的藏品既真实可靠,又高、精、尖。
保利艺术博物馆现建有两个专题陈列馆,其中“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精品陈列”,展出商代早期至唐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9世纪)的青铜珍品150余件(组),展现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与独特魅力。
其中商代三牛首兽面纹尊、王作左守鼎、司尊、棡伯卣及西周神面卣、戎生编钟等,皆为世所罕见的稀品与孤品。
“中国石代石刻佛教造像艺术精品陈列”,通过40余件北朝至唐代(公元5世纪至8世纪)的石刻佛像,勾勒出巅峰期中国佛教艺术的风彩。
其中公元6世纪至7世纪(北朝时期)山东青州地区雕造的一批佛像,其保存之好,工艺之精,世所罕见。
2000年5月,保利集团将100多年前遭列强掠夺的三件圆明园国宝——牛首、猴首、虎首铜像以3300万元港币抢救回国,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好评,激发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爱国热情。三件国宝回归祖国后,集团公司先后组织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几个大城市以及台湾地区进行巡展,各界人士和群众共计400多万人次观展,为集团公司和博物馆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而后在2003年,港澳实业家何鸿燊向保利博物馆捐赠了由其以6000万元购回的猪首铜像。
如今这四件兽首铜像,作为保利的镇馆之宝,一并在此展出。

在兽首旁展出的,是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的“松石间意”琴。

经过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及广大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保利艺术博物馆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建成,并达到了较高水准。许多专家称赞其是中国大陆最具现代化水准的博物馆之一,已跻身中国著名博物馆行列。
博物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被认定是公益事业,本身难以赢利。保利艺术博物馆也难以自己养活自己,除了正常的征集费外,保利集团每年还按一定比例提取利润,用于博物馆的正常运营和业务建设。博物馆也已成为保利集团一笔雄厚的资产,产生了巨大的无形效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