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葡萄牙游记

(2014-08-05 08:50:51)
标签:

转载

分类: 环球旅行——欧洲篇
原文地址:葡萄牙游记作者:爱在南美

葡萄牙游记

 

葡萄牙,偏安伊比利亚半岛一侧,在众多欧洲国家里,像是一个沉默少言的老人,脸上挂满惆怅,对着广袤的大西洋闭目沉思。

要去欧洲游玩的人,很少会先想到葡萄牙,时间不充裕的话,连法国、意大利、荷比卢都玩不过来呢。人各有所好,我独爱非著名国家葡萄牙。

寒假期间,我从西班牙过去,飞行一个半小时就降落在波尔图机场,迎接我的是绵绵细雨。正好赶上圣诞节,街上冷冷清清,行人和车辆都不多,路边只有少量商店还在营业。

被灰白的天色笼罩着,原本古旧的城市显得更加沧桑。我不喜欢这样的天,只是初到一个地方,好奇感遮盖了一切,天气的因素才不至于那么重要。在波尔图,我没做游览计划,觉得城市不大,就自由徜徉吧,既然出来了,不要有太多拘束,走到哪里算哪里。

穿梭在石板铺成的街巷之间,东走西看来到一处高地,往左可以俯瞰杜罗河,向右是老城区。河上似乎有雨,看过去雾蒙蒙的,船只靠岸停着,一动不动。城市离海不远,空气里飘过一股淡淡的海水味道,成群的海鸥吱呀厉声叫着,盘旋在教堂前的空旷处。

路易大桥横跨杜罗河,据说此桥出自埃菲尔铁塔设计者之手,它采用全钢架结构,分上下两层,上层通地铁,下层走汽车,行人可在两侧的辅道上步行。海风顺着河道进来,一路畅通无阻,让人高处不胜寒。河岸两侧风景曼妙,南侧是葡萄酒庄所在区域,有些老房子,看上去像废弃的厂房,实际上内部阴凉,是难得的好酒窖。波尔图的葡萄酒中因添加了白兰地,中止了酒的完全发酵,从而使葡萄酒有一股香醇甘甜,又不失白兰地的浓烈。几艘带有桅杆的Rabelo木船停靠在河边,船上装着橡木酒桶,不过现在已成摆设。河岸北侧是老城区,因地势关系,房子分布错落有致,像是一幅立体的油画。靠近岸边是一排临河酒吧,华灯初上时,和水里的倒影融为一体,如诗如画,浪漫无尽。要是在白天,太阳照亮这片浪漫之地,则犹如一座童话里的城堡,洁白的墙,橘黄色的瓦,还有一扇扇别致的窗户,看上去朴实无华,从容不迫。

没有摩天大楼,也没有宽阔的马路,这座古城里少见的现代化设施恐怕是地铁,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城铁或轻轨,因为没几个路段在地下运行。波尔图地铁的一大特色是出入自由,进出站没有闸机,仅有一台或几台刷票的终端,不少站点甚至与马路相同,购票、刷票全凭自觉。虽说车上会有工作人员来查票,但看样子这种抽查并不频繁。我没有深入研究它的运作模式,但我确信,逃票是不可避免的,我也确信,一个社会建立了足够的信任后,其运作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在波尔图的几天,天气反复无常,一会细雨绵绵,一会阵雨瓢泼,好像天上有个顽皮的孩子,摆弄着无数个水桶,兴之所至,雨就落在哪里。雨点滴答滴答,敲击着街上的石板路,街上虽然齐崭崭地挂满彩灯,但行人寥寥,在夜色中反而多了几分凄凉。

[转载]葡萄牙游记
波尔图街道
[转载]葡萄牙游记
杜罗河畔的旧房子
[转载]葡萄牙游记
河边酒吧
[转载]葡萄牙游记

[转载]葡萄牙游记
晴空下的波尔图
[转载]葡萄牙游记
酒庄里的橡木桶

次日早上,在更浓密的雨雾中,我登上了前往里斯本的长途汽车,希望那里会艳阳高照。

途中,雨时停时下,波尔图上空的那个捣蛋鬼,似乎在有意跟着我。我幻想着车窗外风景如画,遗憾的是路边的农田和树林,毫无特别之处。路上在一个叫法蒂玛的地方稍作停留,接着继续向南。

经过近四个钟头的跋涉,里斯本到了。

这座城市曾在1775年遭地震重创,重建以后,市容市貌看上去更年轻些,但文化传统似乎原封不动保留了下来,包括他们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以及性格中的内敛和友善,都是那么淳朴自然,还带有几分人情味。

来之前就听说贝伦区有几个好景点,于是我坐上15路轻轨,去一睹真容。下车便见到了热罗尼姆修道院,不知怎的,我总觉得这个名字很拗口,不自觉联想起罗姆尼,好像是一个美国的政客。受驴友们热捧的修道院,果然气势不凡,它居然能从那场使里斯本毁于一旦的地震中幸存下来,不知要感谢上帝的佑护,还是得益于工匠的技术水平?两者兼而有之吧。对了,在欧盟一体化进程中有着重要意义的《里斯本条约》,就是2007年底在这座修道院里签署的。

[转载]葡萄牙游记
热罗尼姆修道院外景

与修道院遥相对应的是特茹河(此河源于西班牙,又叫塔霍河,是伊比利亚半岛最大的河流)畔的大航海纪念碑。此碑为纪念葡萄牙航海事业开拓者亨利王子逝世500周年而建,外形如一艘即将扬帆远航的巨船,巍峨的碑身和栩栩如生的雕塑,诉说着这个国家在大航海时代的辉煌与荣光。想当年,那也是叱咤风云,雄霸一方啊,到如今,只有一声叹息逐波浪。

[转载]葡萄牙游记
大航海时代纪念碑

相邻的贝伦塔,迄今已有500年历史,依然屹立不倒。它是昔日地理大发现的起航地,有过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气魄,经历了无数潮起潮落,见证过无数宏图伟业,现在风光不如当年,但起码辉煌过,这就够了。

[转载]葡萄牙游记
贝伦塔

在贝伦区,还有个令无数人痴迷的地方是贝伦蛋挞店,这家其貌不扬的店铺,自1837年营业以来就没关过门,百年老店,卖的是良心货,难怪客人慕名而来,排着长龙也要尝尝究竟是什么滋味。别看名声在外,这家店卖的蛋挞并不贵,1欧多一个,和大街上普通甜品店的价格相当。新出炉的蛋挞,外焦里嫩,口感上佳,不会让人失望。

[转载]葡萄牙游记
1837年开业的贝伦甜品店

第二天去了辛特拉、罗卡角和卡斯凯斯,一路上碰到的游客,几乎有半数来自中日韩三国。辛特拉有众多古迹,如佩纳宫、摩尔人城墙,整体旅游开发得很成熟,各种配套设施也很齐备,网上好评如潮,但我却提不起太多兴趣来,倒是对下一站罗卡角更有期待。

[转载]葡萄牙游记
佩纳宫

罗卡角,欧亚大陆最西端,是一个地标性的景点。对它情有独钟,还因为葡萄牙本土诗人卡蒙斯的诗句,原文是Aqui, onde a terra se acaba e o mar começa,中文翻译为:陆止于此,海始于斯。寥寥数语,却饱含着力量,彰显了当年海上强国的野心与霸气。到罗卡角时,晴空万里,海风不是那么大,走在百余米高的海岸悬崖边护栏内侧,心里才不至于恐慌。眼前就是大西洋,海水由远及近,从深蓝变浅,波浪缓缓涌动着,在悬崖下方拍打出一片白色泡沫区。岸上有一座简易石碑,顶端是个十字架,底座上刻着上面所说的诗句。

大海,悬崖,石碑,草地,这就是这个景点的全部,大繁至简,就像那句诗一样,全凭你怎样去品读。

[转载]葡萄牙游记
罗卡角

最后一站去了卡斯凯斯,因为要赶回里斯本,没有太多时间去探索。卡斯凯斯是邦德系列小说007的诞生地,街边哪幢不起眼的民居,没准是间谍们曾经斗智斗勇的战场呢。感觉小城的生活很悠闲,老人们在沙滩边的椅子上晒太阳,孩子们在海边的游乐场玩耍,塑料城堡上的卡通形象,竟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们,看着格外亲切。离开之前见到了一位表情肃穆的老人,独自坐在岸边的矮墙上,给海鸟们喂食,成群的海鸥,围着他扑腾尖叫,老人一言不发,按照自己的节奏投食,夕阳映着他,谁能看到他沉默的背影?

回里斯本的火车,沿着海岸边走,车窗外连绵的海景一路铺开,为一天的旅途拉上了帷幕。

里斯本已经灯火通明,圣诞节冷清了两天的街道,重新变得喧闹起来。彩灯还都挂着,整整齐齐,护理的很好,给我的印象是这座城市在默默无闻地恪守着传统。

[转载]葡萄牙游记

漫步在老城的商业区,见到了网友们多次提到的圣胡斯塔升降机,它的造型的特,像一个变形金刚耸立在楼群之间,入口处排起了长队。上到楼顶才发现,无非是可以鸟瞰城区,若是单纯欣赏升降机,还不如在大街上看呢。

在街上偶遇一家瓷器店,干净整洁的布置,工艺精良的作品,顷刻让我挪不开步子。摆在门口的一条金鱼,标价竟然要5000多欧元,我以为看错了,又跟店员确认,她说就是那个价。后来我在怀疑,这大概是店家的营销策略,摆个奇贵无比的招牌货,愿者上钩,要是卖不出去也没关系,至少可以吸引眼球,提升其他物品的品位。不过当时我没反应过来,而是饶有兴致地逐个参观,店员倒是和蔼,允许我拍照。

[转载]葡萄牙游记
“金”鱼

从瓷器店出来,肚子开始咕咕地叫了,得找个饭馆去。于是走街串巷,心想要找个有特色的地方,人不能太多,灯光不要太暗,店家不要凶巴巴的。在一条小街里,稀稀拉拉几个行人,边上的酒吧飘出各种音乐节奏,看来生意不火爆。

唯有一家小餐馆,一位五十来岁的大嫂在门口迎候,我上前看菜单,她向我推荐鸭肉饭,我这才想起来,之前有个西班牙友人曾跟我提过这道菜,说到了葡萄牙一定要尝尝。好的,就它了。

进屋有两道门,隔开了街上的嘈杂。屋子也就十几个平方,那些桌椅要再挤一些,就显得太密集了。整体上很干净,暖暖的灯光,充满温馨,有个不知挂在何处的扬声器,轻轻地传出了略带伤感的音乐。我刚坐定,又来了两位老人,从此再也没有任何人进来。

那位大嫂是店主,给我摆上餐具后,就出门去揽客,但她时不时回来,和我说说话,问我饭菜的味道怎样。刚才提到的两位老人,是女主人的父母,就住在街对面。老两口在靠近吧台的地方坐下,没多时,他们的菜先上了,好像是先前准备好的。

我正愁不知道点什么汤,见老人家已经喝开了,便也要了同样的一份,心想给父母吃的肯定差不到哪里去。事实证明我的判断非常准确,绿颜色的菜豆浓汤,佐以切成丁的火腿肉,芳香四溢,回味无穷。

我满心期待的鸭肉饭,一看成色就有食欲,可是鸭肉在哪里?我用叉子挑下去,撕成碎块的鸭肉,满满地铺在米饭中间,肉已煮透,很是入味。这让我想起食堂的水煮肉片,看上去堆满了肉,但大师傅的勺子很夸张地下去,中途抽风似地一抖,带上来的基本是菜叶子,肉片损失惨重。

[转载]葡萄牙游记

再说说这个小餐馆吧,墙上挂着许多照片,我看基本是家庭聚会的场景,看得出来一家人生活的甜美。还有一些法朵(Fado,葡萄牙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被称为国粹,有点伤感,类似西班牙的弗拉门戈)艺人的漫画和装饰画,和背景音乐融为一体。

老两口性格不同,老头不爱说话,吃完起身就走了,老太太则热情洋溢,拉着我的手,用葡萄牙语给我介绍法朵的故事,不过我只能明白个大概。在这个小餐馆,我感到了由衷的温馨,看他们一家简简单单,在同一个屋檐下,吃吃饭说说话,这种葡萄牙式的生活,充满着人情的温暖。

告别的时候,我对店主说,要是回去写游记的话,我会把这里记上一笔。现在我可以实现我的承诺了:这家叫Baiuca的餐馆,在Barroca86号(嗯,还是我们中国人喜欢的数字呢,我到今天看名片才发现)。如果你们过去,请说是一个中国小伙子在博客里提到的。

在最后离开里斯本之前,我特地去乘坐了他们的有轨小电车,古老的造型,木制的扶手,还有那些沉默的面孔,一切都是那么怀旧。车子穿行在狭窄的街道,上坡下坡,拐弯抹角,叮叮叮的铃声回荡在小巷子的那一端,我感到有海风吹来,有阳光洒下……

[转载]葡萄牙游记
小电车
[转载]葡萄牙游记
里斯本主教堂
[转载]葡萄牙游记

 

201416日,马德里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