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内的正版包装开始越来越好,但是不得不说在很多方面依旧欠缺。
从碟的生产质量来说,华纳、EMI、新索的质量真的很次。对于这三家的唱片,我基本不会花钱买,除非买原版。这三家都是所谓的太监碟,印刷、包装实在恶劣,价格还比较贵。还有一家生产巨差的是京文。沙宝送的两张唱片都是盒子要掰碎了才能打开,还有那盗版质量的印刷。如果我是他们老板,我就去死。
相比之下,星外星和海蝶、上海声像的唱片质量相对稳定。星外星这么多年来算是发行公司里唯一还有音乐理念的公司。可以坚持把CHILL
OUT等小众音乐引进进来,他们的小野丽莎系列都有对芭莎诺瓦及小野丽莎的详细的介绍,虽然对于我来说多余,但是对于推广这种音乐来说,功不可没。
海蝶发片不多,一直以来产品质量算是稳定,而且不乏精品,如袁惟仁的那张。但是现在人员变动后,很难说了。
对于产品的质量,国内始终赶不上海外有很多原因,有的时候并不是发行公司问题。印刷水准中国本来就落后。去跟过印刷厂,才发现所有的校色工都是小技工。关于色差很多时候他们是根据感觉。如果你不亲自跟厂,他们就会马虎过了。结果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大的色差。还有就是明明是该四色机印刷却变成了3色或单色机印刷,明明是专色却变成了假专色。所以如果要想印刷质量好,必须亲自跟厂!在国外一个技工要学习数年才能上岗,在中国一个月就可以。在日本一个录音师要经历最起码8年的学习才能摸设备,可是中国的录音师却可以是学小提琴的转来录音。中国的速成主义是很多问题的根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