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 VS 体育学校
学校体育,亦应该称作校园体育、青少年体育,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前几年一位体育界的老领导也特意强调了这点,认为体育的基础在于校园,这里所指的体育,既包括兴趣性体育、爱好性体育这些业余体育范畴,也包括职业体育的基础。可是,我们展眼望去,咱们校园体育的建设,特别是近十年怎样?难道校校去跳集体舞就算是加强了学校体育?这几天在某博客圈大发感概,原意就是一群在学校从事体育教学的老师们在官方背景的一家媒体编辑封闭的圈在一起在研究“学校体育”!我直言不讳的说,这就是我们校园体育的悲哀和对孩子们的侮辱呀!从幼儿园到大学,从三、四岁到廿四、五,这应该是体育从兴趣到终身爱好的完整转变过程,也是从感知到成为职业的途径。我们具备了吗?
体育学校,这是很有意思的专属机构。十几年前参加体委组织的第一次体育产业国际论坛时候,恰逢香港体育学院领导论坛布道,我们众多的参与者来自于省体委产业办以及我们的体育院校专家,大家更为关心的是香港体育学院的学历教育,可是回答是没有,经过布道解释,方知香港体育学院原来就是一个在香港体育娱乐培训中心,并非是我们期望能够获取学历的地方……(上述描述来自于1994年的接触,现今如有变化,还请指正。)可是我们的各级体育院校又是什么?前天深夜看到了“中国女足希望队”的现况,感觉依旧是换汤没换药!
中国体育的复兴,我个人的感觉要抓好学校体育才是关键!独立于全部孩子之外,从低龄的孩子里面遴选出几个暂时的成绩优异者,这样的培养机制,用葛优的强调来说——我看悬!
啰啰嗦嗦说了这多,其实显得很飘渺,但实际上,前些年的足球学校、近些年的高尔夫球学校,路究竟能走多远,还真要好好地议论一下,中国网球学校、中国足球学校,牌子不可谓不硬,愿望不能说不好,可是效果怎样?最近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在IMG的运作下,即将启动高尔夫走进校园的试点,我个人觉得路子要比盲目办校好,因为只有项目被普及,特别是被孩子们认可,被孩子们感兴趣,我想这项运动才会有出路!
本博文希望得到一线面对孩子们的体育老师呼应,很原意和这些在一线工作的体育老师交流。
本博所说的体育学校系指非高等体育院校,而是指基层的一些所谓专业的体育中专院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