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案例分析:女儿报复妈妈夸了其他孩子

(2011-04-26 06:54:09)
标签:

父母教育

孩子心理

亲子关系

儿童教育

视角

案例

自尊心

育儿

分类: 案例分析

  最近看了一本心理学书上的,很有意思的案例,从中我们能发现,不恰当的孩子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很大。比如,我们在不自觉中,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而许多时候,你比较时,你自己还不知道,结果导致自己的孩子的自尊心受损。下面,还是让我们先看案例吧:

  

  案例简述:求助者,女,14岁,初三学生。因对母亲有一种不好的想法和行为,感到痛苦来求助。该女生长相清秀,身材修长,衣着得体,表情自如。

  

  咨询记实:

  师:你好!有什么事情我可以帮助你的?

  生:我很痛苦!

  师:什么想法和行为让你感到痛苦?

  生:每当妈妈碰我一下的时候,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我都感到不舒服而且必须碰往返来,否则心理就会感到不舒服。为此我感到很痛苦。

  师:你认为碰你一下是对你的伤害吗?

  生:那肯定不是。

  师:那就是说,你知道妈妈碰你并是有意识的要伤害你,但你都感到被碰了很不舒服,是这样的吗?

  生:是的。

  师:怎么会感到不难受呢?

  生:必须还来回来,否则就会感到难受。

  师:还回来就不难受了?

  生:是的。

  师:那为什么还会感到痛苦呢?

  生:那是我母亲啊,她是我最亲的人,我都对她有这种报复心理,我能不痛苦吗?

  师:这种痛苦的心情会影响到你的学习吗?

  生:到学校还好,一往返到家看见妈妈就不好,影响晚上复习功课。

  师:睡眠和食欲受影响吗?

  生:还好。

  师:请问你妈妈做什么工作?

  生:妈妈是中学老师,她很优秀,我很为她骄傲。

  师:你父亲呢?

  生:我父亲在一家外企工作,他经常出差。

  师:和父亲沟通的机会少一些吧?

  生:虽然少,但父亲也很爱我,很理解我。

  师:对父亲有那种感觉吗?

  生:没有,真的,我也挺奇怪的,我怎么只对妈妈有这种想法呢?(茫然的表情)

  师:(转移话题)你这个年龄应该是独生女吧?

  生:那当然是。

  师:你们班的同学也应该是吧?你对班里的同学有没有这种想法和行为呢?

  生:原来好象没有……恩!有一点,但不重。

  师:原先没有,那也就是说现在有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请谈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好吗?

  生:暑假里和开学第一周,我心情都挺好,但自从我同桌搬到我家四周开始,情况就变了。我同桌也是个女孩,有一次放学的路上她和我闹、抓我痒痒,我突然有一种被触动了潜藏在内心深处思想的感觉。从那以后,我就对她的行踪特别注重,不愿让她靠近我。上课、下课都觉得不自在,晚上睡觉时手脚都不知道放那好!

  师:那时候就出现了她碰你一下,你就必须还回来的情况吗?

  生:开始没有,直到有一天我再见到那个同学开始。

  师:是什么往事会让你有这样的反映呢?

  生: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那个同学从别的学校转到我们班,住的离我家很近,又都会弹钢琴,逐渐好了起来,有时打闹,我很争强好胜,逐渐在心理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念头,在打闹中必须占上风,每天必须赢了,这个同学在我的心目中变得越来越丑了,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惊。两年多的时间,我几乎天天都要计算赢了几下。小学毕业以后,我认为总的来说我赢了1/4下。当时我发誓,到中学后无论谁碰了谁,都不会把输赢放在心上。

  师:一直到现在的同桌?

  生:也不是。刚上初一时,我对当时的同桌开始优点那样的想法,但庆幸的是,她长得不像小学同学,这种想法就渐渐消失了。以后,又换了两个同桌,都是这种情况。

  师:有些地方长得像小学同学,就会有那种想法吗。那么,你现在的同桌和你小学同学长得像吗?

  生:有些地方像,真的,细想起来,只要某个同学有那么一点点像那个同学,我就会产生那种想法。

  师:但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对妈妈有这种想法的?

  生:就在碰到小学同学的时候。

  师:小学毕业以后一直没见过面吗?

  生:一直没有,没想到“冤家路窄”,又碰上了。

  师:看来这次见面很不舒畅,请谈谈这次见面的情况好吗?

  生:也不是见面,我和妈妈在肯德基吃东西,她和另一个女孩也了来了。开始我没看见她,是妈妈告诉我的。她并没有发现我,可我一见到她,就感到心脏立即紧缩起来了,两腿开始发软。吃了两口就拉妈妈走了。来回到家里还埋怨妈妈为什么让我观见她,想到又是这个同学让我不舒服,我非还往返来不可。第二天就以借书的名义到她家,碰了她一下。心理充满了满意感,可没想到这种状态就持续了2周左右,不知不觉竟转移到了妈妈身上。我感觉不好就和妈妈说了,没想到妈妈说,碰就碰吧,不怪我,让我好好学习。爸爸知道了也安慰我。可我心理还是不舒服,所以来寻求帮助。

  师:现在还想找那个同学碰一下吗?

  生:我总不能老找理由去找她吧?再说,我们现在不在一个学校,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师:说到这位小学同学,我想问一下,当时她的功课比你好吗?

  生:不如我。

  师:长相呢?

  生:也不如我。

  师:你们都弹钢琴,是吧?

  生:是的,可我会画画,我的画在全国得过奖,她不会。

  师:她弹琴比你好吗?

  生:没比过。

  师:你考几级了?

  生:八级,她也是。

  师:一起考的吗?

  生:不是,她比我早一年。

  师:有没有老师让她参加表演而没让你的时候?

  生:没有。

  师:你曾经去过她家吧?

  生:就去过一次。

  师:在她家弹过琴吗?

  生:没有。

  师:她到过你家没有?

  生:来过。

  师:弹过琴吗?

  生:弹过。

  师:是你让她弹的?

  生:不是,是我妈妈让她弹的。

  师:你妈妈说她弹的怎么样?

  生:当她面的时候当然说她弹的好了,不过她走了以后,又说她弹的有点慢。

  师:你当时有什么想法?

  生:因为我平时弹琴有点快,钢琴老师经常批评我控制不住节奏,所以当时认为妈妈说的并不是批评她。

  师:哦!是这样的啊!我大概知道你的情况了,时间不早了,咱们这次就聊到这里吧!

  生:好的!

  师:再见!

  生:再见!

  

  通过上面的对话,我来简单的总结一下:该女生最近一个月来,因对母亲有一种报复心理而感到痛苦,已对生活和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属于中等程度。从表象上看,对母亲和长得像那个小学同学的人,都有一种要“赢”的感觉,不能吃亏。从行为诱因上看,只是现在同学的无意闹着玩,被触动了潜藏在内心深处思想的感觉。但从表象背后实质看,是幼时自尊心曾经受到伤害,并形成了情节。

  

  自尊心是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自尊心的体现有自信、自爱、自负、自卑、偏激狂等。前两种是自尊心强的积极的一方面,后几种情况是自尊心强,带来的消极一面。具有自尊心的人,对工作有强烈责任心,能够自觉、勤奋学习。但自尊心越强的人,往往压力大,做事情考虑后果。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自尊心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年龄小,自尊心正在形成和发展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但是,如果你把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到不正确的方向,那你的一句话,很可能会被孩子当作是自我评价的标准。从本例也可以看到,正是母亲的一句“不经意”话,让女儿感觉自己的“自尊心”受损,产生“报复”的念头。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根本原因,还是家庭教育出现了少许偏差。现在许多家庭,溺爱泛滥,对孩子往往是有求必应,不管其要求是否合理。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有优越感,但内心极其脆弱,一旦受到一点点的挫败,其自尊心就会大大地受到伤害。不能否认是,家长对孩子采取过多的命令方式,对孩子自尊心的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

  

  说实话,上面的两种情况,在井中月看来,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也在努力的改变中。但由于大家望子成龙太心切,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好。当他们看见别的孩子比自己孩子好时,不自觉的使用横向对比。其实,这对孩子的自尊心伤害最直接的,孩子在不自觉中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自尊心不是天生的,而是成就感累积而成的,孩子如果没有你给他的“成就感”,其自尊心就会演变成自卑。

  

  伤害了孩子自尊心,就等于伤害了孩子感情。我举的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由于父母的横向比较,使女儿的自尊心受挫。孩子从小争强好胜,虽然“横向比较”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在出现诱因问题时,就引发了情绪表现与其想采取报复行为。比较好的是,该女生自己知道了“痛苦”,此现象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与家长配合,还是可以纠正过来的。可怕的是,若孩子把这样的情绪,深深埋藏起来,等长大后再爆发,那结果就不堪设想了。(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本人强力推荐我写的《必读育儿知识:关于孩子教育中的父权问题》,这是关于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文章,虽然长,但请各位爸爸读一读。

 

  如果来看的朋友们,有什么关于孩子教育方面困惑,欢迎给我留言,我尽可能帮助大家解决,谢谢!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