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小时换来带孩子的从容

(2011-05-04 07:24:46)
标签:

故事

儿童教育

父母教育

孩子心理

家庭

视角

育儿

分类: 故事与儿童教育

  今天还是先说一个在网络上看到的故事,看看大家有什么体会:

  

  李未是一位成功的职场人士。当他的老同学还在为饭碗苦苦挣扎时,他已顺利地完成了由低级白领到高级白领到金领的过渡。这一切似乎他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牺牲健康和情趣的孜孜以求,而是从容淡定、不哼不哈的就尽收囊中了。

  

  有人想探得其中奥妙,李未说,其实挺简单,换来这份从容的,也就是半小时。

  

  李未说他刚参加工作时,和许多人一样,总觉得手头的事情做不完,业余爱好也丢了,人疲乏得要命,到头来还没落得个好效果。后来有一天,做了一辈子管理工作的父亲对他说:“你能不能试一试,每天早出门半个小时?”他看了父亲一眼,对父亲的话并未十分理解,但他决定试一试了。

  

  从第二天起,他开始比正常时间早半个小时出门。当他走到公共汽车站时,发现等车的人不多,上到车上,又发现有许多空位,比平时惬意多了。而且,由于还没到上班高峰期,路上的交通也没出现堵塞,很快就到了他的目的地。坐在车上时,他就把一天的工作理了个头绪。进到办公室后,同事们还没来,他在空旷的办公室里伸展了一下手脚,而后开始听一段音乐。

  

  当同事们匆匆忙忙地打卡、手忙脚乱地开抽屉时,他的面前已放好了需整理的材料,并泡好了一杯热茶。接下来的工作是有条不紊的。往往不到中午的下班时间,他上午的工作计划就提前完成了。那么在剩下的时间里,他会憧憬一下工作之外的事情,这些想法的确都让人愉快。

  

  悠闲的午休结束后,下午的工作又开始了。由于早上在车上已有打算,头绪清楚,下午的工作又很顺手。下班铃声响之前,他把一天的工作小结了一下,看看有没有遗漏的或不周到的地方。如有赶快弥补,决不拖到下班后,当有些人还在手忙脚乱地忙乎,另一些人在疲惫不堪地打着哈欠时,他还是那样的神清气爽。没理由不高兴啊,工作完成了,家里还有妈妈做的丰盛晚餐等着,晚上还有好节目呢!

  

  李未说他很感谢他的父亲,是父亲教会了他掌握时间和命运的主动权,用半个小时换来从容。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当我看到这个故事时,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我想到许多朋友和我“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太烦了,自己整天都在孩子的屁股后面“追”,累的都不行了,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了!可是,当你看完这个故事,你有新的感悟?知道应该如何去应对自己那“调皮”、“多动”的孩子?

  

  来,让我井中月换一个场景来看儿童教育,以一个已上幼儿园的家长为例,带着大家回顾一下,我们每天都在做什么事情。时间仅是模拟,同时为了效果,把许多地方绝对化了,未必事事真实发生在家长身上,请大家勿追究细节了,呵呵。

  

  7:00:自己匆忙起床、洗漱,急!

  7:10:叫起孩子,一人负责孩子洗漱,一人想着今天给孩子穿什么衣服,同时到衣柜中搜索,急!

  7:30:带孩子出门,上幼儿园,半路车多人多,急!

  7:45:到达幼儿园门口,门口全是送孩子的车,没有停车位,急!

  8:00:总算违章停了车,抱着孩子跑进幼儿园,就怕赶不上孩子的早饭,急!

  8:10:跑出幼儿园,赶紧去上班,希望今天别堵车,急!

  9:00-16:30:繁忙的一天,累!总算要去接孩子了,急!

  17:00:接上了孩子,赶紧回家做饭,急!

  17:20:回到家里,给孩子一点零食,让他自己玩,自己赶紧做饭,急!

  18:30:总算开饭了,给孩子吃,孩子不吃,到处追着喂,急!

  19:00:一人洗碗,一人陪着孩子玩、讲故事,稍微轻松一点了。

  20:00:看着满地的玩具,急!

  20:20:开始追着孩子刷牙、洗脸,孩子不配合,急!

  21:00:总算把孩子“骗”上了床,可以孩子在床上乱蹦乱跳,就是不躺下,急!

  21:20:孩子躺下了,不是要喝水,就是要讲故事,急!

  21:50:孩子要求“陪睡”,急!

  22:00:孩子总算睡着了,可还有许多自己的事情要做,急!

  23:30:夜深了,抓紧自己的洗漱,赶紧睡觉,急!

  

  我想,上面的场景,大家都应该比较眼熟,这就是大家为什么总感觉每天都和“打仗”一样,什么时候都慢不下来。而对你的心情而言,虽然不是“糟透”了,但也是“内火”上升的。所以,我不太相信“匆忙”的父母,在对孩子的时候,是没有情绪的。当你带着“内在情绪”去应对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感受到。

  

  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大家不知道注意没有,就是:如果一个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当你心情好的时候,你更多的是关注这件事“好”的地方,相对忽视“坏”的地方;而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会完全忽视“好”的地方,而对“坏”的地方进行无限“放大”。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很少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为什么?我想,还是我们太缺少“快乐”了。在整个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过程中,我们有一些父母,也是太“急躁”了。回想上面的故事,其实已经给我们指了一条路,就是怎么能让我们有一个好心情。这里套用过来,我们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也是可以让自己“休闲”一点的,借用故事说的,让我们也“提前半小时”吧。(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最后,给大家一些“比如”吧,请根据自己的孩子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千万别生搬硬套:

  ● 比如看天气预报时,想好孩子明天穿什么,孩子洗漱时就收拾好;

  ● 比如早20分钟让孩子起床,避开送孩子的高峰,时间会省许多。孩子早到,还可以“疯”玩一会,早饭也吃点香;

  ● 比如早点到单位,这我就不说了,呵呵;

  ● 比如自己做饭的时候,适当让孩子参与,这也是游戏哦,孩子会非常喜欢的;

  ● 比如饭前不给孩子零食,晚饭也就不需要“追着”喂了;

  ● 比如饭后不久,你就让孩子刷牙、洗脸,然后游戏,这样也就不需要等到最后了;

  ● 比如结束游戏前,提前10分钟提醒孩子,准备5分钟后收拾玩具,你也不担心玩具总是一地了;

  ● 比如你和大一点的孩子,一起商讨、制定时间表,强化孩子时间概念,孩子反而会自觉的;

  ● 比如……。

 

  本人强力推荐我写的《必读育儿知识:关于孩子教育中的父权问题》,这是关于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文章,虽然长,但请各位爸爸读一读。

 

  如果来看的朋友们,有什么关于孩子教育方面困惑,欢迎给我留言,我尽可能帮助大家解决,谢谢!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