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正进入唱片业的时间并不长。从2003年进入唱片业最基础的行业——发行公司,到后来的音乐制作公司,到现在的经纪。基本这可以说是从基础产业到内容的产业的过度。
在我个人看来,唱片的发行其实是个基础产业。在目前这个内容为王的社会,最终内容的成败才是决定基础产业成败的关键。简单的举例来说,没有一个FANS会单纯的为一张唱片的包装而购买。购买的本身原因无非因为唱片的内容。也只有我这种典型的买椟还珠的人才会为了包装而购买一张自己其实根本不喜欢的人的唱片。
还记得2003年进入星文唱片的时候,全新的公司和团队。那个时候在这个行业似乎还没有谁是真正的先驱或领军人物。星文唱片在内地算是早期最先把艺人经纪签约与唱片发行约挂钩的公司。星文唱片签约的第一批艺人是沙宝亮、爱戴、周彦宏。虽然沙宝亮后来靠暗香一炮走红,
但是,如果那时候没有星文为他MV、唱片制作的投入,估计他也没有后面的成绩。《暗香》的专辑据说卖的很好,要不也不会有星文为沙宝第三张唱片的投入。还很清楚的记得爱戴是我进公司听的第一个唱片。当时她前老公FRANKY拿着她的专辑到广州来找老板,而我的上司DANNY对这张专辑的兴趣很高。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FRANKY真的是有一些企划思想的。如果没有FRANKY的包装,我很难想象这个艺人用着以前那些老土的东西会走到什么地步。也多亏DANNY小资的情调使得他对这张《彩云追月》的执着。这张唱片,是我工作接触的第2张华语唱片。
2003年,星文在不知不觉之中一个新的转折来了。当时的阿杜很红。在传闻阿杜的发行即将和索尼(那时候还叫索尼,不叫新索)到期的情况下,家家发行公司都窥视着这块肥肉。那时候我不听阿杜的歌,可是知道他很红。老板为了拿到这个版,忍痛拿下了打包过来的JJ——林俊杰。还记得当时有发行部的同事拿着JJ的大海报摇头。毕竟,一个全新的新人,顶着阿杜的师弟的头号的小朋友,有多少人能在那时候预知他的红?
2003年7月7日,一场Viva Beijing 的活动在北京JJ
DISCO拉开。这是在一个非典之后的夏天。也许是因为大家被非典关在家里很久的郁闷,也许因为阿杜的非常魅力,这个名义上是JJ林俊杰的新歌首唱会其实本质就是星文几个艺人的联合大拼
盘给大家带了无比深刻的影响。还记得很清楚的是,在活动结束后,新街口一路的小店都开始放起《就是我》、《翅膀》。
在随后的成都签售会,JJ一个新人竟然创造了销售2000多张的奇迹。那个夏天JJ从和阿杜一起爬长城的时候被北京媒体忽略的小师弟,成为了一个崭露头角的新人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