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勃朗特三姐妹

标签:
读书评论勃朗特三姐妹传世作品荣耀文化 |
分类: 读书、评论 |
我眼中的勃朗特三姐妹
http://s4/middle/591edc43hb37b931c6bd3&690
《前尘如风》老郑文集卷五读书与评论
1985年12月2日,我第一次访问英国时,有幸亲自到勃朗特三姐妹的出生地一游,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位于英格兰北部美丽的小村庄和三姐妹那充满波折、坎坷与不幸的悲剧命运。
那是在我们与英国杜信公司的海克先生洽谈有关业务后,他请我们去附近一家中餐厅共进晚餐。席间,海克先生与我一起探讨了英国的一些著名作家和文学作品。看到我对英国文学如此感兴趣,海克先生提议明天早上带我们去距布莱德福约10英里的勃朗特姐妹的故乡和墓地参观。我听了真是太高兴了,因为我早就读过勃朗特姐妹的闻名于世的作品《简·爱》、《呼啸山庄》,没想到现在真的有机会去她们的故乡一游,亲身体验她们成长和写作的环境,真是机会难得啊!
第二天,海克先生驾车带我们去参观了勃朗特姐妹的家乡,那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我还记得一路是上坡,说明那里的地势颇高。勃朗特姐妹的家在一座古老教堂的旁边,与教堂墓地仅一墙之隔。很遗憾的是我们去得太早,小小展览馆还未开门,好在可以进墓地里看看她们的墓碑和故居的外围环境,我为三姐妹的饱经风雨浸蚀、表面布满苔的墓碑拍了几张照片。
一个多世纪以来,“勃朗特姐妹”--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的旷世奇作--《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丝格雷》吸引、鼓舞、震撼了千百万读者,她们的作品以及她们的生活已经成了亘古永恒的文学话题。
关于《简·爱》这部甚早就被人们熟知的作品,一出版就风行全世界、经久不衰。在中国,这本书有段时间成为了妇女勇气的象征。至于《呼啸山庄》,由于这部作品的神秘感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一般认为它是一部富有象征性的现实主义作品,比《简·爱》要有深意。对这部小说的争论,有的停留在主人公、复仇者希斯克列夫前后期性情转变的问题上,有的把目光放到了凯瑟琳和恩肖、林敦第二代人的身上。也有人认为它是现代派作品在19世纪发出的先声。
无论是《简·爱》还是《呼啸山庄》,故事发生的地点始终是几处孤独、落寞、冷色调的山庄。背景也不浩大,没有太多的时代特征。出场人物不过寥寥数人,没有过于热闹的场面。其实这与勃朗特姐妹的个人成长历程与她们的记忆有关。一个小说家一般只能擅长于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所以勃氏姐妹不能忘却的童年的贫瘠、凄楚的山村风貌,也不能抹掉的青年时遭人白眼的家庭教师的经历,自然要流露在她们的作品里面。
勃朗特姐妹三人就是出生在这个小村子的一位牧师家庭中。家庭管教极严,父亲是本村教堂的牧师,在那个时代是一个神圣的职务。他从不让女儿们随便出屋,只准许她们在自已家的花园里散步和读书。她们在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情况下,单凭着天生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令人震惊地写出了永远立于世界文学名著之林的《简爱》、《呼啸山庄》和《艾格尼丝格雷》等传世之作。
特别是她们书中所描写的有关约克郡的美丽风光、神秘色彩和人物心理活动,比起那些所谓阅历颇深的作家的作品更为准确、生动与深刻。毫无疑问,勃朗特姐妹是有着宗教情结的。她们一个把简·爱最后的幸福归于罗切斯特的呼唤,回到了他的身边,爱情多么圆满;一个则通过孩子的口述,证明了希斯克列夫最终和凯瑟琳走到了一起。说到底,《简·爱》是一部感人至深,让人不得不去尊重弱者和女性的小说,《呼啸山庄》则又是那样的发人深思,引人对自我及社会进行反省和重新审视。
令人遗憾的是,也许正是因为她们的父母管教太严,她们没有机会出门活动,整天闷在屋中,结果都不幸患了TB(肺结核)。三位优秀的女性、名载英国文学史册的伟大作家在年仅30岁左右的黄金时代便都先后去世了。夏洛蒂·勃朗特比两个妹妹或得都长久,但她才写了《爱玛》的头两章就一病不起,于1855年3月31号离开人世,享年39岁。才貌双全的艾米莉·勃朗特年仅30岁就死于肺痨。而三姐妹中最漂亮的安妮·勃朗特更为不幸,她最终也没能熬过她的而立之年,1849年5月安妮·勃朗病逝,年仅29岁。在弥留之际,她握着姐姐的手说了最后一句让夏洛特感动一生的话:“勇敢些,夏洛特。”虽然她死了,仍把生的欲望和信念留给她亲爱的姐姐。难怪夏洛特在之后的书信集中深深地融入了对安妮的思念。
勃朗特三姐妹生命的悲剧大结局不能不让我想到中国人所谓的“红颜命薄”说的是怎么一回事了。上帝赐于一个人美貌往往会剥夺她的智慧;上帝赐于一个人智慧往往会剥夺她的美貌;如果上帝将美貌和智慧都赐于她,那么就会剥夺她的生命。一个人生命中所潜在的定数难道竟是如此的残酷无情吗?
不论生命长短,勃朗特三姐妹以她们的聪明才智向世人证明了她们虽然短暂却无怨无悔的绚丽人生,她们已经成为英国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对女性独立人格的叙述、艾米丽·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对极端爱情和人格的描写、安妮·勃朗特在《艾格尼丝格雷》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寂寞情绪,都令人回味无穷、永远难忘。一家三姐妹占据了英语文学名人史中的三个席位,恐怕连众多男性作家都自叹弗如,无怪乎会有络绎不绝的崇拜者们在英国哈沃斯的勃朗特故居寻觅三姐妹留下的痕迹。
三位女性的遗体都安葬于她们家旁边的教堂墓地之中。望着那一片在淅沥的冬雨中和阴云凄风里寂然无声的墓地,我思索了很久、很久...我在那里拍了几张色彩一定很暗淡的照片,因为勃朗特姐妹的一生本来就是那样神秘、凄然和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