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我还是他 是不是真的她要比我好 你为谁在挣扎...”
今天行走车流中,FM90.00里传来陶喆的这首歌,脑子没转,下意识就想到了演唱这首歌的另一个版本--周笔畅,确切说是翻唱。董路将“超女”列为了2005八大热点之首,很精准。超女在这一年给中国人民的印记太深了,以至于在“PK“大战结束之后,倒是陶喆、田震这样的一线歌手由于有了超级女生们眷顾,使自己的曝光率也有所提升。
2005年夏天的一段岁月中,每个周末,无数中国人都会守候在电视机前,翘首以盼每周九十分钟的唱歌比赛和四十五分钟的广告时段。竞然,超女的总体收视率愣是超过了每天七点定时飞进屏幕的四个大字--“新闻联播”。这是个神话,回想起来像梦一样。那时候人们见面的问候语几乎变成了:“昨天看超女了么?”在中国电视传媒的现实生存环境下,超女就好像1997年的工体9:1。1997年,金志扬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说过一句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错,在娱乐领域,超女也是一样。
如果你回想十年前,进入职业化的甲A联赛也曾经出现过万人空巷的场面,足球队成为了很多城市的代表,足球队的一举一动也关联着这座城市的动脉,比分、明星、媒体曝光,足球运动员就是十年前的超女。那个时候人们见面总在问候:“昨儿看球了么?”
2005年冬天,博客开始涌动了,成为了一股大潮,无数名人、疑似名人、写手、非写手、还有草根们都全情投入到了博客大潮中。现在,网际间的联络,人们总会敲出这样的问候:“菜鸟,你有博客麽?”
十年前,甲A最早以商业形式轰动市场,人们曾经把足球视为“金矿”,十年之后,足球萧条了,负面新闻不断,不是这个风暴、就是那个风波。“假球”、“黑哨”吓跑了市场,也赶走了观众。
九个月之前,《超级女生》最早找到了中国娱乐节目运作方式的“攻略密籍”,也因此成就了李宇春、张靓影等人的明星梦,可是,当超女渐渐散去之后,我们发现梦还是梦,那只是一档节目,而并不可能长久成为谁的嫁衣。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出来混,更是要靠实力和运气的。在娱乐电视节目的制作上,欧洲学美国、日本学欧洲、港台学日本、大陆学港台(有时还学的似像不像),这就象食物链一样环环相扣,超级女生绕过了两位老师,直接从欧洲人手里学得真经,但是,超女节目的辉煌不会有太强生命力,模仿只能解一时之渴,而频繁的反复模仿就有点急功近利了。超女之后,什么美丽中学生、谁是英雄、闪亮新主播、完美组合都跟随潮流采用了与超级女生完全相同的竞赛规则,可是结果却与当初的预想相差甚远。只记得“一招鲜,吃遍天”还不足以,更应该记得“物以稀为贵”。
今天,中国网络从信息互动阶段进入了博客时代,博客轰轰烈烈的进行,看起来也会轰轰烈烈的进行下去。为博客叫好,可博客切不可像甲A学习,切不可在名利面前拥有太多关于“版权、盗名、言论”的负面效应,那样就会像中国联赛似的自毁前程。他也不应该像超级女生,超女仅属于娱乐范畴,可以昙花一现,而博客应属于一种文化,属于中国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全新世界。
梦里问了上第三个问题:
问题1、中国足球什么时候能再现火爆? 上帝摇摇头。
问题2、中国超女节目什么时候能再度辉煌?上帝仍旧摇摇头。
问题3、中国的博客将来会有多少用户? 忽然,上帝惊奇了:“中国也有博客了?中国博客将来会有多少用户呢?”,反问之后,上帝带着微笑睡着了......
前一篇:这个周末,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