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历史那边的洛阳城事 |
刘邦打败了项羽,项羽时期的诸侯都称臣归从。诸侯子弟留在关中的,免赋税徭役十二年,回封国的免赋税徭役六年,国家供养他们一年。诸侯中也有不服的,如原临江王共驩效忠项羽,刘邦就派兵围剿,几个月后共驩支撑不住投降,被杀之洛阳。战争结束了,用不着养那么多的军队,士兵都遣散回家了。而功臣们则不能那么打发,他要表彰奖励、要模仿周王朝(而不是秦)进行分封,尽管他继承了秦的政治制度——所谓郡县制的遗产。于是张良、萧何、陈平等都得到封赏。
但是封赏也不是一件容易摆平的事。比如关于萧何与曹参的封赏,就不能使一些大臣满意。刘邦不得不发表了关于“功臣”与“功狗”的重要讲话,才平息这件事情。刘邦一口气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那些也有战功,而没有得到封赏的人却争得不可开交,日夜争功,谁也不服谁,正好,你们争去吧,你们自己摆平了再说,以静待动,不失为良策,封赏之事也就告一段落。
然刘邦常常在洛阳南宫的桥上看见一些将领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刘邦问张良:“这些人天天有什么可说的?”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造反呢。”刘邦奇怪:“天下已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张良说:“陛下你以平民身分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你做了天子,所封赏的也都是萧何、曹参这些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又怕被纠到过去的小错而秋后算账、遭受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张良的话让刘邦担心了,问张良该怎么办。张良有的是主意,说:“你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的是谁?”刘邦说:“那还用问,就是那个雍齿,他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早想杀他,但他的功劳也太多,所以不忍心。”张良说:“这说好办了,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坚信不疑了。”杀鸡给猴看,封雍齿给群臣看,是有特效的。刘邦是个执行力很强的领导,于是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紧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心理踏实了——“雍齿尚且被封侯,我们这些人还担心什么?”所谓封一人而安群臣。
在封赏功臣的同时,刘邦也不忘牺牲一些不听话或有想法的功臣。牺牲指的是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的牲畜;也可用来供盟誓、宴享用。韩信们就是这样的牺牲。
倒楣的韩信们。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人皆可以尧舜。刘邦以一个平民起家,如今当了皇帝,心理总会有不踏实的感觉。规则破坏了,游戏就不好玩了。陈胜以一个平民做了王,被杀。项羽以一个贵族的后裔也只称了西楚霸王,结果出身平民的自己不服,还把他干掉了。现在自己做了皇帝,一定也有像自己不服项羽一样的人存在,因此他必须警惕,把他们挖出来除掉。既然自己可以称王,其它人为什么不能呢?只要他们手中有军队、有地盘。刘邦可不像项羽那么大意。项羽毕竟出身高贵,人家原来的平台就高。因此,有军队、有地盘的人就成为刘邦的假想敌。能打仗而倒楣的韩信、彭越们不理解这一点,不告老还乡,非要弄个王当当,结果是危在旦夕了。韩信已经是一个山寨版的刘邦了,没准,这个山寨版的刘邦会替代自己成为真刘邦,因此与其等待观望,不如先下手为强。偏韩信又是一个不知政治阴谋的人,或许政治阳谋也不会,进进出出都带着武装卫队,招摇过市。韩信的好友锺离昧,是项羽的将领,又是韩信的好友,却是刘邦的死敌。他来投靠韩信,韩信要么第一时间把他交给对他耿耿于怀的刘邦,要么留下做自己的谋士。韩信做了后者,却在有人告发自己谋反的时候,把锺离昧杀了去见刘邦,以为这样可以保全自己。但刘邦不是项羽,没有“鸿门宴”般的仁慈,即使献上好友锺离昧的首级,也照样收拾。陈平给刘邦的计谋就是假托天子外出巡视会见诸侯,袭击韩信。韩信曾想发兵反叛,又认为自己没有罪,想朝见高祖,又怕被擒。结果还是被擒。在押解到洛阳的路上,韩信有了“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所谓兔死狗烹的联想。到了洛阳,韩信已经脱离了军队和封地,武功全废,没有了威胁,于是刘邦又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为淮阴侯,被监视居住。韩信这才意识到刘邦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作为一个为大汉拿下半壁江山的曾被封为齐王、楚王的韩信已经不是那个曾经能受跨下之辱的韩信了。权贵把人炼成刚性,已经能伸不能屈了。韩信自命不凡又得不到了身边的人支持,团结大多数,搞好人际关系,不但不能成大事,而且还坏大事。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他以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樊哙跪拜送迎,对他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1]装疯卖傻,韬光养晦,保持低调是他应该做的,但他却在这个时候还显示自己的能力,所谓自己带兵多多益善。这个时候韩信真的有了反意,却没了武功。恰遇上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他辞行。辞退左右,他仰望苍天叹息,然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陈豨,如果有人告发你谋反,刘邦一定不会相信;但一而再,刘邦就会怀疑;再而三,他就会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那时你只能反了,到时我可以做你的内应。陈豨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后来果然反叛。刘邦亲自率兵前往镇压,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却与陈豨联系,并与家臣商量,准备在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但细节决定成败,他不小心得罪的家臣告发了他。于是由萧何出面诱捕了他,韩信被诛灭三族。
另一个倒楣的韩信们是彭越。彭越在刘邦与项羽的对峙中为刘邦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不是彭越的敌后“游击战争”,刘邦怕早被项羽打败。大汉建国以后,彭越被封为梁王,也是有军队、有地盘的主儿,因此,也成为刘邦除掉的对象。汉十年(前197年)秋天,陈豨在代地造反,刘邦亲自率领部队前去讨伐,到达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态度消极,称病,而派手下将领带兵到邯郸。刘邦很生气,派人去责备彭越。彭越为自己前途担心,打算亲自前往谢罪。其部将扈辄说:“你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不如就此反了。”
还有一个死在洛阳的壮士是田横。田横是战国时期齐国国王的后裔,也是有着贵族血统的。当年陈胜造反,天下大乱,田氏家族自然不甘寂寞,利用其影响力,占据了旧齐国的大部分土地。战乱中,先后称王的田横的堂兄、胞兄相继战死。田横做了齐王。当初刘邦为了拉拢田横,曾派说客郦食其去劝降田横,结果,田横放弃了警惕,撤掉了边境的军队。这时,韩信却带兵进入了没有防备的齐地。田横觉得被骗,就烹杀了郦食其。郦食其死的有些冤,韩信是听了蒯通的建议,图谋齐地当齐王而进入山东的,并不是刘邦或郦食其的阴谋。韩信打败了田横。刘邦一统天下后,田横带领部下五百多人逃入海中一个小岛上。天下大乱,齐地是田氏家族平定的,田横又是齐王后裔,人心归附,有着很的声望与影响力。这让刘邦很担心。于是他让田横进京做官——这样的人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他才踏实。田横却辞谢说他杀了刘邦的使者郦生,郦生的弟弟郦商是当朝将领,所以担心,请求做一个平民百姓,呆在这海岛上了却一生。刘邦得信后,立刻下诏给卫尉郦商说:“齐王田横将要到京,谁要敢动一下他的随从人员,立刻满门抄斩!”
话又说回来,田横死,刘邦召海岛上的五百壮士进京,谁又能否认刘邦是出于稳定社会,防范不安定因素之考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