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中年男”都有自己的将进酒时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但有一天,当我们发现,天生我材未必有用,千金散尽也不复返,甚至对自己是不是“材”都充满了怀疑,属于一代人的将进酒时代就结束了。
深度解析千古第一劝酒诗《将进酒》
如果说中国自古以来,劝酒劝的水平最高的,酒仙李白自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今天深度讲解一下脍炙人口的《将进酒》,一起来看看千古第一劝酒诗。
《将进酒》是一首古乐府的旧题,原来是五言,在李白手上变成了一首长篇七言古诗。“将”是请的意思,将进酒就是请饮酒的意思。
这首诗实际上就是李白在酒席上创作的一首劝大家饮酒的劝酒歌,李白不仅是诗仙,他还是酒仙,他不仅爱喝酒,会喝酒,还特别会劝酒,让我们一起看看诗仙是怎么劝酒的吧。
开篇首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对这句话进行过很多解读,不得不说理解深刻,不过结合作诗场合,加上李白此时约么是喝嗨但是还没尽兴的时候,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黄河水不会倒流,就像时光一去不复返一样,喝吧朋友,你现在不喝,以后可能就没机会再这样尽兴了。
你不得不佩服,大文豪的气势,劝酒也能劝得如此豪迈。这样鬼才的劝酒,纵观古今恐怕也只有李白搞的出来了吧。
第二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句话用了排比来呼应第一句,意思要表达人生苦短,时光匆匆,兄弟们,喝吧,你看早上照镜子还是一头黑发,晚上就变白了。
前两句又是时光不会倒流,又是人生苦短,开篇立意一起,目的就是要你喝酒,而且要及时喝酒。不得不说李白劝酒,劝出了一流的水平。
接着他又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得意的时候要尽情的欢乐,喝吧喝吧,别让坛中美酒白白放在那里了。前三句,只字不提酒,句句让你喝。
接着就是各位一定都有过的环节,喝点酒就开始吹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老子有的是钱,老子有的是才华,钱用完了很快就又来了。兄弟们放心喝,吃好喝好,我有的是钱。今晚的消费全部由李公子买单!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就是必须,一定要的意思。这句话一定要把“烹”字和“宰”以及“三”字发重音,重重的大声读出来,就像咱们喝酒划拳一样,才能读出李白当时的心情。这句话意思是你要么不喝,要喝酒喝三百杯,当然咱们中国诗词里的数字都喜欢用夸张手法。不过这气势当时就吓坏了在座的两位朋友。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岑夫子就是岑勋,丹丘生叫元丹秋,都是李白的好兄弟,好朋友,这两位一听完上一句就赶紧把酒杯放下,真喝不了了,刚放下酒杯就被点名,你可以脑补一下李白一手拿酒,一手指着这两位的画面,你这两个家伙,杯子端起来,快喝酒,不要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这又是大家熟悉的环节了,吹完牛皮,熊完不喝酒的人,接下来就是才艺表演环节了,谁还没经历过这种场面,那你一定是太年轻了。
接下来是他唱的歌。“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钟鼓馔玉”是代指功名富贵,说功利禄都不重要,都没用,我只想喝醉。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从古至今的圣贤,死了之后就籍籍无名了,没有人记得了,“寂寞”了,只有喝酒的人的名字才会被人记得,兄弟们,你要想永垂不朽流芳百世,就跟我一起喝酒吧!
这时候就已经喝嗨了,开始说歪理,讲胡话了。
他还举了个例子“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曹植当年在平乐观喝酒,那也是“美酒斗十千”。这里引用了曹植《名都篇》的诗句—“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曹植也是个好酒之人,一斗十千钱的美酒,喝起来也毫不吝啬,李白说陈思王曹植这样的人才算是好汉,才够爷们儿。“斗酒十千恣欢虐”,“姿”就是放纵,“欢谑”就是打闹,尽情喝酒尽情放纵,这才够爷们,所以曹植才永垂不朽。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怎么会没钱呢?现在谈什么钱呢?没劲!只管喝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里的“儿”可能是他的儿子,也可能指侍童。李白说:“小子,去把我的马,我的袍子拿去当了!给老子换酒来!”看来他是真的没钱了,也印证了前面那句“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吹牛的。
“与尔同销万古愁”最后一句,充满了感情色彩,也是这首劝酒歌流传百世的点睛之笔。
从古至今,历代大家对这首诗的解读,众说纷纭,有人说这首诗是李白乐观自信的证据,比如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人把它当做颓废放纵的象征,因为李白也说了“但愿长醉不愿醒”。
裴斐在《李白十论》中讲;“这首《将进酒》有着浩如烟海的忧郁和愤怒的情绪,人生若梦是贯穿全篇的主体,这首诗中的人生若梦和剥削者的人生若梦不一样,它反而能够产生令人奋发的情绪。”
这首诗中,时而“人生得意须尽欢”,时而“与尔同销万古愁”,时而“钟鼓馔玉不足贵”,时而:“惟有饮者留其名”。相互对抗的情绪同时存在,在全诗中,高度的自信和彻底的自卑同在,无边的欢乐与无尽的忧愁共存,鄙弃富贵与猎取功名对峙,旷达放纵和坚定执着关联,无论欢乐或忧伤,自信或失望,不同的情绪,双方都非常猛烈且毫无节制,李白的感情从一极跳跃到另一极,在他的心灵深处,碰撞出铺天盖地的情感巨浪,给人一种头晕目眩的情感的震撼力,这就是这首诗给人的感受不是消沉,而是充满力量的秘密所在,这首诗也是李白所有诗歌中,“张力”表现最充分的代表作之一。
我们上学时候学过这首诗,年少时只觉背诵全文实在痛苦,当我们逐渐年长,生活的艰难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照耀在我们身上,回想起以前某个醉酒的夜晚,我们的心情是否和千年之前的李太白一样呢?
我愈发觉得有些知识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奢侈品,这里的奢侈并不是指获得这些知识需要花多少钱,而是想要保持对这些知识的好奇需要松弛自在的心境,而人在成年后,这种心境往往来自宽裕闲适的生活。
我前两天收拾家,发现了一些多年前的存书,有关于玛雅历史的,有关于古脊椎动物演化的,有关于空间望远镜的,还有关于各地原住民传说的,我就一边翻看一边感慨,心说当年我买这些书自然是因为对其中的内容好奇,彼时我还胸怀天下,期许着未来的无限可能,那些遥远、冷僻又陌生的知识我也在乎,心想说不一定有天就能用上,就算用不上也能成全更深厚的自我。
但随着时间推移,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麻烦似乎拥堵了我的心境,当甲方撤销合作时,玛雅历史能帮我什么呢?当亲人生病时,知道几种三叠纪爬行动物的身体构造又怎样呢?毕竟日常问题一个个都太近太具体了,恨不得挤在脸上,遥远而冷僻的知识无法给出当下急需的答案,几年过去了,我读书越来越功利,阅读动机里单纯的好奇越来越少,以至于当翻出多年前的存书时,我甚至会感慨,自己竟还曾好奇在意过这些。
阅读范围收敛,是因为生活的可能性在收敛,一个人若在心里默认有些事情与自己的人生永远没关系了,与之相关的好奇也就渐渐熄灭了,毕竟日子里还有那么多近忧要招架,星辰大海的远虑一时放下,只怕就再也难以拾起了。
前几日,我约个老朋友吃饭,到的时候看他正捧着本书读,我和他寒暄,问他近况如何,他合上书说还凑合,我看封面上写着《哥德尔、爱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心说朋友圈子里一片愁眉苦脸的当下,他还有闲心读这书,日子恐怕不止凑合。后来,从共同朋友那了解,这位的日子确实不止凑合,远远不止。(via
@河森堡)
将进酒时代结束了
每个“中年男”都有自己的将进酒时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但有一天,当我们发现,天生我材未必有用,千金散尽也不复返,甚至对自己是不是“材”都充满了怀疑,属于一代人的将进酒时代就结束了。
深度解析千古第一劝酒诗《将进酒》
如果说中国自古以来,劝酒劝的水平最高的,酒仙李白自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今天深度讲解一下脍炙人口的《将进酒》,一起来看看千古第一劝酒诗。
《将进酒》是一首古乐府的旧题,原来是五言,在李白手上变成了一首长篇七言古诗。“将”是请的意思,将进酒就是请饮酒的意思。
这首诗实际上就是李白在酒席上创作的一首劝大家饮酒的劝酒歌,李白不仅是诗仙,他还是酒仙,他不仅爱喝酒,会喝酒,还特别会劝酒,让我们一起看看诗仙是怎么劝酒的吧。
开篇首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对这句话进行过很多解读,不得不说理解深刻,不过结合作诗场合,加上李白此时约么是喝嗨但是还没尽兴的时候,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黄河水不会倒流,就像时光一去不复返一样,喝吧朋友,你现在不喝,以后可能就没机会再这样尽兴了。
你不得不佩服,大文豪的气势,劝酒也能劝得如此豪迈。这样鬼才的劝酒,纵观古今恐怕也只有李白搞的出来了吧。
第二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句话用了排比来呼应第一句,意思要表达人生苦短,时光匆匆,兄弟们,喝吧,你看早上照镜子还是一头黑发,晚上就变白了。
前两句又是时光不会倒流,又是人生苦短,开篇立意一起,目的就是要你喝酒,而且要及时喝酒。不得不说李白劝酒,劝出了一流的水平。
接着他又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得意的时候要尽情的欢乐,喝吧喝吧,别让坛中美酒白白放在那里了。前三句,只字不提酒,句句让你喝。
接着就是各位一定都有过的环节,喝点酒就开始吹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老子有的是钱,老子有的是才华,钱用完了很快就又来了。兄弟们放心喝,吃好喝好,我有的是钱。今晚的消费全部由李公子买单!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就是必须,一定要的意思。这句话一定要把“烹”字和“宰”以及“三”字发重音,重重的大声读出来,就像咱们喝酒划拳一样,才能读出李白当时的心情。这句话意思是你要么不喝,要喝酒喝三百杯,当然咱们中国诗词里的数字都喜欢用夸张手法。不过这气势当时就吓坏了在座的两位朋友。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岑夫子就是岑勋,丹丘生叫元丹秋,都是李白的好兄弟,好朋友,这两位一听完上一句就赶紧把酒杯放下,真喝不了了,刚放下酒杯就被点名,你可以脑补一下李白一手拿酒,一手指着这两位的画面,你这两个家伙,杯子端起来,快喝酒,不要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这又是大家熟悉的环节了,吹完牛皮,熊完不喝酒的人,接下来就是才艺表演环节了,谁还没经历过这种场面,那你一定是太年轻了。
接下来是他唱的歌。“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钟鼓馔玉”是代指功名富贵,说功利禄都不重要,都没用,我只想喝醉。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从古至今的圣贤,死了之后就籍籍无名了,没有人记得了,“寂寞”了,只有喝酒的人的名字才会被人记得,兄弟们,你要想永垂不朽流芳百世,就跟我一起喝酒吧!
这时候就已经喝嗨了,开始说歪理,讲胡话了。
他还举了个例子“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曹植当年在平乐观喝酒,那也是“美酒斗十千”。这里引用了曹植《名都篇》的诗句—“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曹植也是个好酒之人,一斗十千钱的美酒,喝起来也毫不吝啬,李白说陈思王曹植这样的人才算是好汉,才够爷们儿。“斗酒十千恣欢虐”,“姿”就是放纵,“欢谑”就是打闹,尽情喝酒尽情放纵,这才够爷们,所以曹植才永垂不朽。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怎么会没钱呢?现在谈什么钱呢?没劲!只管喝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里的“儿”可能是他的儿子,也可能指侍童。李白说:“小子,去把我的马,我的袍子拿去当了!给老子换酒来!”看来他是真的没钱了,也印证了前面那句“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吹牛的。
“与尔同销万古愁”最后一句,充满了感情色彩,也是这首劝酒歌流传百世的点睛之笔。
从古至今,历代大家对这首诗的解读,众说纷纭,有人说这首诗是李白乐观自信的证据,比如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人把它当做颓废放纵的象征,因为李白也说了“但愿长醉不愿醒”。
裴斐在《李白十论》中讲;“这首《将进酒》有着浩如烟海的忧郁和愤怒的情绪,人生若梦是贯穿全篇的主体,这首诗中的人生若梦和剥削者的人生若梦不一样,它反而能够产生令人奋发的情绪。”
这首诗中,时而“人生得意须尽欢”,时而“与尔同销万古愁”,时而“钟鼓馔玉不足贵”,时而:“惟有饮者留其名”。相互对抗的情绪同时存在,在全诗中,高度的自信和彻底的自卑同在,无边的欢乐与无尽的忧愁共存,鄙弃富贵与猎取功名对峙,旷达放纵和坚定执着关联,无论欢乐或忧伤,自信或失望,不同的情绪,双方都非常猛烈且毫无节制,李白的感情从一极跳跃到另一极,在他的心灵深处,碰撞出铺天盖地的情感巨浪,给人一种头晕目眩的情感的震撼力,这就是这首诗给人的感受不是消沉,而是充满力量的秘密所在,这首诗也是李白所有诗歌中,“张力”表现最充分的代表作之一。
我们上学时候学过这首诗,年少时只觉背诵全文实在痛苦,当我们逐渐年长,生活的艰难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照耀在我们身上,回想起以前某个醉酒的夜晚,我们的心情是否和千年之前的李太白一样呢?
我愈发觉得有些知识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奢侈品,这里的奢侈并不是指获得这些知识需要花多少钱,而是想要保持对这些知识的好奇需要松弛自在的心境,而人在成年后,这种心境往往来自宽裕闲适的生活。
我前两天收拾家,发现了一些多年前的存书,有关于玛雅历史的,有关于古脊椎动物演化的,有关于空间望远镜的,还有关于各地原住民传说的,我就一边翻看一边感慨,心说当年我买这些书自然是因为对其中的内容好奇,彼时我还胸怀天下,期许着未来的无限可能,那些遥远、冷僻又陌生的知识我也在乎,心想说不一定有天就能用上,就算用不上也能成全更深厚的自我。
但随着时间推移,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麻烦似乎拥堵了我的心境,当甲方撤销合作时,玛雅历史能帮我什么呢?当亲人生病时,知道几种三叠纪爬行动物的身体构造又怎样呢?毕竟日常问题一个个都太近太具体了,恨不得挤在脸上,遥远而冷僻的知识无法给出当下急需的答案,几年过去了,我读书越来越功利,阅读动机里单纯的好奇越来越少,以至于当翻出多年前的存书时,我甚至会感慨,自己竟还曾好奇在意过这些。
阅读范围收敛,是因为生活的可能性在收敛,一个人若在心里默认有些事情与自己的人生永远没关系了,与之相关的好奇也就渐渐熄灭了,毕竟日子里还有那么多近忧要招架,星辰大海的远虑一时放下,只怕就再也难以拾起了。
前几日,我约个老朋友吃饭,到的时候看他正捧着本书读,我和他寒暄,问他近况如何,他合上书说还凑合,我看封面上写着《哥德尔、爱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心说朋友圈子里一片愁眉苦脸的当下,他还有闲心读这书,日子恐怕不止凑合。后来,从共同朋友那了解,这位的日子确实不止凑合,远远不止。(via @河森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