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案例分析:三株失败的营销诱因

(2007-12-16 19:34:44)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产经/公司

   三株,一个曾经辉煌的保健品企业“帝国”,一个曾经令人激动,又曾经让人扼腕的民族企业的旗手。很多人试图从各种角度探寻其成功、失败的原因,也有很多精辟的阐述。本案例仅从营销学的角度探寻企业失败的原因。

     一、三株的成败历程

    三株集团成立于1994年,由吴炳新父子创立。从1994至1996年的短短三年间,三株销售额从1个多亿跃至80亿元;从1993年底30万元的注册资金到1997年底48亿元的公司净资产。三株在全国所有大城市、省会城市和绝大部分地级市注册了600个子公司,在县、乡、镇有2000个办事处,吸纳了15万销售人员。迅速崛起的三株不仅达到了自身发展的顶峰时刻,更创造了中国保健品行业史上的记录,其年销售额80亿的业绩至今在业内仍然无人可及。然而,三株在经历近乎疯狂的增长后,在1998年一个“常德事件”,一个仅29万元的诉讼,引发了三株帝国的轰然倒塌。

  二、从营销学角度探寻三株失败原因

  原因之一:重营销,轻产品。从三株的发展中我们看到,三株工作重心一直放在营销工作,营销是其成功之道。但我们知道,再好的营销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做保证,业绩的增长也只会昙花一现,中国保健品行业很多企业都未逃脱此命运。三株口服液,功效到底如何,是不是真的如广告宣传那样神奇,当我们今天再去审视的时候,不难发现其中的水份。如果三株的产品质量有保证,也不会因一个小小“常德事件”,就使一个有着40亿元资产,80亿元销售额的企业帝国倒塌。所以,我们认为,重营销,轻产品是导致三株失败的重要原因。

  原因之二:营销网络弹性不足、营销队伍管理混乱。对保健品等快速消费品而言,没有一支终端运作队伍对终端精耕细作是难以成为行业巨头的。三株15万人的营销队伍没有依照产品生命周期作相应调整,产品推广初期采用“人海战役”策略是正确的,但在产品成熟期终端已作到位的情况下,应迅速裁员或开发新产品来分流营销资源。

  三株过多地依托自身的营销网络来做分销工作,在产品成熟期三株的分销成本反而高于经销制。三株基本上抛弃了批发商来分销,直销也和零售商发生冲突,导致零售商利润微乎其微,一场“常德事件”通过终端店主和营业员的放大宣传而导致三株全面失控。

  原因之三:营销的危机管理不当。作为管理者都应该知道,企业经营中不可能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质量问题自然也难以回避。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国际知名企业也我不如此。关键是企业在遇到危机时如何积极有效管理,使危机变成好的机遇。但我们并未看到三株在遇到危机时采取的有效措施,最终导致企业在遇到危机后迅速陷入混乱,巨大的营销网络、庞大的营销队伍并未能最终挽救三株的命运。

  原因之四:品牌策略不当。应该说,三株通过广泛的宣传建立了“三株”品牌,品牌也有了很高的价值,但为什么在企业出现危机的时候,花巨资打造的“三株”品牌又一下子失去价值呢?考察三株的品牌策略,我们发现,三株依靠单一的品牌打市场,缺乏副品牌、阻击性品牌和系列品种。因此,当三株主导产品及品牌出现问题的时候,其不能利用副品牌、阻击性品牌和系列品种来分散风险,导致“大厦”倾于一旦。

  原因之五:过度宣传,商业欺诈动摇消费者信心。在三株发展过程中,宣传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企业,广告宣传是其营销的重要方式,但如果过度宣传,甚至虚假宣传,就会影响消费者信心。我们看到,三株发展的后期,其广告宣传中的三株口服液不仅仅是一种保健品,已经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了,甚至涉嫌商业欺诈,逐步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所以一有风吹草动,三株产品迅速遭到市场的唾弃。

  三株的成功在于营销,失败也在于营销。三株的案例,再次告诉我们:合理营销、系统管理、控制营销成本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