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界线美国小学生守则自主性考核性父母教育良好生活习惯道德 |
分类: 儿童教育 |
几天前,一个朋友给我看了据说是美国的《小学生守则》,让我非常感兴趣。下面就是具体的内容:
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试不许作弊。
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的帮你。
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提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
有人已经把此小学生守则和国内的守则,做了对比,这里就不再涉及。让我非常感兴趣的是,从守则的内容上看,制定的非常有学问,极度与现代教育理论相吻合。对此,我想到有许多家长对3-5岁孩子管教非常头疼,不知道怎么给孩子定规则和界线,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说了也不改。
对于3-5岁的孩子,其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以及活动和行为的自主性、自由权,使自己感觉到“我能行”的力量。其思维上常常表现出笼统的、不准确的分析的特点,对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不容易辨别清楚。孩子3岁时,自我意识开展发展,4-5岁儿童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在道德方面,其判断的依据,是看一个行为的物质结果,与成人的道德观念相差极远。
从3岁开始,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但是,3-5岁的儿童会出现第一反抗期,在这个阶段,不要和孩子讲道理。因为孩子不是天生受规范的,他们需要从外在的关系和服从纪律当中,将界线内化为己有。如果你处理不当,孩子不仅不会建立良好的界线,反而会带来许多不好的习惯。如果有悟性的家长,看到这个守则,理论上你也应该知道如何做了。
对3-5岁的孩子立界线,这里边是大有学问的。对孩子来说,规则就是界线,就是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从《美国小学生守则》上看,老师非常巧妙的把握了立界线的几个技巧,它们是:原则性、可执行和考核性、数量少、界线同样约束你自己。
原则性,一般是指危害孩子的生命、健康的方面,而道德、文明、习惯等等,孩子是从你身上学的。对3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孩子事先参与并约定好的,也是一个原则性问题。比如,你可以要求孩子每天刷牙、饭前洗手、饭前不吃零食等,但不能要求孩子见到熟人就必须打招呼。你想让孩子学会礼貌,就需要你自己先讲礼貌。
刚开始执行原则的时候,孩子一定会哭闹的,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温和而坚持,不能妥协。有一次,我女儿下午没有睡好,起来好哭闹,要拿这个、那个东西吃,我说晚饭后才能吃,她去找姥姥,姥姥说可以吃一个,可孩子说爸爸不让吃,所以她也不敢让姥姥打开。这个过程中,基本是我抱着她,也不训斥。她最终自己找了一个台阶,说要听故事,但饭前就没有吃了,饭后她才拿来让我把零食打开。
可执行和考核性,是说界线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孩子非常清楚该怎样做,不能讲大道理,也不能太抽象。下面以我一个朋友给孩子提出的界线为例,说明什么是好的界线,什么是不清晰的界线。
1、按时起床:比较明确,也可以考核,但问题是周末你睡不睡懒觉?如果睡,岂不是在破坏规则?孩子是不会明白为什么这条界线,有时候必须执行,有时候却可以网开一面。
2、好好吃饭:不太明确,考核完全凭主观,难道你要求孩子每顿吃多少克?
3、主动练习钢琴:不太明确,考核完全凭主观,不要指望3-5岁的孩子有较高的主动性,他们更希望得到的是自主性。所以对这条,远不如规定每天必须练20分钟的钢琴。另外,如果孩子每天不愿练琴,往往是兴趣不在或家长太强迫。理论上,不建议对学习方面立规则。
4、主动收拾玩具:不太明确,考核完全凭主观。
5、每天必须刷牙:任务明确,孩子可执行,你也可以评判结果。此界线也是对孩子身体健康有帮助。
数量少,是指界线不要太多、太细。千万不能事事立界线,否则,孩子只能以你规定的角色而活着,从而失去自我的自主性、创造力。界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它能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的局限性,更好地适应环境。同时,也要在保护孩子自主性的情况下,让孩子能记得住,也能主动遵守。
界线同样约束你自己,基本就是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比如,最好的“界线”就是,家长自己在客厅里看电视,孩子想看却遭到训斥,因为你还需要早一点睡觉。所以,家长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感觉困难,那如何让一个意志、观念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孩子去做到呢?
最后,想提一下我家的界线,我对孩子说“不”的时候少,孩子上爬、拿各种生活用品玩,都不禁止。所以,我给孩子定的不多,但给自己定的规则却多。孩子主要看我是怎么做的,所以像什么不随地扔垃圾、见熟人打招呼等,基本没有说教。现在我能想到的界线有:
1、不摸插座、刀具;
2、不许撕书、乱扔书;
3、每天必须刷牙;
4、饭前不能吃零食;
5、不能欺负狗;
6、玩过的玩具需要收拾,但可以请求帮助;
7、爸妈书桌上,非她的东西,必须经过允许才可以拿着玩;
本人强力推荐我写的《必读育儿知识:关于孩子教育中的父权问题》,这是关于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文章,虽然长,但请各位爸爸读一读。
如果来看的朋友们有什么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疑问,欢迎给我留言,大家一起研讨,谢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