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撒谎父母教育孩子心理信任感育儿界线道德逗孩子听话 |
分类: 父母教育 |
很多人,包括孩子的父母,在看到天真可爱的孩子时,都会忍不住会去逗孩子一下。也许,在你逗孩子过程中,你孩子的不良习惯就慢慢养成了。我还是拿几个非常常见的例子来说吧,看看大家都是什么感觉?
例1:孩子缠住父母要这要那,吵闹不休,父母有时候就说没有了。可孩子说:“有,我看见了,就在什么什么地方!”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你,是不是往往还是给孩子了?
例2:孩子因为某事哭闹,父母说只要孩子听话,并且不闹了,就答应周末带孩子去玩,或者答应买一件玩具。但事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兑现。
例3:已经答应孩子去一个地方,可临走前看孩子非常兴奋、高兴,骗孩子说不带他去了,看孩子急了或哭了,马上说是开玩笑的。
例4:一个朋友或路边的一个陌生人,看见你孩子可爱,随手拿手机“逗孩子”,说叫人后就送给孩子,可孩子叫后,又把东西拿回去了。
例5:一个朋友在外面遇到你和你的孩子,问孩子:“你爸爸呢?”
孩子说上班去了,然后这个人意犹未尽说:“你爸爸骗你呢,他去动物园了!”看见孩子的窘态,朋友哈哈一笑。
例6:一个朋友在外面遇到你和你的孩子,对孩子说:“今天晚上你别回家了,到我家去吧。”孩子答应了,可最后没有去。
大家使用过,或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吗?有时候,我真感觉我的女儿非常“烦人”,虽然我自认为对儿童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是不能脱俗,比如前不久,孩子问我要吃的,当时实在不想让她吃,还是采用了第一种的例子的方式。可是,当我们面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你又不想满足孩子的要求时,这样做,对吗?
对于3-6岁的孩子,他们是非常单纯的,对真假没有很强的分辨能力。也就是说,他们不像成人一样,从话语上区分玩笑和认真,是比较困难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是直观动作思维,他只能在动作中进行思维,不可能先想好了再去做。这样做的后果,使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但又得不到对应的结果,孩子会产生疑惑,认为自己不行。将来孩子就不愿意再有新的尝试,也就失去了学习机会。
从孩子的品德教育角度来说,当我们说了又不去做,这不但使孩子明白了所谓的“欺骗”,还从你这里学会了说谎话。大家作为家长,我们非常希望孩子能言行一致、对自己不说谎话,可是,我们的所作所为,让孩子反其道而行之。当你的孩子对此“身经百战、训练有素”以后,想让孩子不说谎话就比较困难了。当我们为了图省事,每一次无意的举动、每一句无心的话,以哄骗或说谎来搪塞孩子,这有可能使孩子和父母无法沟通和感情联结。
在我继续往下说之前,让我们回顾、点评一下上面的例子吧:
例1:不想满足孩子的需求,故意的欺骗,一般情况孩子会马上识破,往往引发哭闹;
例2:为了暂时的安抚,故意的欺骗,孩子会暂时安静,但下次孩子会变本加厉;
例3:为了自己的开心,“善意”的欺骗,孩子一般会哭,纯属自己给自己找事;
例4:为了自己的开心,想逗孩子玩,拿别人的孩子进行物质引诱,且故意的欺骗。孩子会糊涂,以后不会主动叫人;
例5:为了自己的开心,想看孩子急,拿别人的孩子进行亲情引诱,且故意的欺骗。孩子基本当真,认为爸爸故意欺骗自己;
例6:为了满足自己的面子和虚伪的好客心,拿别人的孩子进行“善意”的欺骗。孩子会当真,然后不知所措。
从上面的点评来看,我们成人不是为了自己省心,就是为了自己的开心,来欺骗孩子。也许一次两次孩子不会明白,但当有一天,即使你说的是真实的大实话,孩子还是认为父母在撒谎,不会听信与你。所以,为了正确地教育孩子,不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我们不要对孩子说不应该说的话。难道我们不是一直教育孩子,不要说谎,说谎是一种不道德或不好的行为吗?
假如上面的例子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大家又是如何的感觉呢?
例1:你问你的家人或恋人要一件东西,你非常清楚对方有,可对方对你说没有了;
例2:你的上司对你说,只要你把这个项目拿下,就给你加工资,可事后否认;
例3:单位同事聚会,说不让你去,可临走说是和你开玩笑的;
例4:你帮朋友做了一件事,他送东西给你表示感谢,可临走又把东西拿回去了;
例5:一个朋友对你说,你的孩子出事了,快回去吧,可回去一看,什么事情也没有;
例6:一个朋友邀请你今天去他们家吃饭,你也答应了,可下班时却自己走了。
大家想一想,我们发现其他人对我们说的话,是谎言的时候,是不是感到很大的失望和愤恨?可是,我们为什么总是不自觉地把这样的做法,去对我们最爱的孩子去做?既然我们要求孩子不要说谎,那么我们自己又为什么要说谎呢?一旦某天,孩子发现我们说假话,我们就孩子的心目中就会失去权威,孩子也就会越来越不听话,甚至变本加厉地说谎。
在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大家,当我们真遇到外人“逗”我们的孩子时,往往不愿在人前纠正他人的错误。所以,千万不要顾及自己的不好意思和对方的面子,要直接打断或提醒对方:“请不要这样逗孩子,如果你说到请你做到!”同时,我们要告诉孩子,对方这样逗你是不对的,答应的事情就应该真的做到。否则的话,对方不道德的行为,将给孩子带来耻辱感、不信任感和恐惧心理,也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失去判断。
成人利用孩子对自己盲目相信的心理,用“欺骗”的方式来逗小孩寻求开心,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不尊重和不道德的行为。在孩子小的时候,其伤害不会太明显。但如果常常被这样“逗”,将极大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我们家长必须知道,孩子虽小,但也是一个人,需要受到尊重的。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孩子通过自己的行为,获得许诺的回报,就体现了自己的力量,并为此充满信心,这就是自信心的建立过程。
最后,我希望大家在平时需要明白,“逗”孩子,并不是一种好的行为,如果你的方式不正确,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孩子许多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和我们成人的“示范”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大家不能掉以轻心。要知道,如果你都对某事感觉到很困难,怎么能让一个弱小的孩子面对困境?
本人强力推荐我写的《必读育儿知识:关于孩子教育中的父权问题》,这是关于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文章,虽然长,但请各位爸爸读一读。
如果来看的朋友们,有什么关于孩子教育方面困惑,欢迎给我留言,我尽可能帮助大家解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