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介子推清明来历文化 |
分类: 杂谈随笔 |
历史的真像很难去还原。
传说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其“五贤士”之一的介子推曾割下自已大腿上的肉,供奉晋文公使其得以生还。晋文公当政后,介子推隐居绵山,而晋文公放火焚山,逼介子推复出作官。孰料介子推留下一首遗诗,与其母焚身而死。诗中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愿君清明复清明。”晋文公被介子推所感动,下旨规定介子推殉主之日严禁烟火,吃寒食,年年如此。到了公元732年,唐明皇频布御旨:“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世相传,已成习俗,应该允许,使之永为常式。”从此以后,人们把清明作为祭奠先人的节日。
如果事实果真如此,我要说,介子推实乃一不忠不孝之人。
其一,关于介子推的不忠。介子推虽然能够“割肉奉君尽丹心”,却在晋文公求贤若渴之际隐居深山,是为不忠。而且介子推不出仕的理由是因为他认为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狐偃等人“以为己力”,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虽然其中丝毫没有对晋文公忘记他“割肉奉君”的怨恨,但无形中却给晋文公以舆论压力。试想,做为刚刚登上宝座的晋文公没有对自己的救命恩人论功行赏,人们会怎样看待他这个国君?所以做为晋文公,必须想办法让介子推做官,当然做法有点令人难于接受。而介子推只因为鄙夷其他人的盗世欺名(即使有对晋文公的怨恨也不能说啊),就拒绝辅佐明君,只能说明他心胸狭隘,同时,也向所谓的恶势力低头。
其二,关于介子推的不孝。这一点就不用多说了,为了表明自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士大夫精神,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鄙弃,连累亲生母亲焚身而死,不是不孝,又是如何?
所以,我说介子推是在是一个不忠不孝之人,迂腐透顶、愚昧之极!
本人对历史没有太多的研究,只是近日听闻清明节来历的传说,片面地对这段历史有了一知半解,谈一点个人的看法,观点可能有失偏颇,有点偏激,欢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