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驱逐阳虎三桓地位无可撼动

(2014-08-16 23:26:22)
标签:

育儿

分类: 鉴往春秋之东周是怎样被废的

一报还一报,出来混是需要还的季平子如此对待鲁昭公,有人也如此对待季平子的儿子季桓子。这个人就是阳虎。这在历史的解释中称之为上梁不正下梁歪。实则是历史发展必然结果。

在周天下,天子不行了,出现了诸侯当家的现象。在鲁国,国君靠边站了,出现了三桓专政在三桓宗族之中,则又出现了宗主不行了,陪臣执命的现象。所谓的陪臣就是卿大夫的臣子,相对于君而言是臣子的臣子,所以叫陪臣。在季平子死后,季氏的陪臣阳虎控制了季氏家族,阳虎曾打算全部杀掉三桓而立自己的亲信。

于是,季氏家热闹了。

公元5056月,季平子逝世,儿子季桓子季孙斯继位。季桓子年幼,不能操控家族事务,实际上,在季平子时期,家务或国务也大都由家臣阳虎等执行,阳虎为“执行懂事”。现在季平子死了,季桓子年幼,阳虎等家臣就有了机会。

这个时候家族内难道就没有其它人了?

世袭制,在传承的茬口最容易出事,尤其是继承人是一个小孩的时候,这个时候最亲的人往往是最危险的人,因此,要防范,结果常常是外人、不被看好的家臣占了便宜。在汉代是外戚战了便宜,而春秋时期,政治远没有那么成熟,因此,被家臣战便宜是不正常中的正常了。

季平子去世,继位的季桓子年幼,就给了家臣阳虎很大的空间。应该承认阳虎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现代社会他应该能建功立业,大有作为。但他生错了年代,在讲究血统的春秋,在尤其讲究血统的鲁国,他根本没有机会。因为春秋历史实则是一些家族的历史,一个人若想走上政坛,必家族底蕴,没有血统的支持,哪儿冒出个小人物就想左右政局?

但阳虎就这么做了。

季平子死,他想要季平子生前摄行君位时所佩戴的美玉。这可以看作是一个信号——他想要季平子生前的位子。负责敛葬平子的大夫仲梁怀当然不能给他。阳虎就怀恨在心,开始算计他。他找到实力派管理守卫季氏老巢费城的宰子洩(也称公山不狃),想与子洩商量除掉仲梁怀。但子洩不同意,弄死一个人是要有道理的,虽然不一定有好处,但一定要有道理,就因为人家不给你美玉,你就杀了人家?再说,他不给你美玉,关我什么事?他又没有得罪我子洩。

但是事情也就这么忖,紧接着给季桓子送葬,路过费城,子洩作为地主去慰劳,作为宗主的季桓子对子洩很尊敬,而那个办理季桓子丧事的仲梁怀对他却不敬。子洩发怒,于是找到了道理,也就同意阳虎之前的计划,突然发兵囚禁桓子,驱逐了仲梁怀,杀了公何藐,并将公父文伯歜、秦遄都赶到齐国

被囚禁的季桓子被迫与他们签定了不平等条约,才被放出来。实际上,这时的季桓子,没有了身边忠诚的人,已经被阳虎等人操控了。

操控了季桓子,阳虎就有想法了,因为鲁国政治,从季文子开始、到季武子、季平子,经历了宣成襄昭定几代国君,一直由季氏掌控,现在他阳虎控制了季桓子,就有了控制鲁国政的希望。但季氏不一个氏族、一个家族,还有孟氏、叔孙氏,三桓是一个整体,季氏都不能独揽国政,何况阳虎?阳虎就想独掌国政,就必须灭三桓。有人说阳虎是想还政于国君,因此褒扬阳虎,有人说他是野心家,所以批判他,事实上,不管阳虎灭三桓的主观目的是什么,但他的确是要灭掉三桓。

时机也非常之好,这时,恰好叔孙氏也是新宗主刚继位,地位不稳。而且季氏家庭的季寤,公鉏极、公山不狃在季氏那里不得志,叔孙辄在叔孙氏那里不受宠,叔孙志在鲁国不得志,阳虎在季氏、叔孙氏家族内部就有了帮手。一个好汉三个帮,阳虎有了五个帮手,就开始动手了。他的眼前目标是用季寤取代季氏,用叔孙辄取代叔孙氏,自己取代孟氏。

阳虎想要去掉三桓,首先要除掉季氏。计划还算周密,冬季十月鲁国有一系列的活动,初二鲁国要在僖公庙里举行大规模祭祀。初三,准备在蒲圃设享礼招待季氏。阳虎就准备把这场享宴变成鸿门宴,先杀了季桓子。

这样的事情不可能不做准备,他命令都邑里他控制季氏战车部队说:“初四那天都要来。”

这一举动有些反常,成地的宰臣公敛处父察觉了,问孟孙说:“季氏要调动战车部队,是什么缘故?”

孟孙说:“我没有听说过。”

公敛处父说:“您要是没听说过,那么他调动军队一定就是准备叛乱了,您要做准备以防不测。

于是孟孙提前做了准备

时辰到了,阳虎驱车走在前边,林楚为桓子驾车,警卫军官手持铍、盾在两边夹护,阳越走在最后。

季桓子的车就成了刑车。季桓子明白是怎么回事,他要进行生产自救,在车将要到达吃饭地儿蒲圃时,桓子突然对驾车的林楚讲历史、讲感情,说:“你的先人都是季氏家里的忠良之臣,你也要以此来继承他们。”

林楚说:“下臣听到这话已经迟了。阳虎执政,鲁国人都服从他,违背他就是找死,死了也对主人没有好处。”

桓子说:“有什么迟?只要你能带我带到孟氏那里还来得及,你敢吗?”

林楚回答说:“我不死,怕的是不能主人免于祸难。”

桓子说:“去吧!”

当时,孟氏挑选了三百个健壮奴隶为公期在门外造房子。林楚突然鞭打乘马,季桓子乘坐的车辆在大街上脱离车队飞跑而去,断后的阳越发现不妙,就用箭射他,没有射中。季桓子的驾车进了孟氏筹建房子的大门,造房子的人关上大门。然后,孟氏方有人从门缝里用箭射阳越,杀死了阳越

阳虎一看事情不妙,知道要坏事,但他很有危机处理的能力,迅速掉过头,有头脑劫持了鲁定公,然后攻打孟氏。孟氏有准备,阳虎不可能得手。这时,公敛处父率领成地人从上东门进入,攻击阳虎,前后夹击,在棘下,阳虎被打败

阳虎脱去皮甲到鲁定公的宫殿,拿了宝玉、大弓出来,然后住在五父之衢古道路名。故址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自己睡下而让人做饭。

他的同伙说:“追赶的人恐怕快来了。”

阳虎很镇定,说:“鲁国人听说我出去了,正高兴可以晚点死了,哪里有空来追我?”

阳虎退至泰山脚下的进入讙地、阳关准备跟三桓打持久战。 
    六月,三桓率领鲁国军队进攻阳关,阳虎知道小小两个城邑抵挡不住鲁国的正规军,于是干脆烧毁阳关城,乘乱逃亡齐国逃亡中有了这样的故事,说混战之中,鲁军将四门封闭,准备活捉阳虎,阳虎看到无路可逃,几乎要举剑自裁,这时有个守大门的人阻止了他,说天下之,何处不能藏身呢?我带你出去。于是放阳虎出城。阳虎出去,可没走多远,他又拐回来,作为感谢,阳虎反手就给了守门人一戟,刺得看门人一身血——守门人大骂恩将仇报的阳虎,后悔自己救了一匹中山狼。 
    此后,三桓开始盘查到底是谁放走了阳虎,守门人因为受伤而被免于询问,甚至受了奖赏,而没有受伤的人则受到了重罚。守门人这才知道,这个中山狼实际上是一头披着儿狼皮的有心人投桃报李,感谢阳虎这一剑。

阳虎逃到了齐国,请求齐国出兵去进攻鲁国,说:“只须进攻三次,一定能占取鲁国。”

考虑到阳虎的到来使齐国得到汶阳,龟阴几座与齐相邻的城邑,考虑到阳虎又是个人才,齐景公准备答应他。鲍文子劝谏说:“不行。第鲁国上下协调,百姓和睦,是不能占取的。阳虎想要劳动齐军,齐军困疲,大臣一定死亡很多,这样让他阳虎坐收渔翁之利阳虎受到季氏的宠信,却要准备杀死季氏,是一个不知报恩、不讲道义的人。这个人曾说过‘为仁不富,为富不仁’这话,说明他只知利害,不讲道义。君王比季氏富有,而比鲁国强大,这就是阳虎所要颠覆的。现在鲁国总算免除了这个祸害,却收容他,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齐景公一听对呀,这个阳虎是个危险人物。于是立刻下令逮捕阳虎。准备把他囚禁在东部边境。

阳虎不想去东部,但却假装愿意到东部去,结果景公就把他囚禁在西部边境。到了那里,阳虎把当地的车子全都借来,用刀子车轴上刻得很深,似断非断,然后用麻绳暂时缠好归还。然后阳虎在车上装上衣物,躺在里边逃走。齐国人追上去抓他,车轴却全部折断。阳虎躺在装衣物的车子里逃走,逃亡到宋国,又逃到晋国,归顺赵氏。

孔子说:“赵氏恐怕世世代代会有祸乱了吧!”

但是孔子还是看走眼了,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关健在于怎么用。您把钳子当锣丝刀用,一定会抱怨工具很差。阳虎是个人才,人才需要有能驾驭的人使用。阳虎到了赵氏那里,立刻展露头角,三下五除二,使得赵氏的家族实力日益增强。这样的人会不会再篡权?在讲礼的季氏那里有机会,在赵氏这里根本不行。赵鞅说,阳虎虽善于篡取政权,但我更善于控制政权,在赵鞅的管控之下,阳虎不仅老实听话,而且十分效力,使赵家的事业蒸蒸日上,几乎达到称霸的地步。赵鞅是如何控制阳虎的,史书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有人有这样的描述:说赵简子把阳虎请来,让他看一份竹简,阳虎打开一看,上面清清楚楚地记录着阳虎网罗家臣、侵吞库金的事实。阳虎看过以后,吓出一身冷汗。遇到这样的高人,阳虎就只有为赵氏服务的份儿。

阳虎或许是要灭三桓,还政于鲁定公,或许是想取而代之,自己掌控鲁国国政。但在以血统论高低的鲁国,阳虎根本不够资格。布衣从政在别国可以,在鲁国,省省吧

 阳虎之后,鲁国再也没有制约三桓的势力了。 鲁国又回到了三桓掌控国政的轨道。在这个过程中,鲁国的国君越来越不像国君。 

于是在鲁哀公时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有一次,哀公出游碰上孟武伯,问道:“我是否能得善终?

作为国君这样发问,是因为他鲁哀公的生死实际掌握在三桓手中,对于这样的提问,孟武伯硬邦邦地回答说:“不知也!”没有丝毫表面上的安慰和应酬。

鲁哀公想利用越国除掉三桓,三桓对他也不再客气,组织武装将他驱逐出境。

哀公死后,儿子鲁悼公立。这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需要说明的是,三桓虽然掌握了大权,但囿于传统,虽互相支持,又互相牵制,始终不敢迈出弑君篡位的关键一步。因此,鲁国最终没有发生名义上的革命。

拒绝任何变革的鲁国终于在这条道路上,可持续地衰弱下去,由周初最大最强的国家一步步地变成了一个弱小的国家,最终被楚国所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