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博:iPad、魔法报、通感

(2010-04-11 08:30:08)
标签:

微博

ipad

魔法报

通感

it

分类: 媒介观察

2009年8月,英国推图片会动的报纸,哈利·波特魔法报"成真"

微博:iPad、魔法报、通感


评“Kindle与iPad,是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原载于周末画报):当看完那场 iPad 发布会,我立即明白了两件事——第一,iPad 是这么个东西,它根本不鸟你是库切还是勒克莱奇奥,它绝不会拯救阅读,而只会将泛娱乐化的做得更彻底;”

// 这是印刷人的固执和坚守,其实我自己也喜欢纯文字阅读,然后在脑海里想象。但是新的一代已经是读图一代,他们是全媒介人,《哈利·波特》中的多媒体“魔法报”一定会成为主流媒介。

 

问:你对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是否持反对意见呢?

答:你还看电视吗?多长时间看一次电视?《娱乐至死》的问题,至少在沉迷于微博的人们中间已经消失。

 

《通感》钱钟书:“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线……”。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理解媒介》麦克卢汉:“接触”并不只是皮肤的感觉,而是几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保持接触”或“与人接触”,是多种感官有效交汇的问题,是视觉转换成声觉,声觉又转换成动觉、味觉和嗅觉的问题。

 

问:那么 有办法通过互联网模拟 朋友一起吃饭的感觉吗?

答:Matrix!在香港迪斯尼乐园,我看过一场“通感”电影,不仅3D,还有风、迎面扑来的水珠、花香... 如今3D电视即将进入家庭,其他的,未来一定也能进入寻常百姓家。

 

麦克卢汉:我们的时代渴望整体把握、移情作用和深度意识,这种渴望是电力技术的自然而然的附属物。...我们时代的标记是厌恶强加于人的模式。

// 只有理解了这种渴望,我们才能理解“苹果教”的狂热--iPhone/iPad作为先驱,电脑适应人、延伸人,而不是人适应电脑、被电脑截肢。世界就在你的指尖。

 

@田品:我理解这个意义不仅在于技术层面的感觉延伸,更在于人际关系的延伸,也就是说,媒介可以把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复制到电子系统里,或者说将两者交合,提高人际关系效率。google目前好像就致力于做这个事情。

麦克卢汉:“我们身披全人类,人类就是我们的肌肤”。 (We wear all mankind as our ski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