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就读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硕士(MFA)今年进入第二年。这次的课是在暑期,有一个多月的全日制脱产上课,于是,为了方便上课,学校给我们开放了学生公寓,但是是地个人住一间,这种住校的感觉真是久违了。不过还好,一切是那么自然,我们没有太多陌生感的很快适应了;不是常常在怀念或者憧憬再回到从前吗?我想,今年夏天,是给了我一次回到过去再体验的机会,尽管我还有那么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工作上的事情。但是,我还是给自己下了一次决心,放下,地球依然会转动!只是,要苦了我们一起正在并肩作战的兄弟姐妹们了!
再次回到校园生活,发现很多都变了,一张一卡通校园卡走遍全校,什么都是直接而简单的经济交换,上课的笔记也能免就免了,都等着下课直接用U盘去拷贝老师的课件;体育设施好多了,以至于看见那个漂亮的运动场就有了跑步的欲望,于是,从进校的第四天起,我决定开始实施我暗下决心过很多次,却从未成功的运动减肥健身计划——少吃、多跑;我要试验与体验——运动燃烧脂肪是怎样让身体变瘦的。至今,我已经坚持了半个月的少吃多跑计划,一次跑步3000米以上,已经有感觉了。
工作了这么多年了,现在还要进校上课攻读学位,究竟是为什么呢?究竟想要什么呢?
一般的说词固然是要充电了,那是肯定的;但是能充到吗?这真要看情况了,就拿MFA来说吧,这个学位的核心指导观念是,培养有实践操作性的属于应用领域的研究人才。这与我们国家一直以来的、传统的以理论研究为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有根本的差别的,于是国家只是在全国31所艺术院校开了这个研究生学位的招生试点,可是就我感觉的影视方向的艺术硕士的专业课程和师资配置情况来看,学校还没有充分的准备,教学在不自觉中陷入传统教学和追求新教学模式的尴尬转状态中,因为很多的老师原来也就没有过什么实际的专业操作经验或者经历。
当然,我十分清楚,在大学并不是去学具体的知识的,也不指望能教什么更多的业务操作技能,其实最重要的是学习思考方式和学习的方式,我十分盼望能从名师身上感受一种为师者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的力量,解读一些前沿的信息,这应该才是我们舍弃工作时间、顶着压力坐回课堂的中最大回报。
希望,学校多为我们这些老学生考虑一下需求,千万不要糊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