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英语杂谈 |
分类: 生活 |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期中考试我英语不及格。英语老师给我写评语说,你的英语不行。
后来,我的英语考试总是六七十分,勉强及格的样子。进了大学,还在南昌陆军学院军训,我就把英语给当了。因为要补考,每天晚上被单独关在教室里学英语,后来怎么及格的,我都忘了。大学里英语课我几乎都没怎么上(实际上什么课我都没去上全过,我是个逃课大王),四级勉强考过,六级根本就没去考。
所以,英语不行这事,我是有自知之明的。至于为什么不行,我也没认真想过。等到大学毕业工作的时候,进了家德国公司,要跟老板说英语,我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跟各种外国人对付,还挺来劲。
慢慢的,我的英语不行和我能跟外国人对付这两件事似乎同时存在了。我自己一个人去国外出差旅行,跟老外开会,给别人当口译,发展到后来,我都可以一个人给一屋子老外发表演说了。
可是我觉得,我的英语还是不行。
5年前,我跟我爸宣布我打算移民国外。他第一句话说:"你的英语不行吧?"
我一下子愣在那里,心里埋怨自己说,"对啊,这可怎么办?"。
我就没想起来,他根本不会说英语,是怎么知道我英语不行的?
又过了两年,我带着张发财去上海,见我的两个大学好友。酒足饭饱之后,我们在蒋大头家里闲聊。大头突然提起,某年我们在北京与老外出游,我问一个美国人,他来自哪里,老外回答说,密苏里。我频频点头,转身偷偷问大头:"密苏里是哪里?" 可见我的英语,真的不行。
蒋大头是我大学室友,最铁闺蜜。大学时我们每日在宿舍虚度时光时,她总是捧着一本朗文英汉字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背诵。四年下来我看了无数小说,她也背了无数单词。所以后来,她工作几年以后,自己考雅思去悉尼上研究生,是顺理成章的事,她托福考满分都是应该的。现在大头留学归来,在我要靠美国男友出国前,表示对我英语不行的忧虑,我很有压力。在我认识的人里,大头当然是英语最好的。她没资格评判我英语,还有谁有资格?
大头接着告诉我,她在澳洲的时候,英语再好,逛街的时候也很难像本地人一样,跟店员开玩笑,这对她最终决定回国的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后来,我就带着我不行的英语,在美国开始战战兢兢的生活。这种指导思想每天都在我生活里起作用。我在任何可以验证我英语不行的事上都及其敏感。
最倒霉的人,当然是张发财。有一次我们两拌嘴,我说不过他,气急败坏,想起都是因为我英语不行,终于嚎啕大哭。张发财双目圆睁,慌了手脚。等他搞明白我的逻辑,试图劝我:
"你想想,如果你英语不行,你怎么跟我认识又交往,最后结婚的?我又不会说中文。"
我说:"谁知道,你肯定对交流要求不高呗。你们美国人又不当面批评人,跟谁都说鼓励的话。"
"你什么意思?我对交流要求不高,你是说我就想找个人吃饭睡觉?你也太不尊重人了。"
这下,我把发财给惹了。从此我们不提此事。但只要与英语有关的事,他都变的小心翼翼。
后来有一天,我从读书俱乐部回来,兴奋得告诉他,所有人都夸我英语好,说我看问题视角独特。他叹了口气说:"美国人虽然不批评人,但也没必要见谁都夸,你脑子里住着那个英语不好的虫子,你就整天活在你的恐惧里,你的日子过的多可怜,连我也跟着遭殃。真想不通你们中国人的逻辑。"
这次,他开始上纲上线,把中国人全给包括了。我仔细一想,还真吓了一跳,所有说我英语不好的,居然都是中国人,所有的母语是英语的人,都表扬我英语好。
可是,我英语到底行不行呢?我一时半会想不明白了。
当然,随着和美国人说英语的经验的增长。我多少还是有了点头绪。
原来说英语这件事,我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我妈。
我妈把她模仿能力强这个好基因,传给了我,让我说英语基本没有口音,而且语调和节奏都很自如。一白遮三丑,我一张嘴,总是能得到好评。
这事反过来很好理解,在中国,你碰见一个发音标准的老外,不是也惊喜万分,直夸他中文好吗?
但是光发音好是不够的,八哥也能模仿的惟妙惟肖,可会的词句太少,一样没法混充英语好。
对于美国人来说,能跟他们聊天,说话听得懂,觉得你是个有趣的人,你的英语就足够好了。所以,要能对付日常的交流才行。
那么,能够对付日常交流,这个最基本的标准,该怎么界定呢?是通过四级考试界定?还是通过专业八级界定?或者,是要通过托福成绩界定?
我是真的不知道。我知道的是,离开中国以后,渐渐的,我已经不再纠结,我英语到底行不行这件事了。对世界各国人民来说,语言只是语言而已,欧洲人基本上都会两种以上的语言,是因为他们的小语种说的人少,与外国人交流的越多的人,英语越好。美国人大部分都说不好一门外语,也是因为他们不出国生活的话,一辈子也没机会说外语。在美国,各国移民汇聚一堂,没有人因为你会说外语而对你另眼相看,也没人会因为你英语有口音而看不起你。
现在,我每天说英语,读英文书,看英文电影,写英文信。依然遇到生词,那就想办法记住它。依然会说错一句话,那也争取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依然会听不懂电影里的爱尔兰和苏格兰口音,那就看字幕。这些事情不再让我回到我英语不好的结论上去了。
有时候我会在谈话中间突然意识到,我尽然忘了我在说英语,说明我开始在用英文思考,而不是在脑子里翻译一遍,再说出来了。但也有的时候,我会卡住,苦思冥想一个合适的英文单词。我脑子就像是调频收音机,一会在中国频道上,一会在英文频道上。
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我很喜欢用这门外语,接触我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它让我快乐。至于好不好的事,只要我一直用,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仅此而已。我在美国见过移民来30年一样不说英语的中国人,他们只是拒绝说;也见过从零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的外国人,在商店里和收银员照样交流。语言这件事,跟钱多钱少一样,人与人之间横向比较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一个奇怪的事实是,似乎只有我们中国人,把一门语言弄成了这么面目全非的东西。它可以用来表明你的身份,证明你比别人聪明,让你父母为你骄傲,英语好在中国,虽比不上有个好爸爸,但至少跟长得好看一样有优越感。
其实,从学说每一个字,到把他们组合起来,再到用英语的方式表达和思考。英语就像小孩搭积木,或者像弹奏一门乐器,都只是游戏而已。我们每个人都学过语言,不是吗?你三岁的时候,你父母有没有评判过你中文好不好?肯定没有,为什么呢?因为你还在学习的路上。长大以后,人们互相之间,比不比中文好呢?似乎也是不比的,是人都能说不错的中文,这是你交流的唯一工具,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复练习,最后都能达到熟练流利的程度。
至于我们中间,那些中文造诣特别高的人,我们通常指的是他们的文学修养。文学修养靠什么来培养呢?不外乎兴趣和大量的阅读。
兴趣和练习,仅此而已。
我还特别不能理解,那些从小把学英语看的比任何事都重要的父母。世界上比语言重要的事,多如牛毛。即使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也有很多更重要的事要培养,如何让他有安全感,得到爱,心理和身体平衡健康。何况,小孩子学语言快,忘得也快,如果你没有办法让他对世界保持好奇心,保持开放的头脑,热爱阅读,学语言这条路是走不了多远的。
唉,英语真不是多大的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