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90后的鲍鱼北极贝
(2008-11-19 16:26:47)
标签:
文化 |
昨天在北京东长安街一个牛肉馆吃牛排,主厨让我给一个评价,为表示一点真知灼见,就对一个鲍鱼北极贝提出一个意见,我以为还是以盅的形式即带羹的鲍鱼海贝好。在叙述的过程中,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这个很搞的鲍鱼北极贝,用一个弓形柄的高脚酒杯倒扣,杯中罩着北极贝和沙拉,杯脚盘上搁着鲍鱼,造形有如一只卧地的孔雀,有着形式搞怪和味道搞怪的创意,便脱口而出:这是90后的菜!
果不其然,80后的主厨以及其他80后的食客,兴致盎然地说,这就是一个好菜,以后带妹妹来品尝,一定要点它。我想的玻璃盅,有羹的复合味道的鲍鱼海贝,它已经是《红楼梦》大观园时代的产物了,这里面的代沟,恐怕已经比华北平原还宽。于是,我就立即表示道歉,这本来就不是设计给我这代人吃的,我们这一代人总是挑剔,呵,形式主义啦,审美主义致上啦,在“饿大的一代”心中,永远都是能大口的吃及味道浓浓为上,一贯摆出“形式主义审美”的批判者姿态,实际上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都是形式主义,否则与早期的亲近野生动无异。
我知道从80后开始,到90后对美食的形式主义及味道搞怪十分向往,乐此不彼,由此推动着时代的消费时尚向前进。商业,则总是走在时尚的最前沿,他们是时尚的创意人,他们播种文化,而文人总是一些文化的收割者。在这个世界上,文人创造了什么?文人什么都没有创造,只待人家创造好了,前来进行总结与表述,就如我这样等别人做好了鲍鱼北极贝前来品尝。
审美与审味,这心理上的距离的确是一道文化代沟,当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放弃顽固的见识,旁的80后朋友都乐滋滋,喜洋洋,我们立即成为一群很好的吃友。这有多么好啊?一点点小小的放弃,就打通了我们的感受,我们快乐地坐成一桌,80后和90后的味觉,必定要主张文化的流向,像我这等阅历过饥饿的人,可以在此岸,也可以在彼岸,我心里想投降到他们的岸上去,不要在这边的悬崖上,眺望他们的背影。
由这一客鲍鱼北极贝想到80后与传统文学作家的争议,很多想法可以释然,前代人你有你的主张,后代人他有他的见解,坚守在此岸的传统文学不是正确无比,已经行在彼岸的80后亦非错误荒唐,人的兴趣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已经发生了所谓的进步,那就各守各的河边,相安地度过自己的时光罢。当然,这里面则要感谢一下80后,他们不落忍地希望前辈跟着一块往前走,别孤伶伶地拉在那里守望在远岸。眼下的现实是,前辈都不想往前走,也希望晚辈不要渡河,如我开始说的那样,本能地喜欢一盅鲍鱼海贝羹,对创造性的探索总在第一时间充满怀疑与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