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服孩子就需要有说服力
(2012-07-04 07:22:54)
标签:
故事沟通说服力欲望儿童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心理家庭教育育儿技巧 |
分类: 故事与儿童教育 |
今天还是先说一个在网络上看到的老故事,看看大家有什么体会。大家看故事虽然轻松,但也需要从中发现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儿童教育:
一个牧场主人养了许多羊。他的邻居是个猎户,院子饲养了一群凶猛的猎狗。这些猎狗经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羔羊。牧场主人几次请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不以为然,口头上答应,可没过几天,他家的猎狗又跳进牧场横冲直闯,咬伤了好几只小羊。
忍无可忍的牧场主人找镇上的法官评理。听了他的控诉,明理的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样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你是愿意和敌人作邻居呢?还是和朋友作邻居?”
“当然是和朋友作邻居。”牧场主人说。
“那好,我给你出个主意,按我说的去做。不但可以保证你的羊群不再受骚扰,还会为你赢得一个友好的邻居。”
法官如此这般交代一番。牧场主人连连称是。
一到家,牧场主人就按法官说的挑选了3只最可爱的小羔羊,送给猎户的3个儿子。看到洁白温顺的小羊,孩子们如获至宝,每天放学都要在院子与小羔羊玩耍嬉戏。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们的小羊,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结结实实的锁了起来。
从此,牧场主人的羊群再也没有受到骚扰。为了答谢牧场主人的好意,猎户开始送各种野味给他,牧场主人也不时用羊肉和奶酪回赠猎户。渐渐地两人成了好朋友。
故事我复述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么体会?我井中月想,许多人看完这个故事,体会可能比我还深,而且会有多种的体会。说到儿童教育方面,这个故事也是很有启发的,比如,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总感觉孩子“不听话”。但是家长要知道,要说服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是为他着想,让孩子也能从中受益。参见《父母的教化与孩子不听话》。
人,既是自私的,也是趋利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恰是人类的“贪欲”和“不满足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如今,大到国家、企业的合作,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是充满了利益的输送和交换,就是依靠强权和武力,但后者只能带来敌人而非朋友。所以,不要指望谁是大公无私的,做人只能像你希望别人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他们还不是一个完全的社会人,但他们一样是要被尊重和认同的。想让孩子合作和听话,同样是要为他着想,让孩子也能从中受益。而让孩子受益,就需要仔细、耐心地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真正的需求。只要你满足孩子的真正需求,这就好比吊了一根胡萝卜在犟驴的眼前,不用抽鞭子也同样跑得快。参见《为什么你的孩子就是不听话?》。
有些家长说了,我也给孩子利益了呀!比如,那天中午我在地铁中给一个带5岁女孩的母亲让座,孩子开始吵着要抱,妈妈说已经抱着的,孩子接着说你抱着不舒服,然后在妈妈怀里来回挣,且高声说不舒服。于是,这位妈妈拿出iPad,孩子立即安静了。大家可以想一想,这iPad真是孩子的需求?实际上,本来很简单的闹觉,变成了意外的奖励!参见《iPad:让父母重享自由的必备神器》。
想让孩子收住性子,与让猎人拴住猎狗是一个道理。你只有输送的利益符合孩子真正的欲望,他才会发自内心听你的。比如,孩子乱扔玩具,如果你训斥、责备、打骂孩子,或给孩子物质引诱或许诺,可能是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这些都不是孩子真正想要,他们也许只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想和你玩耍一会而已。
也许这又有朋友会说了,我怎么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确,孩子不像成人那样,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可是,在现今充满虚伪和浮躁的社会,成人也未必会直截了当地说自己的“要求”,而善于交往的人,总是能抓到对方的“痒痒肉”。所以,如果连亲生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那一定是不善于沟通和细心观察,这不是尽职的父母。参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先学会观察》。
实际上,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认同!孩子不是父母的道具,他们没有必要承载父母自己的梦想。对孩子来说,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快乐的童年,将给孩子带来终生值得回味的东西。所以,孩子只要在界线的约束下,能快乐的玩,能在玩耍中学习和模仿,就是他们最大的需求,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说服力。(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一个牧场主人养了许多羊。他的邻居是个猎户,院子饲养了一群凶猛的猎狗。这些猎狗经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羔羊。牧场主人几次请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不以为然,口头上答应,可没过几天,他家的猎狗又跳进牧场横冲直闯,咬伤了好几只小羊。
忍无可忍的牧场主人找镇上的法官评理。听了他的控诉,明理的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样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你是愿意和敌人作邻居呢?还是和朋友作邻居?”
“当然是和朋友作邻居。”牧场主人说。
“那好,我给你出个主意,按我说的去做。不但可以保证你的羊群不再受骚扰,还会为你赢得一个友好的邻居。”
法官如此这般交代一番。牧场主人连连称是。
一到家,牧场主人就按法官说的挑选了3只最可爱的小羔羊,送给猎户的3个儿子。看到洁白温顺的小羊,孩子们如获至宝,每天放学都要在院子与小羔羊玩耍嬉戏。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们的小羊,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结结实实的锁了起来。
从此,牧场主人的羊群再也没有受到骚扰。为了答谢牧场主人的好意,猎户开始送各种野味给他,牧场主人也不时用羊肉和奶酪回赠猎户。渐渐地两人成了好朋友。
故事我复述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么体会?我井中月想,许多人看完这个故事,体会可能比我还深,而且会有多种的体会。说到儿童教育方面,这个故事也是很有启发的,比如,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总感觉孩子“不听话”。但是家长要知道,要说服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是为他着想,让孩子也能从中受益。参见《父母的教化与孩子不听话》。
人,既是自私的,也是趋利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恰是人类的“贪欲”和“不满足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如今,大到国家、企业的合作,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是充满了利益的输送和交换,就是依靠强权和武力,但后者只能带来敌人而非朋友。所以,不要指望谁是大公无私的,做人只能像你希望别人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他们还不是一个完全的社会人,但他们一样是要被尊重和认同的。想让孩子合作和听话,同样是要为他着想,让孩子也能从中受益。而让孩子受益,就需要仔细、耐心地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真正的需求。只要你满足孩子的真正需求,这就好比吊了一根胡萝卜在犟驴的眼前,不用抽鞭子也同样跑得快。参见《为什么你的孩子就是不听话?》。
有些家长说了,我也给孩子利益了呀!比如,那天中午我在地铁中给一个带5岁女孩的母亲让座,孩子开始吵着要抱,妈妈说已经抱着的,孩子接着说你抱着不舒服,然后在妈妈怀里来回挣,且高声说不舒服。于是,这位妈妈拿出iPad,孩子立即安静了。大家可以想一想,这iPad真是孩子的需求?实际上,本来很简单的闹觉,变成了意外的奖励!参见《iPad:让父母重享自由的必备神器》。
想让孩子收住性子,与让猎人拴住猎狗是一个道理。你只有输送的利益符合孩子真正的欲望,他才会发自内心听你的。比如,孩子乱扔玩具,如果你训斥、责备、打骂孩子,或给孩子物质引诱或许诺,可能是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这些都不是孩子真正想要,他们也许只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想和你玩耍一会而已。
也许这又有朋友会说了,我怎么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确,孩子不像成人那样,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可是,在现今充满虚伪和浮躁的社会,成人也未必会直截了当地说自己的“要求”,而善于交往的人,总是能抓到对方的“痒痒肉”。所以,如果连亲生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那一定是不善于沟通和细心观察,这不是尽职的父母。参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先学会观察》。
实际上,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认同!孩子不是父母的道具,他们没有必要承载父母自己的梦想。对孩子来说,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快乐的童年,将给孩子带来终生值得回味的东西。所以,孩子只要在界线的约束下,能快乐的玩,能在玩耍中学习和模仿,就是他们最大的需求,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说服力。(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前一篇:点评一位妈妈教育孩子方式2
后一篇:幼小衔接之两者学习差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