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平说春秋 |
齐国要成为中原诸侯的霸主,必须要找高手过招。必须打败一个强硬的对手。要成为霸主,不仅要德高望重,更主要的是要武艺高强。武艺高强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需要打出来或比出来的。它的前提是一定要找高手过招并取胜,才有资格做盟主或霸主。不能只做些好事,或者打败一些小对手。要当盟主必须找强大的对手。像西门吹雪与叶孤城,要想成为天下第一剑,必须打败对方,必须找对方过招,否则,只找一些剑术爱好者比武,赢了也不光彩,甚至招人耻笑。而找高手过招,输了也是好汉,也有人称赞。你的级别要由你的对手衡量,你强不强大,也要看你的对手有多强大。齐桓公要想成就霸业,不仅是把齐国治理的民富国强,而且要兵精将广,并威服强硬的对手。让周天子的家里最不听话的主儿听话,让家外最强的对手屈服,才有资格当家里的老大。
当时,中原人最强硬的对手就是楚国。
因此,齐桓公最值得文明人称道的还是教训、震慑楚国的召陵之盟,正是召陵之盟才真正确立了齐桓公霸主的地位。
到了齐桓公那个时代,所谓的攘夷,在中原的诸侯看来,大概有两重意义,一是那些穿着夷人外衣的夷人,就是那些没有国家、居无定处的游牧民族。这些民族东一枪、西一炮,不断给中原国家群制造麻烦。但基本都属于流窜作案。还有就是穿着诸侯外衣的夷人。这些人虽然被天子封为诸侯,但却与天子不一心,不要说坚定地与周天子保持一致,就是一般的一致也保证不了,往往是周天子要干什么,他们不干什么,周天子不要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周天子让诸侯他和谐,他们胳膊肘向外拐,老是欺负其他诸侯,周天子说要团结,他们就老是搞分裂,自成体系,发展势力。周天子管不了他们,他们却要挂靠在周天子那里。这个问题是需要解决的。
但这些穿着诸侯外衣的夷人更难对付,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国家,跟自己一样有完整的政治机构和军事组织,而且往往很强大,因此,很难对付。在周初,东南的被视为淮夷的徐国就曾给周王朝带来很大的麻烦。进入春秋时代,徐国势力逐渐衰退,但楚国发展起来了。
在文明的诸侯国看来,楚国也是披着诸侯外衣的夷人。
虽然周天子分封了楚国,但楚人从来不服周。开始心理不服,但必须承认周天子为天下大宗这个事实,必须遵守周的游戏规则,毕竟楚跟周相比,太弱小了。但是进入东周以后,情况不一样,一方面周在衰落,一方面楚在强大。正是在西周末年东周初年,楚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从汉水边的一个小国逐渐控制了汉水流域,然后又发到长江以南,控制长江中游的广大地区。看到东周的乱局,周天子的冏像,楚人也想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周天子恢复秩序,管管这个越来越不像样的国家。前提是周天子要给自己加官晋爵。当然这个加官晋爵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实质性的——他们要当家里的老大,也就是说他也看到父亲衰老体衰,想当周家的长子老大管家。
但是对于周天子来说,楚国不仅是庶子,简直就是野孩子,过去就不把天子放到眼里,自己在外面混,现在你想回家当老大,门都没有。所以拒绝了楚人的要求。
但楚国发展了,已经不是一个小国了,占有了江汉一带的广大的土地,就有资本了,你不封我,我就彻底不跟你玩了。于是,楚人自己称王,让周天子的一些小诸侯国听他的、归他指挥。
天下是周天子的,因此,只有周天子一个王,楚人称王,并且争夺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向楚进贡,就是对周天子的挑战,对周文明秩序的挑战,因此,应当讨伐。
但是谁来讨伐呢,谁有这本事呢?
于是该讨伐的楚国一天天壮大,从汉水流域逐渐北上,灭了申国、邓国,也就是南阳和邓州一带的两个国家。然后又灭了淮水边的息国,进入淮河流域,从淮河流域向汝河流域吞食,威胁蔡国。由不跟你玩,变成找你玩了。玩着玩着就把你的变成我的了。这个势头是得有人阻止了。
这就要看齐桓公的了。齐桓公称霸,不管这样的事,怎么能撑得起“霸”这个称号。于是,齐桓公的召陵之盟,震慑了楚国,阻止楚国继续北上。这一事件成为齐桓公最为风光、最长中原诸侯士气的行为。但这一行动看起来却是由一起家务事引起的偶然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