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克林斯曼VS亚纳斯:围棋博奕般的经典边路对决

(2006-06-15 07:40:32)
分类: 体育稿稿 很正经
  当诺伊维尔、奥东科、拉姆、包括施奈德这四名身材并不高大的球员同时矗立于场中的时候,那好像已经不是德国队;当一轮轮疯狂进攻从边路打起、又以绝对速度为进攻资本的时候,那好像也已经不是德国队......
 
  但是,当补时最后一分钟,奥东科右路助攻,而年迈的诺伊维尔将球滑铲进球网的那一个瞬间,德国人赢得了胜利、德国人钢铁般的意志得到了最佳体现、德国队主教练克林斯曼终于博取到掌声、整个德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当中。就这场九十分钟的比赛而言,我们不但应该为德意志战车鼓掌,还要为必须接受淘汰命运的波兰战士充满惋惜。
 
  比赛之前,形势很明朗,明朗的让人们不用多想就会知道两支球队面对比赛的心态:东道主德国急需以第二场胜利率先挺进十六强,当然,在胜利同时,他们还希望自己的防守让所有球迷和舆论放心,胜利和零失球是克林斯曼心中最大愿望;波兰队由于首场输掉了他们计划内取胜的比赛,与德国队的交锋,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次危险的救赎,波兰人不相信眼泪,但是他们需要积分、需要进球、需要胜利,主教练亚纳斯是个颇受争议的教练,在整个波兰足球需要救赎的时刻,他仍旧在火焰中艰难前行。
 
  双方出场阵容中,克林斯曼只以伤愈核心巴拉克替换下了18号博罗夫斯基,这是与揭幕战中唯一不同的人员组合。尽管首场比赛右后卫弗里德里希的发挥饱受争议,但倔强的克林斯曼仍旧顶住了舆论压力,弗里德里希是目前德国对主力后防线中年龄最大的球员,可他的处境也最为尴尬。德国队希望在这场比赛中零失球,弗里德里希拥有了这样的机会,也反映了克林斯曼与舆论苦苦斗争的良苦用心。
 
  另外一边,波兰队主帅亚纳斯的日子比克林斯曼的日子更加煎熬,它所面对的是生死存亡。所以,亚纳斯比克林斯曼更善于变化。波兰队阵容变化之大让人吃惊,首先,他们换下了铁打的主力后卫约普,取而代之31岁的老将博萨茨基,这样的变化是为克洛泽而来;其次,10号主力西姆科维亚科也没有获得首发机会,7号索博列夫斯基成为了取代他的头号人选,在亚纳斯心中,首场失利令他伤心不已,而索博列夫斯更加适合对阵德国这样的球队。
 
  变化永远会超过人们的预期,这是精彩对绝的不二法则。在这个90分钟里,作出大手笔的首先来自波兰,跑动的阵型中,21号前锋耶伦改打右边前卫,15号中前卫斯莫拉雷克一下子出现在中锋位置。还有波兰人从第一秒钟就开始的贴身紧逼,一切都告诉人们,波兰足球珍惜自己在世界杯舞台上的每一分钟,他们也想通过这样的跑动和变化延长自己的世界杯生命。
 
  德国队以不变应对着亚纳斯的大变,一切看起来风平浪静,德国队需要的也仅仅是机会、是一些一秒钟就可以左右比赛结果的瞬间。毫无疑问,19号博萨茨基牢牢钉住了克洛泽,这是波兰队在本场比赛中第一个变化所产生的巨大效应,直到上半时21分钟,克劳泽才在人丛中得到了一个并不太好的头球攻门机会。
 
  毕竟,这已经是波兰足球和亚纳斯的博命一击。面对小个子拉姆频频助攻的不利局面,亚纳斯酝酿并实施了一次在边路的变化。上半时20分钟之后,他将21号耶伦调向左路用以限制拉姆毫无顾忌的进攻。而8号右前位克日诺维克调换到右路之后,也更加有效地限制了施奈德的传递组织。这是一个对子行为,用速度型的耶伦面对速度型的拉姆,是你死我活的决定;而以身体对抗见长的克日诺维克对抗组织能力极强、但身体略显不足的施奈德也足以见的波兰队主帅亚纳斯的变化动机。实际上,正是这些并不起眼的边路变化,使德国队上半时右边路的进攻套路完全哑火。
 
  变化总是随着变化进行,0比0是双方上半时的结局。谁又会想到克林斯曼也会作出这样的变化。下班时刚刚开场,人们发现,德国队施魏因斯泰格和施奈德也进行了左右前卫的位置调换,顺着这样的变化,波兰队耶伦和克日诺维克也随即像钉人一样与这两名位置调换德国球员形影不离。亚纳斯认准了对子给球队带来的利益,在他看来,德国人如果缺少了边路犀利的进攻,即便是自己也缺少了边路强大支持,至少能为波兰队迎来胜利转机。这是亚纳斯的想法,可亚纳斯在那一刻没有想到,变化不会总是随着自己的思路顺利前行的,当一个变化变成规律时,那就不会再称之为变化。下半时10分钟,克林斯曼恢复了小猪和施奈德擅长的边路配置,德国队左右前卫的位置互换仅仅持续了十分钟,而这十分钟足以让克林斯曼摸清对手关于边路制约与反制约的战术思想。从下半场的博奕开始,不得不承认,亚纳斯已经渐落下风。
 
  这场比赛对巴拉克个人来说,这是一场失意的比赛,“核心”这两字好像距离伤愈复出的巴拉克很远很远。下半场12分钟到15分钟电视镜头中出现了两次巴拉克的近景镜头:一次是他抱膝倒地的场景;另一次,则是他领受了裁判的黄牌。当巴拉克不能在这场比赛决定胜负,也促成了一次由克林斯曼而起的重大战术变化。
 
  下半时20分钟,22号奥东科替换下表现平平的弗雷德里希。或许克林斯曼很不愿意做这样的决定,但是在胜利欲望面前,他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奥登科登场后司职右前卫,弗雷德里下留下的空缺由施奈德顶替。一个全新的边路组合,这样的人员配置让德国队的两个边路都具有了速度型的冲击能力。
 
  7分钟之后,10号老将诺伊维尔换下波多尔斯基,最后20分钟时间,德国不光边路,诺伊维尔登场也预示着速度将成为剩余比赛的主旋律。
 
  又过了7分钟,博罗夫斯基顶替小猪登场。
 
  15分钟之内,克林斯曼用足了所有换人名额,此时没有退路的好像已经不再是波兰队。而进攻的号角正是从这三名球员身上展开。
 
  尽管此后比赛中波兰队索伯勒夫斯基因累计两张黄牌被罚出场,显然,这样的时间已经不足以成为左右整个比赛的转折点。客观看,即使最后15分钟的波兰队是以11人的完整阵容迎战德国,他们也绝无可能在这场比赛中逃离开失败命运。
 
  当变化由己而起,可你却在关键时刻不能把握变化方向的时候,大祸一定会降临而至。
 
  面对德国队火线换人,下半场32分钟,18号莱万德夫斯基上场顶替体力不支的8号科日诺维克,因为在此之前的10分钟里,奥登科已经将科日诺维克冲的神情恍惚。这是套在变化中的变化,科日诺维克能限制施奈德,但是从技术类型上,他真的无法限制体力充沛、速度奇快的奥登科。 18号莱万德夫斯基上场后,21号耶伦回到右路,这已经是波兰队的无奈之举。
 
  下半时38分钟,波兰队17号杜德卡上场替换左后卫泽拉科夫,实际上这样的剧作也是为了防守德国队奥登科的无奈之举。一个奥登科搅乱了波兰队精心变化的所有布局,再加上诺伊维尔锋线上里应外和,实际上,波兰队在最后的十分钟只能是把命运交给上帝,而精疲力竭的他们已经不可能再次作出何种反抗。
 
  下半时44分钟,由奥登科发起的进攻点,克洛泽和巴拉克接连将球射向门柱弹出,这些看起来都像是给波兰队带来希望,但实际上,这正反映了波兰队在德国人以速度和体能为基础的撕破下防线尽失。仅仅是需要哪怕是一个机会,结果就会让亚纳斯成为世界杯开赛以来最失望的教练。
 
  2分钟之后,这个机会到来了,还是由奥登科助攻,由诺伊维尔完成......
 
  从被动到主动,从变化、到不变、到变化、再到不变,这是一场从双方在边路所展开的经典战术交锋。赢得这场胜利之后,德国队不光顺利进入16强,还以这样的方式告诉人们:“2006年的德国国家队会以这样完全不同的方式面对所有对手,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德国队,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克林斯曼的球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