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平说春秋 |
楚穆王在位12年(前625-前614年在位)。 楚穆王死后,他那位少不经事的儿子楚庄王继位。说楚庄王年少不经事是因为,他一继位就不像话。别人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比新官厉害,是新继任的楚国国王,但他一继位却躲在深宫之中,整日打猎喝酒,不理政务。他喝酒打猎,朝中不可能没事,朝中之事交由成嘉、斗般、斗椒等若敖氏家族的大夫管理。如此也就罢了,最过分的是他还在宫门口挂了一块大牌子,上书:“进谏者,杀毋赦!”
谁来提意见我杀谁,只许自己堕落,还不许别人提意见。
这个牌子是有意思的,他能立这张牌子,一可能是有不少大夫劝谏。二可能是因为他知道他的这一行为必然会有人进谏,这个可能性更大。他能预见到有人进谏,就说明他对自己的行为是对错是清楚的。
实际上,他很可能是在等待人的进谏。
果然有人不信邪,就是来进谏。
一天,熊侣正端着酒杯,嚼着鹿肉,醉醺醺地观赏歌舞。有一个叫伍举的大臣进见。这个伍举就是伍子胥的爷爷。
熊侣眯眼问 “哥们来是想喝酒,还是要看歌舞?”
伍举见过宫内口的牌子,当然知道不能按常规方式出牌,直接进行劝谏,于是迂回行动,玩游戏,通过让人喜闻乐见的游戏,寓劝于乐,达到目的。因此,伍举说:“我不喝酒也不看歌舞,只是有一个谜语猜不透,因此,想向您请教一下。”
猜谜语好玩,什么谜语?
伍举说:“谜语说‘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您请猜猜,不鸣也不翔。这究竟是只什么鸟?”
熊侣看着伍举,笑着说:“它可不是只普通的鸟。这只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等着瞧吧。”
伍举若有所悟、满意而归。
然几个月过去,熊侣依旧打猎、喝酒、欣赏歌舞。另一大夫苏从忍不住了,来见庄王。他没有玩猜谜语的游戏,而是打悲情牌,一进宫门,便为楚国和自己哭丧。
熊侣很吃惊,“你这是为什么呢?”什么事跑到我面前哭,在家哭不好吗?
苏从说:“我哭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楚国,我自己要死了,楚国要亡了,所以我哭。”
熊侣看着苏从,你不是好好地正在活着,是活这个词的进行时,并不是完成时。楚国不也存在着,是存在这个词的进行时,并不是完成时。
苏从说:“我要死了,我想劝您,但劝您的人就会被杀,您听不进去还要杀我,所以我要死了。但是我还是要劝您再这样下去,楚国将灭亡了,您整天就知道玩,楚国怎么会不灭亡?”
熊侣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警告苏从说:“谁来劝谏,我便杀死谁。这你是知道的,明知故犯,真是个智障!”
苏从说:“我是智障,可您还不如我呢。您我杀,我落得个忠臣的美名;可是楚国灭亡了。您是个亡国之君。看看咱们谁比谁智障?要杀就杀吧。”
然后,楚庄王一下被点醒,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立刻解散了乐队,打发了舞女,然后重用伍举、苏从等有才能的大臣,强国计划轰轰烈烈地展开。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传奇,很遥远。有人认为是战国策士瞎编的,但是被司马迁采纳,因此,家喻户晓。
我觉得这里有渲染的成分,就像我现在渲染一样,渲染着并把事情弄传奇了。实际上,楚庄王三年不鸣,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也许是等待时机,而楚国在他这不飞不鸣的三年,形势有些岌岌可危了。岌岌可危的形势,也许就是楚庄王就需要的场景,这样他才能出马,撇开障碍,收拾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