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公司如何走向末路?--《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

(2005-12-19 09:08:52)
分类: 随想

面对破坏性创新的竞争对手,那些大公司注定要失败,因为它们不得不取悦于最有价值的客户,而且别无选择——它们受到重力一样的力量牵引走向末路。”

http://www.douban.com/lpic/s1364576.jpg《创新者的窘境》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上个世纪末最具影响力的20本商业书籍之一。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教授,不仅是个杰出的管理学者,而且是身体力行的管理实践者

我用Google从网络上搜索到以下几则《创新者的窘境》的读后感,感觉写得都非常精彩。我就“述而不作”,在此给出链接,做个摘要:

  他1997年的第一本著作《创新者的困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的理论,该书使“许多大公司的管理人员陷入恐慌”(《商业周刊》)。他提出的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成为当时商业世界的最常用的词语,以至于比尔·盖茨公开抱怨,每个放到他桌上的新产品建议都自称是“破坏性的”。

   创新有两种: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维持性创新以挑剔的、高端产品消费者为目标,破坏性并不旨在为现有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而是引入与现有产品相比不够好的产品或服务,它们也常常是比较简单、更加便捷与廉价的产品。

   在《创新者的困境》中,克里斯坦森证明,面对破坏性创新的竞争对手,那些大公司注定要失败,因为它们不得不取悦于最有价值的客户,而且别无选择——它们受到重力一样的力量牵引走向末路。”

  在研究中克里斯坦森发现,许多优秀的企业曾经被人们崇拜并竭力效仿,最终却在市场和技术发生突破性变化时,丧失行业领先地位。而导致这些领先企业衰败的决策,都是在它们被普遍视为世界上最优秀企业的时候做出的。

  克里斯坦森指出,良好的管理是导致这些企业衰败的原因。这一结论出人意料,但却非常合理。这些企业被顾客的意志所左右,勇于投资新技术,用这些技术向其顾客提供更多他们所想要的那种更好的产品;它们认真研究市场的趋势,系统地将资本投向那些可以保证最佳回报的创新上面。在这样的原则下,积极投资于突破性创新不是这些企业的理智的财务决策,所以绩优企业反而难以应对突破性创新。

  这位对于技术创新最富有创造性研究的学者主要区分了二种创新:持续性(sustainning)创新和突破性(disruptive)创新。这一区别不同于传统的根本创新(radical)和渐进创新(incremental)之间的区别,它不是着眼于技术本身,而是着眼于人们,着眼于企业的“价值体系”,即人们用以评价产品的标准的变化,没有预测到这种变化的竞争者将会失败。

   而具有突破性的创新原则,除了刚刚提到的之外,还有:(1)把实现突破性技术商业化的责任,下放给规模恰好与目标市场相匹配的下层组织,从而更容易对小型市场上出现的成长机会做出反应;(2)既定的思维模式和已有的知识不足以支持对突破性变化进行判断,因此要有计划地学习所需要了解的东西等等。”

吴伯凡在“评论:“楔形竞争力”与门户2.0”中则用“雅虎如何“培育”Google”、“腾讯从QQ下手门户”、“新浪、搜狐们错失“搜索””等近在咫尺的案例为克里斯坦森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不过他也提到微软:“微软向来以落后半步、静观其变,进而后发制人的战略取胜。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微软出手的时候,产业竞争的基本趋势已经明朗了。”

这次微软还会后来居上吗?与Netscape的浏览器之争是一场软件的竞争,基本上还是在微软选定的战场上进行的。“软件作为服务”的竞争是服务的竞争,战场已经发生根本转移,微软能经受住由WindowsOffice两大软件套装市场到广告模式(Google模式)、服务收费(IBM模式)等的迁移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