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Bon Echo 游湖小记
(2011-01-25 12:00:25)
标签:
转载 |
分类: 加拿大—东部安省魁省 |
Bon Echo 公园除了以参天林木取胜之外,另外的一个热点就是其中的Mazinaw湖了。湖被中间一道狭窄的水域分成了两部分。左边的一部分水流较湍急。被风一吹,波涛汹涌的样子,说是湖,已经类似于海了。从公园这一边望过去,能发出回音的石壁就在对岸,而公园里组织的游船活动指的也是坐着游船游览湖的这一半。
前一天傍晚,我们在熟悉环境时就已经来到渡口。当时已经下班了,但上面贴着告示告诉游人每天的游船班次及购票地点。所以,这一天,我们就轻车熟路来到购票点买了票,准点登上游船游湖了。游船并不大,每艘能坐二十来个人。工作人员只有两名,一个是开船的舵手,另一个则是负责讲解的姑娘。讲解员很风趣,一开始对大家致了欢迎词后,便向我们介绍开船的舵手,称他为“我们的船长”。游人便用热烈的掌声对船长致意。
游船沿着岸边慢慢向前行驶,讲解员向我们讲述了在这湖边曾经发生的故事。比如说,湖边曾经有家小旅店,经营得很好,夏日乃至冬日来度假的人都不少。遗憾的是,这家旅店后来被一场火灾烧成了一片废墟。还有一间小屋,是一个把一生很多时间都花在这个公园创作的画家住过的。其实,从湖上望过去,我们只能见茂密的森林。旅馆遗址已不复存在,而那小屋也只是依稀可见。如果要认真看,非得上岸走小路不可。
不久,我们便来到了对岸的回音石边。这是一块宽约一点五公里的直立岩石,高度达一百多英尺。上面除了从崖壁里长出的几棵小树外,全是裸露的岩体。从岩石的宽度和高度来看,说它是悬崖峭壁也不算过分。在岩壁前,讲解员说,这个公园之所以叫“BON ECHO”,就是因为这块岩壁有很清晰的回音。她问有谁愿意说出自己的名字的。一个外国小朋友马上说出了她的名字。于是讲解员让全船游人一起大声喊叫这个孩子的名字。果真,一阵回声马上响起,似乎是来自岩壁的另一面。大家都觉得很有趣,不断地有小朋友说出自己的名字,让大家叫上一遍。待听到回音,孩子们便开心得不得了。有趣的是,喊的地点也不是随意的。只有在岩壁前的特定位置,喊声才有回音。离开了那个区域,就不起作用了。这一点跟别的有回音的地方也不一样,还真有点神奇色彩呢。
这块岩石还有一个独特之处,那便是岩壁上的一些壁画。那些壁画年代久远,颜色呈红色,与灰黑的岩壁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看便知是人类所为,不是天然形成的。这些图象有的象人型,有的象动物,也有太阳等自然现象。看上去有点象形文字的感觉。讲解员说,这些壁画都是古代某个时期住在这里的人类留下的。至于为什么要画,又为什么要画在这个地方,那就不得而知了。
游完了湖的这一半,游船便返回了。原来湖的两半之间的那道狭窄的水道,游船是过不来的。要游另一半,就只有去划独木舟了。说来也奇怪,前一半的水流湍急,波涛汹涌,而有水域相连的另一般则相对平静,颇有点平静如镜的感觉。如果说前一半有点野性的成分,而这另一半则有了温柔的成分。大自然真的能这么平衡自身,让以一条狭窄水道相连的湖也具备了男性与女性和谐一致的美么?
我们回到营地简单地煮了一锅快速面,便租了两艘独木舟游览湖的另一半。我们两家人分坐两艘独木舟,穿上救生衣,每人拿了一把桨,从另一半水域划到湖中。正如前面所说的,这一半的湖水比较平静,有点碧波微漾的感觉。在国内,我们很少参与这类活动,一开始并不熟练,独木舟的方向老是把握不好,一会偏左了,一会偏右了。但总体上说,还是能够前进。
为了体验一下湖两半之间的狭窄水域,我们决定划过那道水域,到湖的另一半去。快到两半相连的水域时,我们发现水流湍急了不少,而我们的独木舟也就横过来,竖过去的,根本无法掌握方向。一不小心,还搁浅了。看到水上的几个泡沫,我们终于悟了出来,那是给人导航的航标。果真,我们经过一番努力,沿着航标所示的水道奋力前进,终于顺利穿过水道,来到原先我们坐船游的另一半。
然而,不久我们就发现,在这一半划独木舟没有另一半容易。这里浪涛很大。风一吹,独木舟似乎也随风狂荡起来,让我们有点心惊胆战。我们终于放弃了沿湖绕一周的雄心大志,划到岩壁底下重新体验了一下回音壁的效果、近观远古壁画之后,回到了湖的另一半。
如果不是时间渐晚,我是愿意让自己一直坐在独木舟上飘荡的。处在有灵性的水域上,不同于夹杂在繁杂的人群间。在山体包围中的水中央,心情特别纯粹,什么杂念都没有了。举目不是青山,便是绿水,最多就是同在湖上泛舟的不多的游人,那感觉真是好极了。而在水中央,端起相机四面一拍,全都是难得一见的佳景。那山,那水,那树,连同岸边供游人休息的长椅,都有了一种浪漫的色彩。在BON ECHO,大自然的美就是这么展露无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