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曙松:货币政策宽松应有度

(2009-10-12 09:28:29)
标签:

财经

../../../scr/4940.files/dh.jpg
  财经首页       财经要闻       财经人物     名企名牌          消费     购物      家电      美容      食品      家居      休闲      曝光台       理财     股票      基金      期货      银行      外汇      收藏      贵金属
     
 

巴曙松:货币政策宽松应有度

2009-10-10  来源 新京报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的信贷投放已经占到2008年全年GDP的26%,新增投资增长十分迅猛。要实现经济平稳复苏,关键在于要实现从政府主导的需求向市场需求的转换,这就需要放松准入的管制,促使充足的流动性引入到实体经济。需要在坚持适度宽松政策基调的同时,进行结构性的微调。对于经济的恢复来说,下一步的重点应当是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度”。

 

  政府依靠超常投资已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成功跑完第一棒,下一步的政策重点,应当是放松管制,激活社会投资,促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政府主导的投资,转换到企业主导的市场需求。通过市场配置投资,放开对民间资本在一些领域上的限制,由企业接过经济继续增长动力的第二棒。

 

  尽管目前CPI仍在低位运行,但中国的CPI构成中,农产品(10.92,0.53,5.10%)及其相关制品的影响十分显著,在经济大幅波动时期,CPI的反应可能滞后。但是不能因为物价的负增长,而忽视高速信贷投放可能带来的市场影响。

 

  在中国特定的经济结构下,如此大的信贷投放,往往不被贸易部门吸收,就可能主要是被包括道路、桥梁、设施、电力、房地产和股票等非贸易品所吸收,所以更容易形成资产泡沫。货币政策应当对正在形成的资产泡沫保持警惕。

 

  如果继续保持上半年相当宽松的信贷投放,则不仅2009年全年的信贷投放增长会十分迅猛,而且会直接制约2010年乃至2011年的货币信贷调控空间,因为2009年高速的信贷投放所形成的中长期投资项目,必然促使2010年和2011年的信贷增长继续被动保持快速增长,否则就可能大量形成“半拉子工程”。

 

  同时,前一阶段应对危机的一系列项目,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大量借贷,推动城市化的建设,为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高负债率、以及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成为下一步推进城市化投资的金融瓶颈。目前全国已经有3000多家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其中70%以上是县区级平台公司,这些融资平台通过银行借贷等多种形式融资,在此次应对危机的城市化进程中,负债规模迅速增加了数万亿元,这些负债的偿还往往依赖于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可能会在客观上助推土地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房地产的泡沫。

 

  从对比情况看,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发债建设的项目,其运行状况相对较好,因此,化解地方政府的融资瓶颈,应当更多采取市场化的方法,例如鼓励市政债券的发展,推动地方政府基础设施融资的证券化,以及推进新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形式,避免过于单一、管理效率相对较低的地方政府直接投资。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博导)

../../../scr/4940.files/dh.jpg
  财经首页       财经要闻       财经人物     名企名牌          消费     购物      家电      美容      食品      家居      休闲      曝光台       理财     股票      基金      期货      银行      外汇      收藏      贵金属
     
 

巴曙松:货币政策宽松应有度

2009-10-10  来源 新京报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的信贷投放已经占到2008年全年GDP的26%,新增投资增长十分迅猛。要实现经济平稳复苏,关键在于要实现从政府主导的需求向市场需求的转换,这就需要放松准入的管制,促使充足的流动性引入到实体经济。需要在坚持适度宽松政策基调的同时,进行结构性的微调。对于经济的恢复来说,下一步的重点应当是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度”。

 

  政府依靠超常投资已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成功跑完第一棒,下一步的政策重点,应当是放松管制,激活社会投资,促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政府主导的投资,转换到企业主导的市场需求。通过市场配置投资,放开对民间资本在一些领域上的限制,由企业接过经济继续增长动力的第二棒。

 

  尽管目前CPI仍在低位运行,但中国的CPI构成中,农产品(10.92,0.53,5.10%)及其相关制品的影响十分显著,在经济大幅波动时期,CPI的反应可能滞后。但是不能因为物价的负增长,而忽视高速信贷投放可能带来的市场影响。

 

  在中国特定的经济结构下,如此大的信贷投放,往往不被贸易部门吸收,就可能主要是被包括道路、桥梁、设施、电力、房地产和股票等非贸易品所吸收,所以更容易形成资产泡沫。货币政策应当对正在形成的资产泡沫保持警惕。

 

  如果继续保持上半年相当宽松的信贷投放,则不仅2009年全年的信贷投放增长会十分迅猛,而且会直接制约2010年乃至2011年的货币信贷调控空间,因为2009年高速的信贷投放所形成的中长期投资项目,必然促使2010年和2011年的信贷增长继续被动保持快速增长,否则就可能大量形成“半拉子工程”。

 

  同时,前一阶段应对危机的一系列项目,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大量借贷,推动城市化的建设,为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高负债率、以及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成为下一步推进城市化投资的金融瓶颈。目前全国已经有3000多家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其中70%以上是县区级平台公司,这些融资平台通过银行借贷等多种形式融资,在此次应对危机的城市化进程中,负债规模迅速增加了数万亿元,这些负债的偿还往往依赖于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可能会在客观上助推土地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房地产的泡沫。

 

  从对比情况看,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发债建设的项目,其运行状况相对较好,因此,化解地方政府的融资瓶颈,应当更多采取市场化的方法,例如鼓励市政债券的发展,推动地方政府基础设施融资的证券化,以及推进新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形式,避免过于单一、管理效率相对较低的地方政府直接投资。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博导)

巴曙松:货币政策宽松应有度

2009-10-10  来源 新京报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的信贷投放已经占到2008年全年GDP的26%,新增投资增长十分迅猛。要实现经济平稳复苏,关键在于要实现从政府主导的需求向市场需求的转换,这就需要放松准入的管制,促使充足的流动性引入到实体经济。需要在坚持适度宽松政策基调的同时,进行结构性的微调。对于经济的恢复来说,下一步的重点应当是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度”。

 

  政府依靠超常投资已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成功跑完第一棒,下一步的政策重点,应当是放松管制,激活社会投资,促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政府主导的投资,转换到企业主导的市场需求。通过市场配置投资,放开对民间资本在一些领域上的限制,由企业接过经济继续增长动力的第二棒。

 

  尽管目前CPI仍在低位运行,但中国的CPI构成中,农产品(10.92,0.53,5.10%)及其相关制品的影响十分显著,在经济大幅波动时期,CPI的反应可能滞后。但是不能因为物价的负增长,而忽视高速信贷投放可能带来的市场影响。

 

  在中国特定的经济结构下,如此大的信贷投放,往往不被贸易部门吸收,就可能主要是被包括道路、桥梁、设施、电力、房地产和股票等非贸易品所吸收,所以更容易形成资产泡沫。货币政策应当对正在形成的资产泡沫保持警惕。

 

  如果继续保持上半年相当宽松的信贷投放,则不仅2009年全年的信贷投放增长会十分迅猛,而且会直接制约2010年乃至2011年的货币信贷调控空间,因为2009年高速的信贷投放所形成的中长期投资项目,必然促使2010年和2011年的信贷增长继续被动保持快速增长,否则就可能大量形成“半拉子工程”。

 

  同时,前一阶段应对危机的一系列项目,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大量借贷,推动城市化的建设,为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高负债率、以及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成为下一步推进城市化投资的金融瓶颈。目前全国已经有3000多家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其中70%以上是县区级平台公司,这些融资平台通过银行借贷等多种形式融资,在此次应对危机的城市化进程中,负债规模迅速增加了数万亿元,这些负债的偿还往往依赖于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可能会在客观上助推土地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房地产的泡沫。

 

  从对比情况看,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发债建设的项目,其运行状况相对较好,因此,化解地方政府的融资瓶颈,应当更多采取市场化的方法,例如鼓励市政债券的发展,推动地方政府基础设施融资的证券化,以及推进新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形式,避免过于单一、管理效率相对较低的地方政府直接投资。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博导)

http://financing.syd.com.cn/content/2009-10/10/content_24595904.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