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传媒 |
在物理学中,场作为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已经是一个久经考验的概念了,甚至是一个老少皆知的概念。
当年全民大练气功的时候,我在北京上大学,听过一个气功大师的“带功”讲座,大师在台上循循善诱地让大伙注意体会“气场”,说是大伙一起练功效果特别好,就是因为集体能够形成很强的“气场”,有助于个人产生“气感”。当时我体会了半天,没有任何感觉,很是郁闷。
场式媒介,作为多个交流者共同作用于单个个体交流者的媒介,存在吗?别是研究新媒体、或者新媒介走火入魔了吧?:-)
以前看过不少关于微软的笑话或是传言。其中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说是比尔盖茨还是小弟的时候,第一次去见当时的IT界老大--蓝色巨人IBM时,和鲍默尔一道特意穿上了西服,打上了蹩脚的领带(鲍默尔取笑盖茨是“衣冠楚楚的顽童”)。而IBM的人为了表示对微软的重视,特意穿上了牛仔裤和T-shirt。(据考证,IBM的人穿牛仔裤和T-shirt属于传言。)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人际交流中的场式媒介,即公司里的统一着装或约定俗成的着装文化成为一种“服装场”,成为多人共同作用于个人的一种媒介。IBM的人上班都穿西服,形成了一种场,我们可以戏称为“西服场”。微软上班着装随意,则是一种“牛仔场”。IBM的“西服场”促使比尔盖茨穿上了西服,而微软的“牛仔场”让IBM的人穿上了牛仔裤。郑治@传媒边缘
当年,如果IBM某个员工上班不穿西服,一定会与整个“西服场”显得格格不入。自己别扭,大家也别扭。
前几天,金错刀也讲了一个关于互联网之父Vinton Cerf如何与众不同的故事:“要想了解Vinton Cerf如何与众不同,不妨先观察一下他的穿着。昨天,在Google北京总部见到Vinton,有点小吃惊,Vinton穿了一件奇装异服——非常正式而考究的西装三件套,上衣口袋露出一个红色丝巾。在Google随意而放松的休闲氛围里,这种如此庄严而严肃的着装的确算奇装异服了。”
金错刀为何吃惊?就是因为Vinton Cerf的着装表面上看起来与Google的“服装场”不匹配。不过Cerf虽然是“正装”,但他着“正装”的动机,仍然与Google的“服装场”是匹配的,即张扬个性、标新立异。
PS:想到“服装场”时,我才发现场式媒介并非网络媒介的专利。我在“新媒介的新形态”中的表述“场式媒介和蛛网式媒介应该是网络媒介的专利”有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