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2018-07-21 10:40:35)
标签:

转载

分类: 环球旅行——亚洲篇
                           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富士山”------横跨日本静冈与山梨县的休眠活火山,永远都是日本国家自然景观的象征,就像“京都”永远都是日本历史文化景观的象征一样,被誉为“圣岳”。第一次来日本,必定要去看的地方一定有富士山。
      在我们心目中,早就注定了一个富士山的形象,图片上的富士山像巨大的倒扇形,山上白雪皑皑,空中白云飘飘,富士山的倒影在水面,旁边的樱花盛开,所以,当我们从山脚下出发到达半山腰-----富士山五合目(海拔2300米)的时候,抬头看着灰蒙蒙天,没有樱花(季节已过),[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山顶被暗灰色的云层遮住了,到处都是中国游客在拿起相机照相,有的在邮局的邮筒前留影,或在邮局寄上一封明信片给自己,盖上印有“民治29年创始富士山邮便局”的纪念邮戳和印有“富士山五合目”的邮戳,亦或在一尊105岁老人塑像前留影,只是也曾看见一些欧美人在商店里租用登山服,准备登山去往六合目、七合目,虽然没有开山,已经有老外开始登山了。[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五合目修建了几个观山的观景台,从这里可以眺望山景,群山逶迤如海,我们要想登山是不可能的,旅游的安排没有登山这个项目,除非自由行,知道富士山由于天气原因,一年中只有夏季的7月1日“开山”到8月26日的“山闭”之间才可以登山,上山主要走登山道,每年的登山季约有30万人登山,每天5000人上山。[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所以,5月初来日本,大家只能在观景台拍照,休息,感受一下美景,呼吸一下空气,到此一游而已。正午时分,富士山忽然乌云散开,阳光散落山顶,白雪初露真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绝佳的拍照地,这个角度富士山在阳光的照耀下近在咫尺。我见过青藏高原无数雪山之状美,也见过四川小金的“四姑娘山”日照金山的初晨远在天边的神秘之光,见过瑞士阿尔卑斯山白雪皑皑的隆冬,却在这近在咫尺的身后,看见到这黑色火山熔岩和火山砂石冰冷坚硬的山体上方那冰雪懝固千年的美人,手执玉扇沉睡永眠着。眼睛见到的留在记忆中,唯有相机定格一个又一个瞬间,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重温曾经一路走过的美好。。。。。[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离开富士山五合目,然后去往北麓的山中湖[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湖面天鹅与人嬉戏,水下彩鱼儿游弋,湖东南的“忍野村”,有一个涌泉群,有供游人休息和购物的地方,已经成为一个旅游聚集地,“忍野村”里有涌池、镜池、底无池、御釜池等八个池塘,也称“忍野八海”,[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是富士山融化的雪水经流经地层过滤而成,与山中湖相连,平均水温13度,水质甘甜,被誉为“日本九寨沟”,运气好的话,可以在这里远观富士山,而建筑多是木制结构,有水车、古树、小桥、流水,还有水里自由自在的鱼。[转载]新日本印象之四----匆匆一瞥富士山

东瞅瞅,西看看,豆腐草饼是一定要尝尝的,时间过得真是快,琳琅满目的商店里游客们乐此不疲的采购,有趣的是我们这个团有一群五个人的小分队,可能是第一次出国吧,在这个“忍野村”一人购得一箱葡萄酒,哈茨哈茨的抬着,我们看着他们也真是”醉了“。国人近十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境游乐此不疲,疯狂购物更是屡创历史新高,几乎不放过任何一个景点,名品店排长队更是屡见不鲜。
      夜晚降临,一切都太匆匆,在箱根的温泉酒店,一定要泡泡温泉,洗涤一身旅尘,让你的肌肤感受那千年富士山喷发的偏硅酸的滋润。。。。。。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