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0630)百公里孤独

(2019-07-04 09:29:23)
分类: 健身

很多年以后的今天,当我安全顺利地通过了“佐吕间100公里超级马拉松”终点时,我才知道,对于一百公里的挑战,作为作家的村上春树的首次百公里感受和普通大众跑者的感受是相通的。在这场有五千多人参加的超级马拉松跑步活动,我在下午五点四十分通过终点后,收到官方净时间和顺位。出发时1550位,全马处1265位,用时4小时34分;80公里处1372位,用时9小时58分;90公里处1309位,用时11小时18分,最后到达终点是1196位,用时12小时38分。也就是说在最后的20公里,我超越了176个人。

(20190630)百公里孤独

正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如是说,“凡具有生命者,都不断的在超越自己”。一百公里,是对自己的新挑战和新超越。但是,村上春树说过,“跑步……听着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孤独而美好……”。跑步是孤独对抗孤独的游戏,尤其将是漫长的十个小时,将会有非常枯燥和乏味的简单重复的步伐动作。所以必须通过跑步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想象,完成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以“在跑步的时候想些什么”来解脱漫长的时间和距离,同时想着在适当的休息时间用拍照调整心情和控制节奏。

早上一点钟,闹钟惊醒了所有参赛者,简单的吃了些宾馆准备的寿司和蛋糕之类的早点,我带上了手机、耳机、照相机,匆匆忙忙的和同伴们一起往大巴摆渡车的地方赶去。三点钟我们到达了终点的停车场,然后坐摆渡车到起点,那个时候大概是在四点半左右。

五点的起跑,虽然对所有的马拉松来说太早,但是作为一项100公里的活动和13个小时关门时间的马拉松,需要这么早,而且当地的太阳日出的时间是在三点半。

(20190630)百公里孤独

2019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我站在了“佐吕间100公里”的起跑线。想到能够参加日本殿堂级的赛事和偶像作家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的时候我谈些什么》中浓墨重彩二十页心得的超级马拉松,这时的心情是无与伦比的兴奋和喜悦。

发令枪在五点钟准时打响。五千名跑者犹如洪流般奔腾。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压制速度,不要被带节奏。同时心里不断地在盘算着如何和村上春树所描述的一样,以六分钟的配速,十个小时内完成。实际上在起跑点附近,因为人太多也是很难快起来的。前十公里基本是不到六分钟的配速。大概在18公里的时候,我看到从折返点返回的第一梯队,他们的求胜欲和顽强斗志让我心生敬佩。折返点在20公里左右。因为昨天晚上仔细地观看了一下跑步的路线,所以对整个行程是有一定的把握。

过了折返点就很快到30公里。这个时候身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还是尽量的压制着以六分钟的配速,不要让自己身体出现不适的状况。这是我第一次跑100公里,又是在日本,语言交流不方便,所以比较担心受伤。2016年的上海马拉松,因为在25公里地方发生崴脚,不得已走完最后的15公里……2018年的上马在35公里的地方再次出现左小腿抽筋……所以今天的100公里,如果出现伤痛,不仅仅不能完成比赛,也会增加很多的麻烦,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抽筋和收容这样的英文单词和日文单词如何表达。

在我的全马经历中,35公里以后的这一段是比较艰难的历程。所以就特别的注意去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速度和充沛的体力。昨天下午考察过跑步路线,42公里有全马的一个标志点,所以40公里打卡后心里有了充分的准备。波澜不惊的完成全马距离,我能够静下心来拍几张照片,同时调整一下自己的节奏。

但是从42公里到50公里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认知偏差。因为我当时认为中间休息站是在51或者52公里。然而虽然可以看到远处休息站的房子,但其实应该是在55公里,这样的预估造成了心理上的三公里绝望。

村上春树说,他在休息站,吃了太太给他准备的面包和黄油以及换衣服……

在艰难的换完了备份的衣服,我看见很多人躺在草地上睡觉,犹豫着要不要也躺一会儿。但是我想,如果一旦坐下来,有可能前功尽弃,所以换衣服的时候都是站在换,然后到更衣帐篷外面去喝点水,品尝许多可口的补给食品,香蕉、寿司、梅子、红糖块等等,心里有种“一块石头落了地”的感觉,因为已经完成了一半……

实际上也正如村上春树所说,从55公里到70公里,真正的百公里挑战也许刚刚开始。依然沿着公路跑,虽然车辆很少,因为左边是湖,右边有树林和林荫,但所有的跑者都很有规矩意识,没有一个人跑到树荫下面去跑,所以我也只能放弃到树荫下的念头。

(20190630)百公里孤独

今天的天气真是变幻莫测。早上五点钟的时候,天上下着蒙蒙的细雨,我喜欢有细雨的天气。但是到了八点钟以后,抬头一看,天上的云开始在慢慢的散去。果然九点钟以后艳阳高照让我觉得非常的不适应,这也让以后的行程变得非常艰难。55公里后的体力明显已经消耗的比较多了,我也一直在想象着自己像村上春树所说的一样像个机器人,不要停,以慢跑的速度慢跑,只要是跑就比走路的耗时更短。

这是一段真正艰难的历程。因为每次看到的距离路标十位数都是五或六,心里产生了一股悲观的思绪,怎么还是五十多,怎么还是六十多。这个过程实在有点漫长。村上春树说,他在60公里时被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追了上来,还鼓励他要加油。其实在这个路段,我何止被一个70岁的老太太追上,而且还有很多老头和年轻的女生。

记得跑友说过在62公里左右会有一个私补啤酒,所以我把它叫做啤酒公里。

在经过了带有“佐吕间湖”坐标数据的标牌后是一个左转弯,就将进入了一段林荫大道。我也看到了啤酒公里的易拉宝。桌子上放了五六个杯子,我顺手拿起一杯,但是很可惜,我喝的是红牛而不是啤酒。因为语言不通,也不好意思再要啤酒,继续往前跑。

林荫大道的一段路被跑友说有怪味道的树林。我也感觉到左边海水的鱼腥味儿加上右面沼泽地的腐烂叶子共同发出的味道,但是这时候只要有树林能够庇荫,气温明显下降,所以不管什么味道了,速度也加快了一些。也终于进入了七的数字。

从70公里到80公里,因为树荫多,加上心里有一个很大的期盼,想着要存储一定的体力,所以跑的相对比较轻松。村上春树在书中讲述,在80公里后是半岛式的原生花园,将在一个自然土坡上奔跑,感受鄂霍次克海的气息和夏初的青草气味……终于拐进了80公里后的原生公园的道路。这是一个缓慢的上坡。折返回来的跑者,显然已经更接近终点。我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心理变化。

因为我也想快点成为折返后的一员。

(20190630)百公里孤独

实际上,如果仔细想一想,这段原生公园的路有十公里长,再怎么快也不可能很快的到达折返点。缓慢的上坡阻滞了我的步伐,遏制了我的速度。依然不敢提速,但其实也是根本就提不上来,脚就像被灌了铅一样的沉重。但还是坚持着慢跑,慢跑,慢跑。也因为慢跑,也一路欣赏了原生花园的湖光山色。在原生公园跑过五公里后,就可以真正看清所谓的原生公园,在湖和海之间的半岛上开辟出的一条道路。这是一条非常漂亮的道路,两边是一个自然的山坡,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左边是湖,右边是海,在带着海洋味的微风吹拂下,时常还可以看到飞掠过的各种各样的小鸟。因为这是一个漫长的二十公里的路程,所以可以遇到已经折返的团队小伙伴。大家互相鼓励加油,但每次看到他们后,我就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和他们到底差有多少的距离。 

每到一个补给站,就停下来喝点水,顺便多走几步把自己的腿放松一下,并拿出照相机。但是一旦离开了补给站就又开始慢跑。这个时候的配速恒定在七分十秒左右。每五公里有两个补给站,每次一过补给站,每公里的耗时就达12分钟多。这样的话,每次的喝水加上休息,就会多挥霍掉五分钟。适当的休息成了在每一个补给站的一个功课,终于跑到了湖海连接处的大桥,这里就是89公里的折返点,也是原生公园的最高处。我抬头看到蔚蓝的天空中是一大片的棉花云,我想象着今晚的晚霞,胜利者的幸福姿态已经凸现了出来。

从55公里的休息站出发,每个九公里或者十公里,都有一个打卡点和关门时间提醒,每次经过打卡点,我都在下调我的信心筹码。从最初以为十小时可以跑完,到后来以超越村上春树为目标,而在最后十公里,只能祈盼按时完赛。从五十九公里和六十九公里,实际跑步时间比关门时间快一小时五十分钟;六十九公里到七十九公里,实际跑步时间比关门时间快一小时二十分钟。所以,当我在八十九公里时候感到在挥霍时间的时候,离八十九公里的关门时间已经只有半小时多了。

虽然还有十公里多到达终点,但是返程是缓慢的下坡了,所以相对来说可以提高速度。这时我发现周边的很多人是在慢慢的走,就这样我开始慢慢的超越一个又一个对手。在九十五公里的时候是一个比较大的上坡,为节省体力放弃了慢跑,走了几步。走到高处的时候,一块牌子提示说还有四公里。可以放飞喜悦的心情了,因为担心会受伤而慢跑,终于可以最接近终点了。我再次加速,继续超越一个又一个,就像村上春树所说,超越的多,被超越的少。最后三公里处的大屏计时器显示17点20分。走出原生公园只剩下两公里左右的公路。我继续加速,以六分左右的配速直到看到两公里和一公里的路标,这时用自己的所有力气竭尽全力勇往直前……

过终点的时候是十二小时四十分。我终于完成了100公里。从上海出发时都没有真正的自信可以完成,因为原来最长的距离只是全程马拉松,而且很多次的马拉松还发生了抽筋的伤痛。

佐吕间100公里超级马拉松的宣传词是“100公里是人生的戏曲”(日文大概是这个意思),我以为如果用比较通俗的表达可以翻译成“100公里是人生精彩的片段”。

终点听到了播音员报我的号码、名字和来自上海,我的百公里并不孤独。但也错过了佐吕间湖精彩的落日……

(20190630)百公里孤独

我的伙伴我的梦。左下:美女森绫香获女子半程(50公里)第一名;右下:连续参加10次可以进入名人堂(带有脚印和箴言的烧制泥砖),57岁的菊池先生(这次日本行的室友)已连续参加17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