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农架的阳光

(2019-10-01 10:03:19)
标签:

文化

旅游

杂谈

 请关注俺的微信公众号:古清生在神农架

 

                    

 

冬天的神农架,早晨的阳光隐约地从浓雾中透溢出来,抹在峡谷的阔叶落叶林上,那些赤裸的栎科为主体的森林,宁静而空寂,枝头没有一片叶子。间或有一棵红桦树挺立林间,裂开而卷曲的红桦树皮被阳光照耀,有若被火点燃,闪着一束束烈焰的光芒。

目光依山梁向上仰视,山后面的高山,积着银亮的白雪,阳光打在被雪的山峰,折射朦胧的雾状白光,如同念青唐古拉山永世不可抵达的纯净,弥漫月球上的洁净与清凉。山脚的溪流,发出清澈透明的声音流淌。

喜欢冬季的晴天,山雾在阳光里散去,心中再无一粒尘埃。

依然有一些青翠挺立,院墙外的竹子逐渐成林,被雪压弯伏在墙头那三两棵,雪已经融化了,几束阳光挂在上面,似要抬起身来。竹子下面,有几丛火棘树,它们是一些小灌木,结着满树的小红果,入冬以来留在院子周边的画鹛鸟,每天都来啄食。偶尔,也会来一群领雀嘴鹎,它们的背部亮着草绿色的绒毛。

今年让大批的黄腹山雀失望了,它们群集而来的时候,没有找到去年这时候成排晒在墙上的腊肉,我将腊肉晒在阳光玻璃房里,它们在玻璃墙外探视之后,飞往玫瑰园觅食艾蒿种籽去了。冬天,缺乏动物食材,所有鸟类共同的命运。鸟儿,纵是可以将天空当成陆地,自由的展翅在空气中,此时已经没有虫子,只是专门为它们留下的一片结籽的艾蒿,有数不尽的草籽可供饱腹。院子周边种了一圈能在冬天留下种子的植物,加上许多结籽的野生草类,鸟也不必有怨言罢。

这些天密集关注鸟类,太阳能发电的光伏板安装好之后,就担心鸟类在光伏板上留下鸟粪。光伏发电工程师交待,鸟粪留在光伏板上,将会影响光伏发电。他说组件串联之后,发电的功效以最低部位平衡取值计算,我不能理解这种算法,只能遵守防止鸟在光伏板上留下鸟粪的规定。

一直想在茶庄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原来取用山泉水生活与生产,采用太阳光自备发电,这样自然主义的茶庄又进了一步。梦想,从事生态种植以后,每往前走一步,都会添加一点梦想,有时候也打消一点梦想。比如在收成和收益方面的梦想,不断地打消,种植和加工方面,又实现一些新的梦想。有的时候扶锄立在山上,脑子一片雾海。苏格拉底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隐约地感觉到,以前一直是一个奔跑者的姿势前行,种茶以后,心灵渐入反省。

初始,内心也有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之类的宏大叩问,现在我把它分解成许多微小的问题,诸如怎么才能让茶树抵御冬天的严寒?有什么办法才能不让胡蜂在茶园筑巢?想什么办法防止茶园土壤板结?有了诸多细微又难解的问题,我的脑子渐渐被充填严实。诚然,解困的方法依然可以找到。这个冬天,想出了免锄且消除土壤板结的方法:开地窗。

开地窗的灵感来源于新词汇:脑洞大开。有一片茶园,被不守规则的农家放牛,牛蹄下土壤板结如钢,锄头挖不动。夏时,周边山上花繁叶茂,唯这里的茶树和草类生长艰难,根系在硬壳般的土壤下无法呼吸,下雨的雨水从地表迅速向山下流去,进入不了土壤。给地球打个脑洞吧,于是想到开地窗。跟程礼怀说,我给土壤钻孔,喷施Em菌,以改良土壤,他认为会有效果。其实,这与小时候种花拿棍子在花盆土壤上扎几个孔异曲同工,都是透气渗水。

雪天,我用钻地机给茶树和玫瑰花苗钻孔开地窗,雪花轻盈地飘落,钻头突突地旋开坚硬的土壤,边境牧羊犬亨利在身后跟随,这个时间回想从前手起锄落的挖山情景,疲惫又舒坦地感觉创新劳动的快乐。

秋天的时候,朋友确定为我的生态农业支持一套光伏发电设备,我满心喜欢。原先想在瓦顶上架设太阳能发电光伏板,考虑车间八米净空跨度,木梁,或有承重风险,接着设计农光互补模式。农光互补,即用高支架承托光伏板,下面种植作物,这种模式如果可行,发电和种植两不误,村里的许多农户也可以推广,神农架的全年日照时数1858.3 小时。我是想,不论能够具体发多少电,只要阳光能转化为电能,它就是一个永续的清洁能源。

一点一点地接收远方发运来的支架、组件、螺丝、电缆、逆变器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接收齐了45千瓦光伏发电备件,准备安装时,忽然想到租地时限,于是临时修改设计,分三排依屋檐架设光伏板。这就跨入了冬天,挖第一个支架坑时,朦胧的天空飞落细小的雪花。

我一直推崇宋朝的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在宋朝抵达高峰,鱼、鸭、稻共作在宋朝已经推广。童年时,我在赣南的乡下亲历过鱼、鸭、稻共作。初在神农架落脚的时候,去新华乡石屋头村租了二亩水稻田,开始了鸭、稻共作。后来搬到红举村,我也开辟了一亩水稻田,没有养鸭子,却放养了鱼。不过,宋朝没有当今的现代化农业机械,也就是没有今天的良好的科技条件,那时候只能利用原始的阳光,采用直晒。

实在是蕾切尔·卡逊改变了我的人生,她的《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在我少年时震撼了我的心灵,以至令我对化学农业产生厌恶,并且用化肥栽培的粮食和蔬果的确不如生态种法生产的好吃。也曾亲眼目睹夏天在棉花地里喷施敌敌畏农药中毒昏过去的农妇,她被紧急送往医院。

童年时亲历的鱼、鸭、稻共作模式,具体的实施方式仍然是犁田、耙田和插秧,待秧苗成活发蔸之后,就有卖鱼苗的人挑着鱼苗担子来卖鱼苗。

那时候,乡村极少见到外人,跟我初到红举村时一样。看到挑担子卖鱼苗的人,我便跟随他们去看卖鱼苗。他们都是三五成群,走村串户,戴着硕大的斗笠,当时觉得只有卖鱼苗的人才戴那么大的斗笠。竹扁担也非同寻常,又窄又薄又长,这扁担挑起装鱼苗的硕大的筐可以避免擦碰身体,由于柔韧性强,挑着鱼苗行走时筐里面的水也不易荡动。

装鱼苗的竹筐很奇特,它是一个硕大的半圆锥形,细篾丝编织,上面还有盖子,里面糊了棉纸,棉纸刷过桐油,因此能够盛水。竹筐盛水,第一次见到时惊讶极了,以为神具。后来奶奶告诉我,跟做油纸伞一个原理。当年,我也是用的油纸伞,明白了这道理,依然感觉到兴奋。

卖鱼苗的人,不太吆喝,他们那种奇特的行装,在开阔的路口放下担子,手执扁担站着,一会就有人来要买鱼苗。一般的人家在这时候都会买一些鱼苗放入水稻田,以备这年的中秋、过年或来客时有鱼吃。鱼苗非常小,小到看不见,只觉得有些针影晃动,无法计数。所以,用他们的木勺计量,记得当时就是两元钱一瓢,从竹筐里舀一瓢水倒入田里。也有买四元钱的,那就舀两瓢水倒入田里。于是这块田的水缺也被主人用竹箕隔住,防止鱼儿逃逸。

凡是放过鱼苗的水稻田,这些时候都不许放鸭子,乡人十分自觉,断不会在鱼的幼苗期让鸭子去水稻田捕食。我所知道的樟木溪,童年时的乡村,长到十岁也没有见过警察。那儿山清水秀,宁静悠远,鸡鸣犬吠的时光,过着青藤爬墙般缓慢的日子。乡人语言举止洁雅,多礼,以侵犯他人利益和占便宜为耻。据大人说,我们的太公105岁还去桥上扫桥,做公益。我在五岁的时候,奶奶交待走路如果迎面遇到老师,必须侧身站到路边低头,说声老师好,等老师过去再走。我不记得有过这样的礼让,倒是去左安镇遇见汽车如此的礼让过,汽车扬起的沙尘太大了。

到我能放鸭子的时候,我们家开始养鸭子,通常都放在小溪和水稻田里,那里有虾和叉尾斗鱼。斗鱼有两种,圆尾斗鱼和叉尾斗鱼,叉尾斗鱼也称中国斗鱼,鲈形目丝足鲈科,斗鱼亚科斗鱼属。斗鱼的名字,直到我来到红举村,想在鱼池将童年时喜欢的鱼都养起来,查找鱼苗时才意外获知。儿时知道它的名字,叫“庞尾赛子”,客家话这么叫的,为什么这么叫至今也不明白。“庞尾赛子”,就是这种鱼。我用这个名字搜寻了许多搜索引擎,没有结果。怎么查出它的名字叫斗鱼呢?我上淘宝搜鱼苗,忽然看见了思念已久的“庞尾赛子”,然后看到它的通用名叫叉尾斗鱼。它的形态像热带鱼,花色与孔雀鱼近似,却是扁体,红橙蓝黑斑斓鲜艳。它的确也是热带鱼,承受最低温摄氏4度,在热带鱼中最能耐低温的鱼类。除了正常的鳃,斗鱼还有一对迷鳃,迷鳃可以通过空气吸氧,这一点也很神奇,意味着在水源干枯的时候,它可以登陆转移到别处水体生活。

找到叉尾斗鱼的名字,心里面十分高兴。可是,红举的气候无法养活叉尾斗鱼,每入冬天鱼池都结巨厚的冰,人可以在上面走动。叹息一声,我的遥远的童年。

我曾经在夏天水稻田边的小溪捞过叉尾斗鱼,不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爱好,捞到叉尾斗鱼和虾用一个大碗装起来,却也养不了多长时间。村上大些的孩子挺看不上这种作为,他们去大河里捉马口、白条、红尾等大一些的鱼,顺着河流往上游摸鱼,他们的小手偶尔从石缝中抓起一条银亮的鱼,用柳条从鱼鳃穿过,渐渐穿成一长串鱼,柳枝的一端用嘴衔起,那摸鱼的方式令我羡慕不已,我却因家教管制严厉,不能下大河去,大河的水深。

忽然想起来,在我捞叉尾斗鱼的小溪上游,有一个大温泉,名叫汤湖塘,边上一些田里还有一些零散的小温泉。温泉的水大约有40摄氏度,冬天里一片热汽腾腾。果然是,在大河里从来没有见到过叉尾斗鱼。可以推测,叉尾斗鱼就是一种热带鱼。我们接壤的邻乡叫做汤湖乡,有一口大温泉,日流量五千吨,表面水温84摄氏,可以煮熟鸡蛋了。老师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汤湖的温泉是太阳泉,樟木溪的温泉是月亮泉。世界名茶狗牯脑茶也产在邻乡,如今我们这周边的茶都叫狗牯脑茶,遂川县名产就这四样:红毛板鸭、茶油、金结、狗牯脑茶。的确,我也是从名茶之乡走出来的,儿时看着奶奶每年春天自己炒一些绿茶。奶奶很少给我喝绿茶,说绿茶性寒,多给我喝红茶,只有在盛夏给我喝绿茶,我有一个专用锡壶泡绿茶用。

随着水稻的成长,田里面的鱼也渐渐长大,鸭子不易捕到鱼的时候,可以将鸭子放入水稻田。水稻田中开挖十字深沟,鱼即使在水浅的时候也能自由往来,逃避天敌。

鱼在水稻田密集捕食微小水生物,以及萌芽的小水草,它们搅浑的水有效阻止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鸭子在水稻田排开齐头并进的铲食阵型,水草、虾、田螺和小鱼都无逃脱,它们身体的摆动,令栖落在禾苗上的各种大小虫子纷飞。人工怎么也无法实现的驱虫行动,鸭子做得到。鸭子的扁咀左右摆动呈扇形向前往复铲去,至少铲六下才可能觅到一点食,那是像锄田呢。农学家统计,一只鸭子一年在水稻田中生活,能给田产八公斤鸭粪。

我的童年,喜欢放鸭子,更喜欢放鹅。放鸭子的热情源于喜欢吃腊鸭,至今仍然认为,凡腊货者,都没有能够超过腊鸭的,腊鸭炒冬笋丝,这道菜一直留在我的味觉记忆。

我的童年,就在宋朝的农业中度过。遥望宋朝,那久远的阳光也曾在地球上照耀。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聊十亿年
后一篇:心理的距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