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评论 |
首先引述网友BAIDU的文章:
美国的情况如何呢?在人家那里,精英的家庭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继续成为精英。但是,人家精英的概念明显不同。这一点,我在《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和《精英的阶梯》中有了比较详细的交代。比如,美国的报纸上常有讨论:富裕的家庭如何向孩子解释家里的财产?许多富人特别注意不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富人,以防他们小小年纪就因为觉得有依靠而不思进取。但有些家庭的财富是盖不住的,比如豪宅,飞机,游艇等等,怎么可以让孩子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常常想尽办法,让孩子觉得这些财富和自己无关。更有盖茨,巴菲特这种,早早把财产捐了。我一个朋友,不算有钱人,但父亲是一常青藤的前校长,丈夫是另一常青藤的终身教授,说她文化贵族不应该说过分。她就坚持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觉得私立学校容易在富家子弟中培养一种entitlement(大致可以翻译为“理所当然的特权”)。还有一些家庭,干脆自己掏腰包,让孩子去非洲,拉美,南亚的贫民窟当志愿人员。
美国的精英教育多种多样,也有许多失败的家庭。但是,被社会奉为主流的精英教育,特别是针对那些精英家庭的孩子的精英教育,所强调的一个基本点是如何去掉孩子意识中的entitlement( “理所当然的特权”)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一切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挣来。而要成为精英,就必须有“领袖才能”。这种才能体现在和民众的沟通能力上。所以,精英教育强调的是如何了解下层社会,而不是自己的小圈子里玩什么。
我们的精英教育则正好相反:培养的就是人家想去掉的entitlement(“理所当然的特权”)的意识。高尔夫就是这种entitlement之一。我们强调的,不是精英向社会提供什么服务,而是精英要从社会中享受什么。人家注重的是创造,我们注重的是挥霍。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天下之乐而乐”之所以成为千古名训,大概是因为很少有人这样作而变得格外珍惜了吧。高尔夫课显然是有高度的前瞻性:它对那些大部分还一事无成的学生传达的信息就怎么先天下之乐而乐,甚至在天下皆忧时怎么自己独乐。这难道不是世界一流的培养败家子的课程吗?
撒切尔夫人说中国永远无法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文化精神。我看这是至理名言。中国还没有富,怎么富的门路也没有找到。但富了后如何挥霍已经被设计得如此精致。难道这就是中国的未来?
美国的精英教育多种多样,也有许多失败的家庭。但是,被社会奉为主流的精英教育,特别是针对那些精英家庭的孩子的精英教育,所强调的一个基本点是如何去掉孩子意识中的entitlement( “理所当然的特权”)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一切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挣来。而要成为精英,就必须有“领袖才能”。这种才能体现在和民众的沟通能力上。所以,精英教育强调的是如何了解下层社会,而不是自己的小圈子里玩什么。
我们的精英教育则正好相反:培养的就是人家想去掉的entitlement(“理所当然的特权”)的意识。高尔夫就是这种entitlement之一。我们强调的,不是精英向社会提供什么服务,而是精英要从社会中享受什么。人家注重的是创造,我们注重的是挥霍。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天下之乐而乐”之所以成为千古名训,大概是因为很少有人这样作而变得格外珍惜了吧。高尔夫课显然是有高度的前瞻性:它对那些大部分还一事无成的学生传达的信息就怎么先天下之乐而乐,甚至在天下皆忧时怎么自己独乐。这难道不是世界一流的培养败家子的课程吗?
撒切尔夫人说中国永远无法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文化精神。我看这是至理名言。中国还没有富,怎么富的门路也没有找到。但富了后如何挥霍已经被设计得如此精致。难道这就是中国的未来?
本文的观点:
楼上的意思无非是说高尔夫是一种享乐,是一种贵族的玩意。那么请教一句了: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富豪都在传授儿女,该如何打高尔夫呢?难道他们都是想着让子孙来败家罗!按照这个逻辑推理,外国的教育是完全失败的罗。既然是失败的教育体育,为什么楼上又要这么卖力地推销自己所谓的外国精英教育呢?
反问一句,楼上认为成功的外国教育,无论是精英教育也好,非精英教育也罢,请问包括不包括高尔夫课程呢?研究过吗?有数据吗?请拿出一些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到底有多少所大学有高尔夫球场,有多少所大学开设了高尔夫课程。他们培养的学生有多少是败家子,有多少是成功人士?请问有具体的答案吗?如果没有做这些研究,那就请收起你的高论吧。
你引述的盖茨,可他也打高尔夫呢。而且我相信他也不会反对自己的子女打高尔夫呢。即使美国的一些公立大学,拥有高尔夫球场也是很普遍的事情。高尔夫在美国既非一种特权,也不是精英所独享。
在中国,高尔夫或许现在是贵族运动,可是将来呢?如果大学不开设高尔夫课程,它永远得不到普及,永远成为不了一项大众的运动,永远为特权者所垄断。也就永远不为楼上的这种评论者所接受——因为楼上的先生根本不了解高尔夫,你只是简单地将其符号化,把它当作妲己、当作杨贵妃、以及一切洪水猛兽。
高尔夫如果是一项败国的运动,十分不幸,它正好产自楼上的所尊崇的撒切尔夫人的故乡,而且还在那个国家兴盛着。英国、美国并没有因为它们是高球大国而衰落,在经历了百年之后仍是世界的超级强国。这是对楼上论点的一个反讽吗?
楼上没有指明撒切尔夫人所说的文化精神是何种文化精神,但是至少在暗示撒切尔夫人的祖国英国有这样的文化精神。这不是再一次让楼上的论点自相矛盾吗?试问一句:按照楼上的逻辑,一个高尔夫球盛行的国家,一个有着悠久高尔夫教育的国家,怎么就孕育出了这种使国家强大的文化精神来了呢?一个没有高尔夫教育的国家早应该昌盛,可是为什么到现在仍只能把自己界定为第三世界呢?
我们国家在没有高尔夫的时候是一个落后,贫穷的国家。我们怎么就能证明,我们有了高尔夫之后就一定会衰落呢?事实上,但凡世界上强大的国家,高尔夫都很流行呢,不仅在欧美,在日本韩国也是。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或许可以大胆的推断,有了高尔夫,我们国家将迈向文明、富裕及强盛。
最后再给楼上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布什家族从他们老布什的外祖父开始就是高尔夫协会的主席了。如果高尔夫是这么害人的东西,他真不该遗祸子孙。十分不幸,老布什和小布什都学会了高尔夫。
外祖父的教育看来真是失败的!教育失败的结果是布什家族培养出了两个美国总统。
前一篇:重庆球会五年内达到十个
后一篇:美国著名大学几乎全有高尔夫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