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阿达下图台基烽火台郭巨行台山 |
分类: [贴图专区] |
阿达游记·郭巨行之总台山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适宜出游,重阳九月,自古有登高、远足、赏花之习俗。于是乎阿达背起小包来到北仑郭巨镇,头一个目标锁定总台山烽火台......
去总台山的交通十分方便,宁波汽车东站坐759路(559路)或在北仑转711路均可直达,自驾车可经329国道往白峰郭巨镇方向行驶。上山有两条公路,一条从郭巨镇新车站(759路/711路终点站下车)往镇西北方向上山。如下图——看到灯具城标牌向西上山。
http://nbgg.net.cn/nbada/up/gj/00.jpg
阿达走的是另一条,从华峙村(759路/711路华峙村站下车),顺着路牌往东南方向上山,下图——总台山路牌。
http://nbgg.net.cn/nbada/up/gj/01.jpg
第一次上山,麻烦点,绕远路,沿环山公路上去,水泥公路到顶就到了,下图——山顶停车场。
http://nbgg.net.cn/nbada/up/gj/02.jpg
下次再来,可抄小路,快捷不只一点点。下图——山间小路。
http://nbgg.net.cn/nbada/up/gj/03.jpg
交叉路不好认,随身带好指北针,向上向东不会错的。下图——军用指北针。
http://nbgg.net.cn/nbada/up/gj/04.jpg
当然,登山登高贵在登,徒步双足最为赞,不但健身还能瞰景。下图——北仑码头四期。
http://nbgg.net.cn/nbada/up/gj/05.jpg
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下图——霞峙庙。
http://nbgg.net.cn/nbada/up/gj/06.jpg
阿达一路行,一路歌,MP3正播放周同学的《稻草》,耳机里的虫鸣与山涧的鸟叫相得益彰(并非打歌,实际情况如此)。下图——捕鸟网。
http://nbgg.net.cn/nbada/up/gj/07.jpg
但很快,前方出现不和谐一幕——两只蝗螽在山路上悍然野合。下图——雌雄同体交尾。
http://nbgg.net.cn/nbada/up/gj/08.jpg
饿的娘阿,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这一对不要脸的蚂蚱竟然不交保护费就敢交易,它以为这里是发廊阿,有后台照着。下图——不要脸的奸夫淫妇。
http://nbgg.net.cn/nbada/up/gj/09.jpg
踩死它,我们是正义的来福灵,一定要把害虫杀死,踩死。
http://nbgg.net.cn/nbada/up/gj/10.jpg
山路上也有益虫,这不,一只大刀螳螂趴在路口,摆好POSE,静等阿达来拍。
http://nbgg.net.cn/nbada/up/gj/11.jpg
看这里看这里,咔嚓,美图拿下。
http://nbgg.net.cn/nbada/up/gj/12.jpg
一路上看到不少山神小庙,屋瓦好像破漏了,可怜的小神。
http://nbgg.net.cn/nbada/up/gj/13.jpg
一只家鸽进入眼帘,好像还带着环,定是迷路了,好可怜阿,它会用指北针吗?
http://nbgg.net.cn/nbada/up/gj/14.jpg
览城阁外景,鸽子飞到顶上去了,仿佛在唱: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
http://nbgg.net.cn/nbada/up/gj/15.jpg
览城阁内景一,介绍郭巨的历史与抗倭的故事,画面上的老头是明朝开国名将汤和,总台山就是他下令修筑的。
http://nbgg.net.cn/nbada/up/gj/16.jpg
览城阁内景二,戚继光和戚家军大家都熟悉吧,小日本见了他,脑袋都磕肿了,而如今恰恰相反。
http://nbgg.net.cn/nbada/up/gj/17.jpg
再上去就是望港亭,从这往下,风景独览。
http://nbgg.net.cn/nbada/up/gj/18.jpg
远处依稀能看到的梅山岛。
http://nbgg.net.cn/nbada/up/gj/19.jpg
阿达仿古人远望,同样的动作,古人瞧的是鬼子有没有进村,而阿达却窥看哪家姑娘洗澡没关窗,这就是差距阿。
http://nbgg.net.cn/nbada/up/gj/20.jpg
接下去就是重点了——总台山烽火台,宁波爱国主义基地,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nbgg.net.cn/nbada/up/gj/21.jpg
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修建,当时称三塔山,海拔309.2米。考考你,还记得是谁下令修建的,答案在本文找。
http://nbgg.net.cn/nbada/up/gj/22.jpg
台基平面呈方形,立面呈梯形,上边长7米,下边长8米,高3.7米。台基四周墙体用块石垒筑,中间用沙土夯筑。台基中部建石屋,面宽2.8米,进深2.5米,高1.82米。9根石柱直接埋入台基内,柱顶开卯口,上托条石檩条。资料来源:浙江文物网
http://nbgg.net.cn/nbada/up/gj/23.jpg
屋顶为悬山顶,屋面用条石盖铺。条石跟石檩条接触处,一律开凿凹槽。石屋四壁用乱石垒筑,开南门。资料来源:浙江文物网
http://nbgg.net.cn/nbada/up/gj/24.jpg
边上是烽火台,就是放狼烟用的,夜间点火、白天施烟以传递军情。
http://nbgg.net.cn/nbada/up/gj/25.jpg
当年烽火台示意图,总台山为老大,老大放把火,底下跟着放,最后放到戚家军的大本营——戚家山。
http://nbgg.net.cn/nbada/up/gj/26.jpg
阿达又仿古人放火,NNDX,点不着,算了,起驾下山。
http://nbgg.net.cn/nbada/up/gj/27.jpg
下山时MP3机里的歌激愤多了,播的是与人乐队的《新十字军军歌》,向前进,向前进,美国的责任重,阿拉伯人要翻身......本文完。
http://nbgg.net.cn/nbada/up/gj/28.jpg
文章来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