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证券投资 |
伤害和放纵――以爱的名义
几年前看的电影《Closer》留下的印象是大牌的演员,生硬的情节加上动人优美的配曲。这次在看同名话剧时了解到更多的背景:《closer》的故事背景是九十年代的伦敦,1997年首演于英国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2004年,被好莱坞翻拍成电影,因为改编自话剧,电影版依然保持着以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的方式。 《closer》话剧版被改编成很多种语言在各国上演,在看了中文版话剧后,似乎更理解了原编导对于成人感情世界碰撞的诠释。
四个角色:
Dan有一点善良,同时集自私,自恋和嫉妒于一身,自称是个失败的作家,从事着一份不那么荣耀的文字工作――专职写讣告的报社记者。
Alice的工作履历是:纽约 脱衣舞女-伦敦 餐厅招待-伦敦 脱衣舞女,拥有清纯的相貌和魔鬼般的身体。她强烈的渴望爱情,又强烈害怕被伤害,当感觉爱情消失时,便立刻毫不犹豫的走开:I don’t love you anymore,good bye!
Larry 皮肤科医生,自我感觉良好,强壮,精明世故,爱好上网勾搭网友。
Anna 女摄影师,大龄,离异,气质型美女,生活态度充满暧昧,常常为陌生人拍照。
故事发生地:伦敦
整个故事的内容套用一句歌词来概括就是“马不停蹄的出轨,马不停蹄”。
Alice初到伦敦在街头被车撞,Dan把她送到医院,两人一见钟情。Dan以Alice的故事创作小说,Anna接受出版商的委托为Dan拍照,当Dan听Anna说喜欢这部小说时,立刻开始追求Anna,Anna半推半就。
Larry和Anna因为Dan的网络上的恶作剧而见面,两人戏剧性快速结婚。在Anna的摄影展上,在Dan缠着Anna的同时,Larry认识了Alice。
当Larry出差回家向安娜坦承在外面鬼混时,Anna说明了她和Dan一直以来的隐情。同时Dan踌躇着向Alice说明他爱Anna时,Alice立刻卷铺盖走人。
失意的Larry和Alice在脱衣舞酒吧意外见面。。。
当Anna为了跟Dan结婚向Larry提出离婚时,Larry设计让Anna钻进了圈套,而当Dan听说了Anna和Larry的再次接触,觉得难以接受。Dan听从老谋生算的Larry的建议去找Alice,两人重归于好准备去美国,出发前Dan对Alice和Larry在脱衣舞酒吧相遇究根溯源时,让Alice对Dan彻底的失望而独自回国。
Alice回到美国后传来车祸丧生的消息,这时人们才知道她的真名是Jane,在伦敦她一直在用她希望中的身份生活,人群中的Dan,Larry和Anna,默默无语,只有爱尔兰歌手Damien Rice声撕力竭的唱着“I 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I can't take my mind off you....”
整场话剧表现出现代社会俊男美女们之间自私,嫉妒,脆弱和深深的孤独。四个人之间没完没了的纠缠,没完没了的相互伤害,而这一切,是以爱的名义。
与电影版不同的是,话剧版有着更自由新奇的故事演绎方式,事件的时空关系被自由拼接,呈现出更强的感染力,也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在Dan与Anna坠入爱河后,他们分别回去与Alice和Larry提出分手的一场戏,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是在舞台各自一半的场景中同时展现。而在另一场戏中,同一家餐厅的不同时间,Anna与Larry签署离婚协议和与Dan约会也交错进行,对比呈现了两对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而随着情节的展开,演员近在咫尺的表演传递出舞台剧所具有的强大张力,让我数度难以自控,希望逃出剧场以回避那无法承受的压迫感,真正是情何以堪的感受。
编导似乎希望表现出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广泛精神危机:信任、情感、责任的危机……四位主人公在各自的情感迷城里做着撕心裂肺,惊心动魄的困兽之斗,没有幸福,没有赢家。
当希望整个世界以“我”为中心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多了许多不快乐的人。
自私自恋的Dan最后得到了什么?当私欲以爱的名义出现时,它无法激起对方真正爱的回应,而暴露出自身罪的原貌。悲观的人总是悲观,失败的人总是失败,负面情绪主导下的人生收获的就是他眼中灰色惨淡的世界,
现代人在越来越警觉的自我保护中,给他人制造了深刻的伤害,进一步又伤害了自己。这是一种没有出路的自我伤害,是人们对自身灵魂的否定和杀戮。尘埃落定之后,陷入无尽的孤独之中。
向欲望屈服时,罪就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