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尔夫的研究(08004)

(2008-02-17 07:57:53)
标签:

高尔夫

研究

破除

神秘

体育

     “……回顾百年来,PGA大师往往都是对技术的研究有所突破才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不要放弃文化学习,多尝试其他运动——运动相通!重视GOLF理论研究!!!”——这是北京一名高尔夫网友在他博客中所写的。有幸结识了他,并开始辅导我的孩子,言语中我也就建立了一个研究高尔夫的圈子,希望有愿意深入“重视GOLF理论研究”的朋友能来到这里一同交流……
 
高尔夫研究
(08004)
 
    二〇〇七年岁尾有幸结识了他——“有偿服务”,其实初次见面还是在孩子们夏初的比赛场,但彼此那时只是打个招呼,岁尾的见面使我们真正的开始交流。逐渐,我们俩个人之间有多了几位网友——“在路上的人”、“光伟”、“小七我最爱”等等……
    上周二晚上,“小七我最爱”的爸爸带着他专程来到北京,周四那日下午,在北京南城的星空球会,“有偿服务”、“在路上的人”、“小七我最爱”父子和我这个几近外行的“无偿献血”父子,有了愉快的网下沟通……
    【为了所喜爱的高尔夫运动来到这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包容兼蓄·各得其乐】——这是我在高尔夫研讨圈里写的欢迎辞,衷心希望这个平台能吸引更多的朋友……
 
——这是“有偿服务”最使我欣赏的评论,特附博文后面
 
    何止仅仅围棋,中国高尔夫的研究精神还不如围棋。虽然二十年建设了几百个球场,也有百十个职业球手,几千个教练(不以证书为标准)。真正研究挥杆理论的人没有几个。
    能够看看DVD盘,读一些球手的技术方法书籍的人,算是很用功的了!
    目前的教学也就是用V1软件拍下来,与职业选手去比较一下,告诉你在什么位置,哪快了,哪慢了。
    美国之所以是GOLF大国,除了经济原因以外,有深入研究挥杆理论的一大批科学家(有的是学院,有的是教练,有的是球具制造商)不断钻研为支撑的!
    对于事物的认识需要三个阶段:研究,理解和感悟……
    从GOLF给人带来的失败感和快乐感来看,由于局限于一种传统挥杆方法教学而使近一半的参与者因不得要领而离开这项运动。在国外,有改动作而延续辉煌的TIGER WOODS,也有一蹶不振的MICHELLE WEI和DAVID DUVAL。虽然不能就一时成败论英雄,但是可以看到,有理论的支持尚且还会有偏差,更何况没有了。
    我算是比较用功的研究者,完全是出于对一知半解的“教练”的不信任而潜心研究了三年。按照与网友“无偿献血”的讨论,我具备“科学求实的态度、外语交流的能力、不谋小利的奉献精神、基本的生活保障、相对充裕的时间”五个国人进行学术研究的必备要素,才能持续研究而初探其理论实质。
    技术垄断和技术迷信是两回事,前者是有系统的理论研究为基础的,而技术迷信有假冒伪劣只嫌。对于学习GOLF的人,迷信会有两个结果,一是盲目崇拜而浪费金钱,二是完全抛弃理论研究而闭门造车,浪费时间!
    可以说,没有理论研究,中国的GOLF运动就只能走“出国留洋”的一条路。
    亚洲人普遍没有欧美人身高臂长,就连一哥和文冲都慨叹距离不如人(虽然在亚巡赛能有建树),可是仔细研究身高不到1米7的BEN HOGAN,他也能稳定地征服长洞,就不难得出结论:技术是直接导致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技术有三个作用:1——提高效率而击球远,2——因简单而不易因压力变形,3——因简单且适合自己而可重复。
    往往闭门造车的结果是强调第一点,而忽略后两点。象中国的职业球手中的长打者,因忽略后两点而屡次败给距离短而稳定的人。对于娱乐而言,稳定是很重要的。但是从职业的角度看,一旦有距离,同样200Y你用7铁,别人用5铁,短杆的就是准确(要考虑停球呀!)。
    技术研究不能因功利而拿一知半解的东西误人子弟。我研究的大量(欧美)技术文章中,作者对技术的阐述和分析一般是清晰的,但是,成体系的不多,JIM HARDY的算是比较全面的,若要达到感悟还需要苦心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