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不能赚其他孩子的钱!

(2012-10-30 07:01:41)
标签:

儿童教育

父母教育

孩子心理

赚钱

金钱观

分类: 父母教育
  按:本篇为《案例分析:培养孩子财商要慎重》的续篇。
  
  有个妈妈说她上小学的女儿,在流行玩某种卡片时,由于她不给买,就找同学借了60块钱买了一整套,然后拆散卖给其他同学,很快还清借款,还送借款那个同学几张卡片作为报酬,自己不但有了还小赚一笔钱,她女儿很是高兴。可这样做对吗?
  
  钱不是可怕的东西,它和生活中所有其他的东西一样,都需要孩子逐渐接触,在慢慢理解后形成自己对财富的认识和金钱观。所以,让孩子学会花钱也是他们重要的学习,故许多家长会给孩子零花钱,来让孩子正确认识金钱和真正学会金钱使用。同时,通过花钱这个过程,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以及知道钱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和钱是有限的等。参见《
案例分析:孩子零花钱与正确金钱观》。
  
  也许是许多父母对“赚钱”情有独钟,在给孩子零花钱的基础上,如果孩子还能运用自己的方法来赚钱当零花钱,父母更是夸孩子“财商”了得!但家长要明白,在学校学习的孩子,他们主要的任务是间接经验知识的学习,让孩子整天想着赚钱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让幼儿阶段的孩子学认字、算术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属于超越孩子年龄的抢跑。参见《
童年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
  
  那除了家长给孩子零花钱的渠道以外,孩子能不能自己赚钱?答案当然是可以!金钱并不是可耻的,赚钱也不可耻。让孩子自己赚取零花钱本身是好事,父母要重在引导和创造机会,不能让孩子基于错误和违反规定去做。但真想在实际生活这样做,家长就必须教孩子合理赚钱的方式,同时要规定对应的界线,不能为了赚钱就放弃做人做事的原则。参见《
案例分析:给孩子零花钱方式优劣对比》。
  
  对未成年人来说,他们尚未真正获得独立的能力,其衣食住行都需要由监护人提供,就算手头有一些零花钱,也几乎是家长给的,并不是依靠自己劳动所获取的。而家长给孩子零花钱,其目的只是满足一些父母不愿意满足孩子的欲望,同时也是想让孩子学会正确花钱的方式,更好地控制自己和知道取舍。所以,在非监护下,绝对不能从同学身上赚钱。参见《
案例分析:让孩子有使用零花钱的机会》。
  
  理论上,在孩子没有正确学会花钱之前,很难明白价格、价值所包含的内在关系。如果孩子从一个不具备民事责任的人那买东西或“服务”,会更加混淆,且难以判断花费是否恰当。而当孩子花钱请其他孩子帮忙时,若没有得到对方孩子父母的认同下,很可能把本属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通过金钱交换而逃避了,甚至是做出家长绝不认可的事情,造成教育难点。参见《
点评:让宝宝“听话”的惩罚》。
  
  反过来,不管孩子提供收费服务也好,低买高卖也好,如果没有监护,孩子由于认知的问题和世界观并没有完全建立,很难确定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恰当。所以,在两个未成年人之间做“生意”,由于双方都不具备独立判断能力和承担对应的民事责任,没有监护就很可能做出违规的事情。对此,我井中月想,那个父母也不想因为孩子赚了一点小钱,就把孩子整个给毁了吧?
  
  还要告诉孩子的是,不是所有的劳动都应该有报酬的。父母和孩子解释时,会说只有通过自己劳动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才能换取对应的合理报酬,这样的行为才是正当的。但在人际交往中,并不是有劳动就必须有报酬,毕竟人与人之间不完全是金钱的关系,还有亲情和朋友的。否则的话,今天你收取金钱帮助别人,明天你需要帮助时就会遭遇同样待遇。参见《
孩子未来必备之与人合作》。
  
  在这里,不能不再次提到家务活问题。家务活是全体家人的义务,是维系一个家庭的重要基础。从教育功能上看,家务活可以训练孩子的爱心、动手、协调、责任等诸多方面。但如果被家长金钱化了,孩子就不会尽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甚至成为唯利是图的人。所以,做家务给钱,只会扭曲孩子原本单纯的动机,未来一旦不付钱或钱不多,孩子还会继续做吗?参见《
让孩子痴迷“家务活”游戏》。
  
  至于有不少书籍或绘本,提倡让孩子可通过帮别人溜狗、割草等方式来赚零用钱,对此,我井中月个人认为,这里是有三个基本条件的,一是“雇佣”孩子的人,必须是能承担民事责任的成人,且工作是相对安全的;二是提供劳动的家庭,一定是要没有能承担对应任务的孩子,否则就不能外包;三是孩子去赚这些钱之前,必须先完成自己应做的事情和属于自己的家务活。
  
  在通过劳动赚取零花钱上,西方国家有很好的方式,例如孩子可以替邻居做家务,或投递报纸、送牛奶,或照顾小孩等。只是考虑到国内众所周知的交通、环境等各方面的安全因素,或商家不敢雇佣童工,以及孩子自己都不会照顾自己,使孩子难以得到这样机会。作为替代,家长是可以让孩子捡拾可回收物品,或自己出钱给孤寡老人,让他们出面请孩子做家务的。参见《
人贩子猖獗如何保证孩子安全》。
  
  如果一个孩子知道了低买高卖,或利用自己的体力劳动去赚取,虽然在某些不违反原则的情况是很不错的,但这依然属于赚钱的低级阶段,因为这里面几乎没有创造力。故父母要给孩子创造高附加值的劳动机会。当孩子通过自己的智慧,“生产”出比原有价值更高的东西来,这不仅是孩子真正学以致用了,更是让孩子明白劳动创造价值的内在含义!
  
  家长别以为孩子小,没有创造高附加值的能力,这里的关键是看父母如何进行引导。比如,如果孩子文笔不错,就可以写文章投稿;或孩子善于手工,可以自己制作其他孩子喜欢的东西,在家长监督下卖;或喜欢科技的孩子组队一起参加机器人大赛赢取奖金,等等。这些活动都和孩子的兴趣密切挂钩,同时对学习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一举两得的赚钱方法。参见《
让孩子真心快乐是教育根本》。
  
  也许有朋友会说,你说的项目太难了,自己孩子没有那个实力,难于获得成功体验,失败过多反而没有兴趣了。对此,我井中月只能说缺乏活学活用,如果父母感觉自己孩子的能力不足以对抗全国、全省、全市的孩子,那总能找出孩子的长处在班级上出彩吧?如果有,那就和学校联系,搞集体形式的校级、班级的比赛,家长合伙出奖金!假设孩子什么都没有能拿出手的,且你不想和学校沟通或不想出钱,那孩子只好拿你给的定额零花钱了。参见《
重温70年前的“活教育”思想》。(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著有育儿书籍《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

 

  相关父母教育:

  《给孩子辩解和反驳的机会》             《教养坏习惯:当着孩子占小便宜 

  《正确应对孩子丢失心爱东西》           别在生活点滴中教孩子虚伪   

  本周实战模拟:《实战模拟:孩子打架打输以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