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说春秋74.(晋)城濮之战

(2019-09-11 20:08:14)
标签:

杂谈

历史

春秋

分类: 平说春秋

听书:http://www.ximalaya.com/manage_album/9328566

还未交锋,晋军就撤退。晋国的军吏们想不通,说:“我们是国君带队,他们是令尹领兵,以国君而躲避臣下,以国家级领导躲避部长级领导,这是耻辱。而且楚军长途奔袭,赶到这儿,已经疲劳不堪,正好收拾他,为什么撤退?”

狐偃解释说:“出兵作战,要讲理,有理就气壮,无理就气衰,而不在于在外边时间的长短。咱们撤军是报恩,因为楚王对我们国君有恩,没有楚国的恩惠,我们到不了这里。退三舍躲避他们,就是报答。这是国君说过的话。背弃恩惠而说话不算数,我们输理而楚国有理。我们输理这仗还怎么打?再则,楚国军队的士气一向饱满,不能认为是衰疲。我们退走而楚军回去,这个恩我们算是报了。如果他们不回去,我们是国君带队,国君退走,他一个臣下进犯,他们就输理了。”

晋军退走三舍。让楚军闪了一下。

晋军退避三舍,本来是报恩,但在道义上却是赚了一把,既占到了道义的制高点——“君退臣犯,曲在彼矣”,赢得了舆论上的同情,又大大刺激了晋军将士,激发晋军将士力战的情绪。在战略战术上则更有利,把拳头收回来,先据要地,以逸待劳,便于同齐、秦等盟军协同,更有利于攻击。更主要的是它也卸掉了楚军的千斤力,闪了楚军一下,本来楚军士气士气高昂准备一战,没想到还没过一招,晋军就跑了。这时,楚国骑士也不想打仗了,毕竟楚军与晋军在此之前并无冤无仇,干吗非要打这一仗呢?而且晋军的主动后撤,不合乎常理,不合乎常理的事,就需要慎重,其中必有蹊跷,不如停止追击,就此停下,先观望一下再说。

但子玉不同意,志在一战的成子玉认为这正是聚歼晋军,夺回曹、卫的大好时机,于是,挥兵跟踪晋军,追至城濮。

在当时的人看来,这有点欺人太甚。

晋文公、宋成公、齐军统帅、秦军统帅带领军进驻城濮。楚军背着险要的名叫郄的丘陵扎营。晋军士气高昂,楚军士气也不弱。打仗有的时候就是打士气,看到来势汹汹的楚军,一点没有被晋军的气势所压倒,晋文公感到很忧虑。

忧虑就是怕打败仗。

狐偃看出来了,鼓励晋文公说:“打吧!打了胜仗,就会得到诸侯拥戴。打不胜,晋国外有黄河,内有太行,也不会受什么损害。”大不了您还做您的国君,不当这霸主。

晋文公说:“楚国从前对我们的恩惠怎么办?”

栾枝说:“汉水北面那些姬姓诸侯国,全被楚国吞并了。不能想着小恩小惠,而会忘记奇耻大辱,必须同楚国打一仗。”

晋文公还是心有疑虑,因此,日有所思,夜就有所想,晚上睡觉梦见同楚成王格斗,结果被楚成王打倒。然后楚成王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脑汁,那景象一定非常恐怖,晋文公被吓醒,非常害怕。起来以后把梦说给狐偃听。

狐偃说:“这是吉利的征兆。说明我们得到天助。楚王面向地,这是服罪的状态,说明我们会使他驯服的。”

这就是解释学,现在的人们都知道,解释很重要,解释权更重要。一件无意义的事,一解释就意义重大了。一件看似无用的石头,一解释,就价值连城。解释能给人正能量,也能给人负能量。因此,人们需要解释。就像二秀才赶考遇到棺材一样。一个把棺材解释为“官、财”的,获得了正能量,考上了。一个把棺材解释为死亡的,获得了负能量,结果落选了。孤偃的解释起到了正能量的作用,重耳重新获得了勇气。

这时,子玉派遣大将斗勃向晋国挑战。

春秋时期,两国交兵是要下挑战书的。不能不打个招呼就动手,那样不礼貌。那时的挑战书写得非常文雅,一点都不像挑战。就像子玉的挑战书所说的:“请和君王的斗士玩一次角力游戏,君王靠在车横板上观看,我得臣(子玉的名字)也有机会可以陪同君王一起观看了。”

晋文公派遣栾枝回答说:“我们国君知道您的意思了。楚君的恩惠,没有敢忘记,所以待在这里。我们以为大夫已经退兵了,臣下难道敢抵挡国君吗?既然大夫不肯退兵,那就烦大夫对贵部将士们说:‘准备好你们的战车,忠于你们的国事,明天早晨将再见面。’”晋军的迎战是强悍的。

大战在即,晋文公登上有莘的废城观看军容。晋军当时有七百辆战车,车马装备齐全,士气高昂、战备充分,晋文公觉得可以同楚军一战。于是晋军砍伐当地树木,作为补充作战的器械。楚军方面,决战的准备也在积极进行之中,子玉将楚军和陈、蔡两国军队分成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力,由他本人直接指挥;右翼军由陈、蔡军队组成,战斗力薄弱,由楚将斗勃统率;左翼军是来自楚国息申的军队,由子西指挥。中军则有若敖氏的六百兵卒为主力担当,由主将子玉亲自统帅。

四月初四,决战开始,子玉信心满满地说:“今天必定将晋国消灭了!”

子玉亲率中军,子西统率楚国左军,斗勃统率楚国右军。 晋军方面,先轸统帅中军,狐毛狐偃统率上军,栾枝、胥臣统率下军。针对楚中军较强、左右两翼薄弱的态势,针对楚军统帅子玉骄傲轻敌、不谙虚实的弱点,先轸的策略是,先击其两翼,再攻其中军。晋下军佐胥臣把驾车的马匹蒙上虎皮,出其不意地首先向楚军中战斗力最差的右军陈、蔡军猛攻。陈、蔡军遭到这一突然而奇异的打击,顿时惊慌失措,一触即溃。楚右翼就这样迅速被击溃了。

对待有战斗力的左翼楚军,晋军则采取示弱,诱敌出击,尔后分割聚歼的战略。上军主将狐毛,故意在车上竖起两面大旗,一交战就引车后撤,装扮出退却的样子。同时,晋下军主将栾枝也在阵后用战车拖曳树枝,拖曳的树枝飞扬尘土,营造出后面的晋军也在撤退的样子,以引诱楚军出击。

在高地上指挥的楚军主将子玉不知是计,中了圈套,下令左翼军追击。结果,楚军的左军很快进入了晋军的包围圈,晋最精锐的中军横击楚左军。然后佯假撤退的晋上军主将狐毛、佐将狐偃也乘机回军反攻。楚左翼退路被切断,完全陷入了重围,很快也被消灭了。

子玉此时见其左、右两军均已失败,知道大势尽去,不得已下令中军迅速脱离战场,才得以保全中军。城濮之战就此以晋军完胜而告结束。

胜者王侯败者贼,城濮一战对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