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CCTV策划人在其"TV2.0的猜想和联想"中探讨如何应用新媒体技术和手段实现传统媒体的蜕变,又因为电视的新闻节目是受新媒体冲击的"重灾区",所以对融合新媒体改造电视新闻的形式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想象:从湖南卫视的《晚间》栏目在电视屏幕上打出字幕、显示新闻中提炼出的关键词,设想了在电视新闻中应用类似Web2.0的标签(Tag)的可能;电视新闻的排序如何借鉴网络新闻的头条、置顶、排行榜等形式;读网、读博客;等等。
我在"CCTV+Youtube--2007新媒体展望"中不大通俗地提到:融合Youtube模式后,南京电视台的《零距离报道》这类用户采集新闻的民生新闻将成为电视台们的常态节目模式。一些博客和读者留言,不理解视频共享平台(Youtube模式)与传统电视(CCTV为代表)的融合有什么意义。
在此,我想接着CCTV策划人的"TV2.0的猜想和联想"话题,展开地聊聊Youtube模式将给电视新闻带来的一点变化:用户成为记者,或者说用户是记者。或者说"用户是记者"是新媒体的另一个特征("新媒体编辑是VIP用户"则谈到另一个特征"用户是编辑")。
Youtube模式的视频共享平台是一个开放的视频内容共享平台,任何人只有拥有拍摄装置、上网条件,都可以在上面提交视频。詹膑在其"Youtube网站并不是被所有人喜欢"举了一个例子:"见到朋友,他欣喜地与我分享来北京的所见所得,比如在城铁里拥吻的年轻男女比想象的要多不少,他偷偷用手机拍摄下来并且立刻以GPRS方式上传到了一个视频分享网站。此外,他随时拍摄街头吵架的情景,也会迅速上传。说着说着,他很兴奋地想让我对着他的手机摄像镜头说两话……"这种举动让我们看到一个记者的典型本能。
早在2002年,南京电视台推出《零距离报道》,为了扩大新闻来源,让南京市民提供资讯素材,从而建立了一支电视台编外记者队伍,他们称之为"老百姓拍新闻"。(这是一种典型的2.0模式,《零距离报道》不简单!)
那时还要让市民们向电视台提供录像带、然后电视台在导入新闻采编播系统,而Youtube模式的视频共享平台自动化了、并大大简化了这其中的流程,加快了新闻采集的速度。用户可以DV拍摄、PC上网上传,最最直接的就是詹膑举的例子--手机拍摄后直接上传。而且不仅仅是民生新闻,也可应用于政经类新闻。比如这次萨达姆绞刑的手机偷拍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所以可以预见"这类用户采集新闻的新闻将成为电视台们的常态节目模式"。
对于电视台,视频共享平台将是一个必备平台,以便利用"用户是记者"所迸发出的巨大威力,加快新闻采集速度、扩大新闻来源、减少记者队伍的人力资源成本、等等,从而应对网络媒体现在已经开始的、在视频新闻上对传统电视的冲击。
电视新闻"读报、读网、读博客",不如直接用播客!
Technorati : News, TV,
TV Program, We
Media, Youtube
Del.icio.us : News,
TV, TV
Program, We
Media, Youtube
Ice Rocket : News, TV, TV Program, We Media,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