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教徐静蕾“蒙太奇”--传统电视网络化生存(二)

(2007-01-28 23:45:12)
分类: 传媒

在欢乐调频(Joyfm),时常听到一段煽情的广告:“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翱翔九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我曾经亲身体验过,世界上比较远的距离,是传媒人与IT人的距离,仿佛纸张与硅片的距离

我待过一家Startup,公司大老板有一个“拧毛巾”理论,为了打造国内第一新媒体,招集来自广电的传媒人、来自微软的软件开发人员、来自网通的运营人员,打造了一个超豪华团队,企图把这“三种人”“拧”在一起、以期发生“核聚变”反应。

但这之间距离实在太过遥远,其中一种距离便是网络生存方式与纸张公文方式的距离。软件开发人员和网络运营人员在工作协调中,嘴边常说“给我一个Email”、“会后我Mail给你”;而传媒人则打印出公文,由秘书、或由当事人亲自督促各个环节审阅公文,并要求亲笔签署意见。

那时,读到传媒人打印出来的、往往是汪洋恣肆的文稿,然后在文件上写下“已阅,请XX总批示”;而IT人之间Email来、Email去,有了结论却要打印出来,请文秘们抄送N份给传媒人......感觉很是奇特,很有频繁跨越时空的错觉。

近年来接触传媒人士,收过不少名片,注意到很多传媒公司没有统一的公司邮件系统,员工的邮箱多是自己申请的免费邮箱,甚至一些大牌传媒公司也是如此。

开博以来,我订阅了不少博客的RSS,平常也经常通过新浪、Donews、中华传媒网、TechWeb等新闻门户阅读其他博客。传媒人的博文(尤其是较为年长者)往往洋洋洒洒、一不小心就写得很长、而且很耐读,IT人的博文一般文字功底差些。不过IT人占了了解技术的天生优势,有一种博文技法运用得极为纯熟--那就是链接的运用。IT人博文往往较为简短,但注重使用链接,链接到自己以往的文章,或者是引用的其他博友的文章,或者就是网络上的新闻,等等。点击IT人的博文,就仿佛进入了一个信息网络世界,一不小心就不知道溜达到哪里去了。而传媒人的博文往往是发表在纸媒上的文章的转载,洋洋洒洒但自成体系,参考文献放在最后、一般不给出链接;或者是当下的自己的感触,自由率性,披露个人世界的一角,讲完自己的话就完。不过像Keso这样的传媒人,却是网络生存先驱,不在此列;keso的博文大量使用链接,已经成为一种内容路由器,导引着读者走进众多博客的小宇宙、进入网络大世界。

能否熟练使用链接,能否使用“超文本”(Hypertext)写作方式,反映了作者是否打破印刷术的线性写作的束缚

其实传媒人不羁的想象力、最适合采用“超文本”写作方式。我曾对朋友开玩笑说,尽管徐静蕾已经当了导演,尽管她是世界闻名的千万级博客,但是我可以教她一种技能--“蒙太奇”博客写作技法。老徐的粉丝们说,徐导在她的博客上导演了一出她为主角的、永不落幕的戏,引得无数人如痴如醉。如果老徐用上“蒙太奇”博客法,意识流、跨时空跳跃.....徐粉们还不得彻底迷失。

Email和超文本写作方式是我感触最深的、体现传媒人和IT人差异的两种网络生存方式,其他网络工作和生活方式还有很多,比如IM、圈子等,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啰嗦了。

延伸阅读:

  1. 盛世危言:被遗忘的电视
  2. 传统电视网络化生存(一)--开辟网络黄金时空
  3. 新媒体四部曲:克隆/寄生、增强、嫁接、突变
Update 2007-1-31:
今天在方军的Blog上看到一则评论:
Spina 说:
原来Lovelock在2005年已经有这样的创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